张小虎来到秦梓航的家里之后,他才发现原来学习还能这样。要是自己没有过来,那些老师就是教导秦梓航一个人。张小虎在南城的时候,他都没有这样的待遇。
“让你占便宜了。”胖嫂笑了一下,“你凤兰婶婶请的老师好,那得花费很多钱的。要是我们家,我们家可没有办法给你请那么好的老师。你在那边,一定要好好学习,别贪玩。”
“嗯,好。”张小虎道。
“小虎哥哥有努力学习的。”秦梓航来了一句,“我们一起努力。”
在张小虎跟胖嫂聊天挂断电话之后,张小虎的心情好很多。他妈妈说的对,他来了这边,就得好好学习,不能贪玩。这么好的机会,不能错过。
等来年,张小虎没有来首都,就得靠着自己,或者是看看他妈妈有没有给他报名培训班。
单独请一个老师回家里一对一教学,得花不少钱。胖嫂不一定舍得这个钱,就算她舍得,也得看看手里有多少钱。孩子要是补习的功课多了,耗费的钱就更多。
但胖嫂有在存钱,她想过了,等来年,她要让老师给张小虎补习。张文的未来已经定了,张小虎的未来还没有定,他们可以多努力努力,争取让张小虎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张文的师范录取通知书已经寄到家里了,他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家属院的一些孩子跟张文是一个年级的,他们更倾向于技校,例如那种跟棉纺厂有关系的纺织计较,能对口进厂子的技校。
胖嫂回去的路上,遇到了家属院的人。
“你家小文真打算去读师范?”邻居问。
“对,让他去读师范。”胖嫂道,“让他以后当老师。”
“当老师有那么好吗?”邻居问,要知道搁在以前,老师不是一个多好的职业。
“好,好着呢。”胖嫂道。
“很多人都不去当老师的。”邻居道,“当老师要管很多孩子,不一定讨好。进厂子好,比当老师好多了。”
“我们跟孩子都已经说好了,他去读师范学校。”胖嫂道,“早前,就问过他的,他自己愿意的。”
“你们就不怕他以后怨恨你们?”邻居问,“他会说你们没有给他选择一条好的路。”
“没有关系。”胖嫂道,“都已经定下来了。”
胖嫂不后悔为儿子选择这一条路,宋凤兰的分析没有错,范雅妮也是说当老师好。
“你们家的孩子以后进工厂,不错的,不错的。”胖嫂道,“稳稳的。”
胖嫂知道这些人想要她说什么,“你们家的孩子好,要知道这个时候要上那些学校,不容易,很多人抢着过去的。”
“是很多人抢着要去的。”邻居道,“学校还没有招那么多人。家里要是有两个孩子同时上的,还不能同时过去,有的人是等着以后顶替父母工作的,有的人过去了也没用,不如选择别的学校。”
不是说两个孩子一定不能同时上,只是很多家长都会考虑孩子顶替父母工作的事情,孩子之间也会有竞争。
大多数人家,基本没有两个孩子一起中考的,极少数重组家庭有这样的现象。
“你们家好。”胖嫂道,“我们家没有人在厂子里工作,主要是我没有工作。要是我有工作,小文能顶替我的工作,也就不用考虑师范了。”
“这是。”邻居点头,“你要是有工作,那就好许多。”
“我还有事,先回去了。”胖嫂不想总是捧着这些人,自己的儿子上什么学校都好,跟这些人没有关系。
胖嫂担心张文会不高兴,那些在她的面前都这么说,更不用说在张文的面前。
“那些人真是的,在那边问我,你是不是确定上师范了,我说是。”胖嫂回到家里,一进门,看到张文,她就张嘴,“搞得师范很差一样,我觉得师范挺好的。当老师,你以后有了孩子,你还能教导你的孩子。当老师好,你不要去听那些人胡说八道,不要想着进厂子。”
“我不想。”张文道。
“他们都是一群没有眼光的人。”胖嫂道,“别人家的事情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在那边胡咧咧。小文,你不要不高兴,不要去怪谁,你以后的路还
长着呢。”
范雅妮开店做生意,她也有听人说胖嫂家的事情,那些人说胖嫂要毁了张文一辈子,说胖嫂夫妻不懂得为张文计划。
“没有文化就是没有文化,事关孩子的未来,他们都不知道多考虑一下。”有客人买蛋挞的时候道,“你跟胖嫂关系那么好,没有劝说劝说她吗?”
第107章 打地铺打一个比方
“当老师非常好的。”范雅妮不可能说当老师不好,这些人还不懂得时代的浪潮很快就要迎面而来,要把他们拍打在沙滩上,“当老师,稳稳的能做一辈子的。”
“在工厂,那是铁饭碗。孩子上学读书,职工看病,一辈子都能靠着工厂的。”客人道。
“那是现在,以后就不一定了。”范雅妮道,等这些人被买断工龄的时候,他们就知道现实有多么残酷。
现在选择当老师,那是走上了一条好路。张文这个年纪当老师正正好,等到以后孩子少了,张文差不多要退休了。先倒闭的是幼儿园,小学还排在后面,能迟几年。
张文当老师多年,还能看看能不能弄个职称,等退休的时候能拿到更多的退休金。
在范雅妮的前世,多少人都想着进体制内,进好的学校。张文算是生在了好时代,什么都赶巧了。张文选择了一条好的路,以后压根就不用忧心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