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她碾压全场[快穿](66)
此时,京城内最具才名,甚至让不学无术的原主都留有印象的那种顶尖人才,正汇聚于此。
以春为题,作词写诗。
明珠刚到,就听到一个自信的女声,高声朗诵:
“……绿叶不知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话音一落,周围纷纷鼓掌惊叹。
“妙啊!”
“好诗好诗!”
“……”
见到明珠到来,众人一愣,齐齐起身行礼:“见过殿下。”
“听说洛水亭热闹,我跟着过来瞧瞧,不必多礼。”
和堵门口的人比,这里的人并不多,只有十几个人坐在座上,而庭院最前方的桌案上,摆着一叠用过的宣纸。
明珠走近一看,在洛水亭的人大多数都是原主认识的,曾经在上书房开蒙的同窗。个个都算得上天之骄子,才情、家世一个不缺。
因此并不热衷攀附明珠,甚至从原主记忆中,这群人对她的态度算得上敬而远之、不耻为伍。
明珠仔细打量过每个人神色,不过众人行礼时,脸上并未有勉强之色。如果这不是冲着原主,那自然是因为原主的身份了。
看来这个世界,皇权还是比较深入人心的。
明珠转念一想,也是,如果皇权没落,那男主应该也不会满足于只是成为当代权臣,早就揭竿而起、逐鹿群雄了。
明珠思绪流转,自然而然走到主位坐下,长公主不在这里,没人的身份能越过她去。因此明珠坐得心安理得。
“不是说斗诗么,你们斗到哪一步了?”
这话问得粗鲁。
斗诗是风雅之事,重点在诗词意境,被这个福宁公主一说出来,怎么好像斗鸡一样。
不过倒也是福宁公主能问出来的话。
在场众人眼角抽了抽,在心中暗自吐槽。他们以文雅人自居,又是最好面子的少年时代,一时谁也抹不下面子回答,齐齐沉默了。
场面有一瞬间安静。
可是他们都是重臣贵族之后,有底气不回答福宁公主的问话,跟在明珠身后一起过来的其他人,可没这个出身和底气,否则也不至于想要费尽心机想要结识公主了。
让这样的沉默蔓延下去,自然是不妙的。
人多的聚会里,从来不会缺救场的机灵人。之前提议过来看斗诗会的青年,已经看准时机,把最前方桌案上的东西呈过来,献给明珠。
“殿下,这是洛水庭今日所做诗词共计十三首,请您赏阅。刚才我们听到的是陆家三姑娘新作的诗,颇有意趣,备受妙赞。”
明珠也记得青年,刚才正是他出言建议,才避免这一大群人彻底堵死路口。
分明是跟在她身后过来的,也不知道短短一个照面的时间,对方一个普通人,是怎么摸清楚洛水亭发生的事情,并且说得如同亲身经历一般。
明珠睫毛微垂,接过那叠宣纸翻看起来。
她看得不细,匆匆一眼阅过。
就像她刚才有意的问话一样,刻意与原主作风接近。
坐在这里的人和外面的那些不一样,他们和原主一起读书、长大后也时常在宫中宴席见面,说得上是最熟悉原主的一批人。
在他们面前,明珠还是愿意花心思维持一下原主的习惯,比如说一个对诗词不感兴趣的文盲。
翻动纸张的时候,墨香浮动。
明珠很快就翻到第十三首,果然看到了熟悉诗句。
这次,明珠沉默得真情实感:“……的确不错。”
怎么说呢?
这首咏柳默写地真的很顺畅,连标题都没改一下,如果署名不是这个什么陆初初,那就和她记忆中的一字不差了。
明珠是真的因为最后一首诗沉默了。
可是她此时的表现落在众人眼里,却也真的坐实了福宁公主是个词穷的文盲这件事。
竟然连第二句话都想不出来。
双方各自默默消化自己内心中涌现的复杂情绪。
场面再次安静下来。
就连救场大佬都发挥失常。
这时,一道清脆的女声横空出现,打破微妙平衡。
“斗诗会还没评出胜负呢,既然福宁公主正巧来了,不如请福宁公主评个一二三名来?”
众人循着声音看去,见说话的是个身穿鹅黄色衣裙的脸生姑娘。
有人疑惑、有人恍然大悟。
明珠也看过去,仔细辨认一瞬,从原主的记忆里发现这位鹅黄色衣裙姑娘的身份。
也是巧,她正是最后一首诗的“作者”,陆初初。
第44章
很多人觉得这姑娘眼生,是因为陆初初小时候曾经走丢过,今年刚被陆家认回来。
原主记得她,是在前世,陆初初回京后闹出许多轰轰烈烈的事迹,整个京城的人都津津乐道,就连原主也有所耳闻。
不过上辈子原主一颗心被林温逸吊着,根本没心思参加别的相亲性质的宴会,和陆初初没什么交集,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人罢了。
原本不认识陆初初的人经过身边人科普,也知道了这位陆家三姑娘是什么来头。
众人面色古怪,纷纷都将目光投向陆初初,想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说出让明珠来评优胜的话。
如果是一般的贵人,让ta来做评委,自然是给双方脸面。
可是福宁公主不学无术的名声早已传遍大雍,你让她来评诗词,那不是相当于让瞎子挑花灯,故意给人家找难堪吗?难道陆家对福宁公主不满?
想不明白,想不明白。
陆初初其实是冲动了。
她穿越前是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脑子里装着六个课本的文学知识。得知今日宴会是以春为题后,她就暗暗激动了,千挑万选,将脑子里的知识储备过筛一遍,才选出意境、用词都合适的咏柳,忍着兴奋将其默写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