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反派首辅家的乖宝(262)
谢循除去一些不能告诉庆熙帝的事,把自己遭遇刺杀开始到回到京城的事都告诉了庆熙帝,在凤绵和林清弦救了他这件事上,稍微春秋话术了一下,让庆熙帝以为齐越川也在场,而这么做也是为了给齐越川接下来进京一事多添加筹码。
这也是林清弦和他商议过的结果,同时今天谢循会选择对着庆熙帝,把事情“和盘托出”,也是为了让庆熙帝知道他这个孙儿心里信任庆熙帝这个皇祖父。
反正庆熙帝都已经知道了实情,瞒着也没有用。
现在离他们进京也不久,事情越早向庆熙帝坦白越有利,拖得久了再说反而显得谢循这个孙子不够信任庆熙帝这个皇祖父了。
所以今日谢循才会随武安侯来,亲自向皇帝说明实情。
谢循说完后补充道:“原本先生进宫谢恩那日就该跟皇祖父坦白的,只是那时刚到京城,先生突然受到您的嘉奖,心里很是紧张,担心话说不清楚,所以才找了这次的机会。”
谢循说的事,庆熙帝大多数都已经从锦衣卫的探子口中知道了,不过当听见谢循没有保留地把事情都一一告诉他时,庆熙帝很欣慰。
庆熙帝心里高兴,谢循能坦白,就证明信任他这个祖父。
至于林清弦的顾虑,庆熙帝也能理解,所以并没有责怪什么。
站在一旁的盛海悄悄看了一眼庆熙帝,又看了看谢循,内心暗暗感叹一声,小殿下坦白得可真是时候。自从小殿下他们进京,皇上其实日日都观察着呢。之前小殿下没有坦白的时候,皇上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有些介意小殿下没有来求见他这个皇祖父的。
盛海都可以预见,如果小殿下一直拖着不坦白,皇上内心的不高兴积累得多了,就会变成真得不高兴了。好在小殿下还是坦白得及时啊,皇上这会儿对小殿下前些日子没有进宫求见的事应该是没有介怀了。
庆熙帝之前确实有些想法,不过这会儿也都烟消云散了。
谢循信任他这个皇祖父,这就比什么都重要。
“你能把这些事都告诉皇祖父,就证明你长大了。”
“孙儿只怪自己没有说的早一点,让皇祖父担忧了这么久,是孙儿不孝。”
“这不是你的错,错的是刺杀你的人,皇祖父一定不会放过他们!”
谢循眼眶再次一红,噗咚跪下道:“孙儿多谢皇祖父,孙儿就知道皇祖父一定会替孙儿做主的!”
庆熙帝:“起来,别动不动就跪。朕是你的皇祖父,自然会保护你。”
谢循眼神孺慕地看着庆熙帝,哽咽叫了一声皇祖父。
盛海擦了擦眼泪道:“小殿下平安无事就好,就是看着也瘦了不少,在外面一定是受了不少的委屈。”
谢循摇头:“孙儿记得皇祖父说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孙儿在外面这一年来,对皇祖父的这句教诲体会得有尤为深刻。可惜皇祖父交给孙儿的任务,孙儿没能完成,孙儿给皇祖父丢脸了。”
庆熙帝知道谢循说的是去赈灾的任务,其实这件事是庆熙帝理亏。
当时庆熙帝是怀疑谢循心里记恨自己,所以对谢循多有疏远,对于三皇子、五皇子和六皇子推波助澜,让谢循去赈灾这件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答应了。
现在想起来,庆熙帝自然是理亏的。
出于理亏的心里,庆熙帝当然不会责备谢循,还开口夸赞道:“你能记得皇祖父的话,能忍,能吃苦,就已经表现得很好了。赈灾的任务,朕已经另外派人去完成了,你能平安归来,朕心里就很欣慰了。”
谢循红着眼眶看庆熙帝。
庆熙帝看着他现在陌生的面孔道:“你这易容如何解?”
谢循:“孙儿手里有解药,皇祖父可是要孙儿现在吃下?”
庆熙帝心中一动:“若朕这么想呢?”
谢循立刻掏出解药,对盛海说:“盛公公,可有水?”
庆熙帝拦住他:“你急什么,朕就是这么一说,你现在把解药吃了,那不是坏了你外公的计划了?”
谢循:“可是皇祖父让我吃,一定有您的道理,孙儿只需要听您的就好了。”
庆熙帝点点头,欣慰道:“你能这么想就好。”
谢循一脸茫然道:“那孙儿现在是吃还是不吃啊?”
庆熙帝故意板着脸道:“朕才刚夸完你,解药先收着吧,就按照你外公的计划来吧。他也一把年纪了,这么做也是为了保护你,顺着他点儿吧,别把他气出个好歹来。”
谢循点头:“孙儿都听您的。”
庆熙帝笑说:“这时候不是骂朕偏心,不爱你们的时候了?”
谢循脸色一红,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色,“孙儿年长了一岁,也懂大道理了。那时候是孙儿错了,孙儿不该和您顶嘴的,这一年孙儿在外面经历了许多,看了很多百姓家生活的艰苦,孙儿才明白您要撑起一整个大周,那么多人的生活,有多么不容易。您是皇上,要考虑的事情有很多,也不能事事都随我胡来。”
谢循说这话的时候内心其实有些紧张,庆熙帝说的是当初他父亲失踪的时候,他和庆熙帝的对话。那时候他还小,父亲失踪,他虽然被封为了太孙,可是母亲被送去了静安寺,他没有了父亲和母亲,在求庆熙帝把母亲放出来却得到了驳回时,他确实和庆熙帝说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话。
其实谢循现在也是这么想的,但他知道这些他都必须埋藏在心里,不能再表露出来。
庆熙帝听了谢循这么说,心里最后一点芥蒂也消失了,“你真这么想?不怪朕不把你母亲从静安寺放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