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反派首辅家的乖宝(362)
不过……
齐越川对凤绵说:“师公比你说的那个吴爷爷烤得好。”
凤绵好奇:“真呀?”
齐越川:“当然是真的,想当年你师公我进京赶考,路上银钱不够花,靠着烤地瓜填饱过不少肚子,这一手功夫已经是炉火纯青。”
凤绵哇了一声,“师公腻害呀!”
梁筠笑着拆齐越川的台说:“别听你师公吹牛,他那烤地瓜也就勉强能入口。”
齐越川:“你们别不信,等我露一手就知道了。”
于是凤绵和谢循都期待了起来,两人一起围坐在齐越川身边,眼巴巴地看着齐越川烤地瓜,为了方便烤熟,捡的都是小一些的地瓜来烤的。
梁筠微笑地看着他们眼巴巴的样子,先给他们一人烤热了一块柿饼。
凤绵接过柿饼,先说了谢谢师奶,然后才嗷呜了一口。
“好次呀!”
甜甜糯糯的柿饼,温温热热的刚好入口,不比精细蒸作的糕点差。
再喝上一口清清甜甜的乳酪,简直就是美滋滋。
凤绵坐在小竹椅上,开心地晃动着小脚丫,头上兔耳朵帽子上的耳朵跟着他一晃一晃的,浑身都散发出欢快的气息。
其他人瞧着他这小模样,都忍不住露出笑容来。
章砚之带着弟子纪兰辞上门来拜访的时候,就瞧见了这一幕,不由微微一愣。
好一个钟灵毓秀的小娃娃。
“哟,这不是章大祭酒吗,这么多年不见,怎么多了一个大肥肚子?”齐越川的声音打破了氛围,开口就有些损。
章砚之:“……”
一旁的纪兰辞则恭敬地向齐越川和梁筠行了礼,“学生纪兰辞,拜见齐老,拜见夫人。”
齐越川指着纪兰辞,对章砚之说:“瞧瞧,你这弟子都比你讲究多了。”
章砚之笑呵呵道:“青出于蓝胜于蓝嘛,我的弟子自然是不错的。”
这时候凤绵和谢循都好奇地看着他。
凤绵见过纪兰辞,但是没有见过章砚之,不知道他是谁。
梁筠笑着道:“乖宝,这位是国子监祭酒章砚之章大人,这一位是章大人的弟子纪兰辞纪叔叔。”
凤绵明白了,这位爷爷就是那位被人说和师公齐名的大儒呀!
凤绵是个有礼貌的好宝宝,知道章砚之是谁后,奶呼呼地叫了人:“章爷爷好呀……纪叔叔好呀……”
章砚之的目光一下子又回到了凤绵身上,也笑弯了眼睛。
这个孩子不仅长得钟灵毓秀,还是个懂礼貌的乖巧小娃娃。
比齐越川这老家伙可爱多了。
“你好啊绵哥儿。”
凤绵眨了一下乌溜溜的大眼睛,有些惊讶道:“章爷爷知道窝呀?”
旁边的纪兰辞温声向众人解释道:“学生去年在清风县见过绵哥儿,也是学生向恩师提过绵哥儿。”
凤绵恍然大悟,原来纪兰辞还记得他呀。
章砚之这一次过来,是得知齐越川回京后,来见一面,顺便让外头那些风风雨雨的传言消停一会儿。
齐越川得知外头的传言后并不在意,摆摆手道:“随便他们传去吧,我早就料到了。”
章砚之笑呵呵道:“你是不在乎,可你不是还有弟子和徒孙嘛,总不能让孩子们跟着被人议论纷纷的。”
齐越川倒是不担心弟子们,就是凤绵……
他和凤绵无辜的大眼睛对上。
心想那他确实是不舍得徒孙被人议论的。
于是便没再说什么,随手挑起了一块地瓜道:“算我领你一个人情,请你吃块地瓜吧。”
面对他的敷衍,章砚之也没介意,笑着接过地瓜。
烤地瓜的香气已经飘散了许久,凤绵的注意力也跟着转移到了地瓜上。
齐越川得意道:“如何,你师公我这个烤地瓜的手艺不错吧?”
凤绵和谢循一人手里捧了一块地瓜,眼睛放光地点头,确实好吃。
“师公腻害呀。”
“师公不愧是烤地瓜水平炉火纯青第一人。”
旁边的章砚之和纪兰辞听见谢循也叫了齐越川一声师公,都不由朝他看了过去。
章砚之主动开口:“这个孩子是?”
齐越川:“哦,他是清弦的弟子。”
林清弦年纪轻轻就收了弟子?
章砚之这倒是有些意外了,不由又多看了谢循一眼。
谢循淡定地向他们行了一礼。
章砚之暗暗挑眉,刚才这孩子挺安静,他还没发现,现在看着倒是挺沉稳的。
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心态……
章砚之莫名有种自己好像输了一筹的感觉,开始思考着自己是不是也该给纪兰辞物色一个弟子,免得被人比下去了。
因为想着这个事儿,章砚之和纪兰辞没有留得太久,一个时辰后就告辞了。
临近中午的时候,褚翊也过来了,并且带来了一个消息。
“老师,在京的同窗们想给您举办一个接风宴,地点就定在青松楼,时间就在后天,您看怎么样?”
褚翊说的青松楼是京城比较风雅得酒楼,一般是读书人聚集比较多。
齐越川不太乐意去这种人多的场合,但也知道这次他回京来和以前不一样,得换个处事方法了,就也点了头。
“让他们别搞得太复杂,简单吃个饭就行。”
“弟子明白。”
凤绵眨了一下乌溜溜的大眼睛,去青松楼吃饭呀,他还没去过呢。不过他也知道这个接风宴是师公的学生们替他举办的,自己去凑热闹不合适,就没有出声。
---
春闱放榜前,京城发生了一件大事。
吴坤案终于审出了结果,五皇子最终被证实参与了贩卖铁矿,还参与了吴坤私下里的卖官等一系列罄竹难书的罪案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