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女配大佬A炸天(394)+番外

作者: 国家特级废物 阅读记录

毕竟贱名好养活。

苏阮怎么也想不到,别人喊自己关山狗蛋的场景。

她陪着大姑父说了会儿话,将刚才的愁绪统统打散,这才送别了大姑父。

桌上的银耳燕窝,喝了一大半,让她胀得慌。

苏阮重新回到座位,继续刚才的背诵。

这次,她看得很仔细,不再是囫囵吞枣般的一目十行。

包括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小批注。

“关山月”下的诗词,大多以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人的离别之苦为主。

但是这本诗集的主人,似乎偏爱其中一首。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苏阮倚靠在椅子上,下意识地望向了窗外。

夜色正浓,天地一线处,是望不到尽头的遥远山峦。

宛如浓淡不一的水墨,将整个京城,围成了一座歌舞升平、不见兵戈的牢笼。

“我……大概是背懂了。”

她明白了杨秀文将这本诗集给自己的原因。

也明白了这本诗集主人的初心。

适才喝下的银耳燕窝,在自己的嘴里,从最初的甜腻,渐渐转为苦涩。

“但愿我能不辜负你的心愿吧。”

她轻声说道。

——

略显简陋的学生宿舍里,一根长烛默默燃烧。

身后传来舍友的如雷鼾声,但杜灵秋还在挑灯夜读。

微弱的烛光,加上长时间的看书,让她的眼睛酸涩,精神也有些疲惫。

但她始终不肯懈怠,一定要做足功课。

“我也要读书考科举。”

“看看咱俩谁能考中今年的状元?”

不自觉的,她的脑海里又浮现出关山月的神情。

以及她一拳把自己打趴下,信心十足说出地这两句话。

虽然,国子监的师生们,都将其当做玩笑。

但杜灵秋没有轻视。

因为她真的感觉到了,关山月有这份自信。

大老远地跑来揍自己,又突然说些莫须有的话,可疑又刻意。

这让杜灵秋猜测,或许她就是专门来打赌,专门扬言要参加科考。

为什么?

她作为关山家的唯一后裔,自小娇生惯养,溺爱无数。

想习武就习武,想读书就读书。

若是想要进入仕途,按照她的身份,也能以公侯之女的标准,随便找到一些闲职。

何至于参加考试,又何至于如此大费周章?

杜灵秋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那慈祥的郭家老太是个杀人凶手呢?”

又一次的,苏阮的声音响起。

杜灵秋深深叹了口气。

她本来没有去认真思考郭家的事情,却因为苏阮的话,近乎成为她的梦魇。

倘若,她曾经能以命坚持的正义,并不是真的正义?

杜灵秋为了树立信心,转而向老师与同学,询问了关于郭家的事情。

虽然她没有查到太多事情,但也知道了,郭家的郭鸣烟也确实手沾鲜血,曾失手推倒了一位老妪。

郭家赔了二十几两银子,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后来,收了赔金的那一家人,在撤销诉讼之后,竟是从京城彻底消失了。

是死是活,无人得知。

她感到蹊跷,想要找当事者询问,却看到郭家在做白事。

郭鸣烟因感风寒去世了。

“就这么死了?”

杜灵秋站在郭家门口,望着满目的白,却是心下茫然。

那前来郭家悼念的人排成长队,吹嘘着郭鸣烟英年早逝,生时享乐,死后追悼。

可那个死去的老妪,连守丧的人也不见了。

但她能够找死人问证据,讲道理吗?

杜灵秋转身离开,失魂落魄地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她不知道自己在心烦些什么。

可就是心里难受。

既有对苏阮可能说对了的惶恐,也有对自己往日里判别是非的怀疑。

这般想着,又一次迎来了天晨光熹微。

杜灵秋收拾着东西,准备与朋友一道去听课。

蓦地,有老家加急传来的书信。

她接过信件,拆开一看。

上面只潦草地写了几句话:“吾女速归,汝母病危,恐不久矣。”

第354章 嫁纨绔(28)

杜灵秋在十日后,匆匆地回到了老家。

但她还是错过了时机,没有见到自己母亲的最后一面。

父亲与族中长辈,张罗着办起了丧事。

杜灵秋也换了一身粗布麻衣,跪在母亲的灵堂前守夜。

父亲陪着她,哭得双眼通红,泣不成声。

“你母亲咽气之前,最悔恨的就是,她这一去,恐会耽误你的前程。”

其他长辈也暗叹了一声可惜。

至亲去世,守孝三年。

这三年的时间里,便不能参加科举了。

快到手的状元,还要再等个三年,任谁也会觉得倒霉。

就连杜母临死之前,也对杜灵秋感到歉意。

“我并不在意。”

杜灵秋的嗓子干涸,声音也略带几分沙哑。

她没怎么喝水,也没有吃东西,蓬头垢面,哪有往日的干净。

但正因如此,反而让其他人,连连点头。

“这为母守丧的样子,不似作假,应当是真心悲痛,足以令知府大人刮目相看。”

“是啊,治下出了闻名的孝女,也能彰显大人的治理有方。”

旁人的议论纷纷,入不了杜灵秋的耳朵。

她心中悲戚,想要将这些人统统赶走,不是什么东西都能用利益权衡的。

然而,父亲为了她的前程着想,制止了她的举动。

杜灵秋感觉自己与世人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