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该不该的,他袁无为凭什么要承此磨难,窝窝囊囊过一生?
临安来个王孙公子的使节也要点头哈腰!
凭什么?
就因为他是袁世昌的儿子?世袭西南卫大都督?
呵!
他不稀罕!
这些虚头八脑的东西,他从来都不在乎!
他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青州第一勇士,将来有机会代表西南卫参加八大军卫联合举办的擂台赛角逐武状元。
披红袍,扬名立万。
这是每个军人的热血梦想。
擂台之上,没有家族荫蔽,不说是谁的儿子,谁也不用给谁脸面放水,只有拳拳到肉的真刀实枪。
他若胜,就是他个人实力的展示,他实至名归的荣耀!
然而,现在他连这样的机会也没了。
他连临安使臣的护卫都打不过,还谈什么上擂台披红袍,受万人敬仰。
他恨父亲严令自己不许对临安的使臣不客气。
更恨自己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他气不过,同临安的王孙动手了,可他打不过,还被嘲笑青州蛮夷粗鄙,袁家后继无人终将没落。
然而,当他羞愤欲死的跪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自责忏悔,他爹居然这么安慰他,夸他做的好,袁家子嗣无需事事冒尖,适当的藏巧弄拙,却也是保命的最佳手段。
性格强硬如袁无为当时就炸了。
暴跳如雷。
谁要窝囊的保命了?谁要藏巧弄拙了?他一个大好少年人,若不是……若不是……受这身份连累,被人下了毒,不能修习绝顶武学,谁愿意当个普通武夫了!
*
袁无为在八方门养伤的那阵子,一直也不曾放弃习武。
常自己暗自琢磨,一心向学。
卓忱救助袁无为的时候,自是摸过他的脉。
气海阻滞,经脉错乱,根本不能修习武功。中了此毒,连活下来都是侥幸。
他不仅将自己活成了正常人,还练出了一身腱子肉,寻常武夫都奈何他不得。
卓忱大为惊奇,又叹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十分欣赏,后来又因种种缘故,便收了他做徒弟。
卓忱此人是有些钻牛角尖的,而且还是十分的完美主义者。
他干什么都想要最好,做什么都要最强。
某种程度上,袁无为的性子是非常像他的,对个人强大的追求简直一模一样。
卓忱既收了袁无为当弟子,对他自是极为上心,他不允许自己收了一个不能练武的弟子,将来被人笑话。因此带着他四处云游,寻访名医,医治他身上的毛病。
过千山,行万水,为了求个疗伤的补品,不惜与人大打出手。
卓忱毫无原则的护崽仔行为同袁国公“我的孩子既是青州的孩子”这种“大公无私”的心态完全是南辕北辙。
袁无为在父亲身上没感受到的强烈父爱在卓忱身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他是将卓忱当亲父亲一般的敬重爱戴的。
卓忱从年轻的时候就致力于当天下第一,精心培养袁无为也有他的目的,他缺一个好苗子替他管理八方门。
八方门是他的招牌,行走江湖的大后方,不能倒。
但他追求的理想也不容他心思太杂。
要论管理手下人,经营一个门派,袁无为又从他亲爹身上学到了很多,这是当时的他都没察觉到的潜移默化的技能。
也就是在那时,袁无为发现了袁猛这个可造之才。
袁猛很小的时候就入了八方门,只不过是众弟子中很不起眼的一个,并不受重视。
袁无为向卓忱推荐袁猛,卓忱收做亲传弟子。
袁猛对师父是感恩的,敬重的,对袁无为则多了一份兄弟间的情谊。
从少年到青年,袁无为整整在八方门待了八年,是名副其实的大师兄。对师父,对八方门的深厚情意可想而知。
若不是后来袁家遭难,袁无为也不会回去。
八大军卫的擂台赛上,一战扬名。
那些蠢蠢欲动,欲将青州袁家取而代之的军卫也彻底歇了心思。
当时老国公正在病中,看到长成的长子,那般的英姿勃发,顶天立地,一声惊天。怒吼:“还有谁!”
所有先前还叫嚣着,气焰嚣张的人无不成了闭嘴的鹌鹑,不自觉的垂下眼。
老国公这才意识到,也许自己一直以来的做法错了。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一味的忍让,求全,并不能保一世平安。
他曾厌恶父亲的强势,害他失去了母亲兄弟,他觉得父亲的蛮*横是不对的,是招人嫉恨的,树大招风。他们应该低调做人,小心保全。
他也曾激烈的反抗,不愿当这拿亲人的命换来的大都督。他不知道这大都督当的有什么意思。他最亲的兄弟没了,他一个人孤零零,好没意思。原本他也可以活在兄长的羽翼下做他快乐无忧的袁家二公子。
可是,一切都变了。
他抗争不过命运,还是继承了青州,做了西南卫的上将军,大都督。
他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他的家人,他的子民。
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很好。
他不同父亲的强权,他和软,示弱,和稀泥,能置身事外的绝不插手。
然而,世道如此,想置身事外又岂能由了他,最终还是会一次次的被卷入风口浪尖。
他曾认为父亲的道是错的,如今看来,他的道也不对。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他不知道了。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老国公彻底怀疑了自我,他从不是个大家长式的父亲,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他很干脆的上奏朝廷,以病体不支为由,将大都督的位置让给了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