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光干掉前夫上位后(46)
“是该赶快回去。”柳乐站起来,“不知道他们把文书写好没有?”
“他们不会真的把姑娘……那可不好听。”巧莺担心道。
“不怕,不管是哪样,给了我我就走。除了衣裳、随身东西,剩下的都不必带——宁可少,别拿多了。有几件衣裳是后来裁的,你拣出来送给陈嬷嬷吧。”
“我晓得,姑娘,谁稀罕她家里的东西,都留给她好了。不过——”巧莺停了停,假作紧张,却是开个玩笑,“姑娘总会带上我吧?”
“那当然。我从家里带了你来,也带你回去,只是这回……你别去王府了,以后你就跟着二姑娘。”
巧莺急了:“本来我起过誓,水里火里都跟随姑娘,谁知现在姑娘去王府享富贵,却不要我了。”说着掉下眼泪。
两人相伴已有七、八年,巧莺比柳乐大一岁,该稳重时稳重,能像姐姐般规劝、安慰柳乐;但她到底也是个年轻姑娘,和柳乐在一处,忘记主仆之分,笑笑闹闹的时候占了大半,甚至还可能拌拌嘴。
柳乐只是怕王府里规矩太严,连累巧莺也受人欺负,才说不让她去,哪里是真舍得她离开。这时她见巧莺流泪,眼里和心里都是一热,爽性说:“好,就带你去。回头不喜欢了,可也不准走——那时候别赖我。”
“怎么不喜欢,不见得我就混不上个女官当当。”
两人相视一笑,再不提要分开的话。
快到中午时,柳乐来到董素娥屋子,董素娥默默将和离书给她。柳乐没多看,在上面签了名画了押,起身向前公婆作辞,本还要磕个头,计衔山和董素娥坚决不敢受,也就罢了。
第26章 王爷也十分同情晨大哥,愿为他设法。
柳乐又回到了柳家待嫁。
她的父亲柳掌奇祖籍湖南,出身小乡绅之家,家中虽非大富,颇过得去。他闲来不大出门,只喜欢读几本书,娶妻之后,因妻子江岚幼时随家人在京城待过几年,常说起金陵风物,便动心想去看看。适逢江岚怀了身孕,故一直动身不得,待得了头生子,更不舍与妻儿分开。江岚玩笑说:“正好到了乡试之年,你不若去考一考,若中不了,就安心在家陪我,若中了,明年会试正好上京,权作玩一趟。横竖家里有这么些帮手,我又不劳累,你也不必怕人说你不务正业。”
柳掌奇本是个生员,家离省城不远,听了妻子的话,遂也玩笑着下场去试试,谁知不费吹灰之力中了,翌年上京城赶考,一路取了进士,授了部属。他确实喜欢京城的烟雨风流,于是卖掉家乡田地,在京里置了屋舍,将一家老小都搬过来。
在部里做了一年小吏,柳掌奇感到官场不大对他脾性,便辞了事,在家宅附近租了所院子,开起一间私塾。
他教书有条限制:超过十五岁的学生不教。对着人谦虚道:“十五岁,虽未成人,但心智早已开了,一概事理都透彻明白。我不但不能教,反而该向他学习。”——实则还另有个缘故:人家念书,大半是冲着要取功名,荣身腾达,柳掌奇对此道不大以为然,因此立下这个规矩,以免一个教不好,耽误了学生举业。
他最是恬淡的一个人,对自家孩子亦是如此,只要不走歪门邪道,不管儿女们愿意做什么,都不阻拦。儿子柳图大了,他唤来问明志向,便由他自去发奋;柳图倒也要强,埋头苦学,二十多岁时中了进士,也是在部里从小吏做起。柳掌奇只这一个儿子,既要做官,便无人承继家业,待他年迈力不从心之时,就关了学堂,在家安心教养两个孙儿。
述回前言。除了年龄一条之外,柳掌奇各样学生都招收——刚刚开蒙的要,半道来的也不拒,按水平分了班,聪明些的,稍微点拨几句,出了题目令他们自己去思索;资质平平的,先要他们旁学杂收,观其兴趣,再选适合的功课,使其扬长避短;实在蠢笨的,他也能拿出十二分耐心,教会他们识些许字,算几笔账,好过做睁眼的瞎子,来日任人哄骗欺侮。
慢慢在街坊间有了口碑,远一点的地方也有人特特找来。能送孩子来读书的人家,没有太贫寒的,亦没有很富贵的——那些人家自有家塾——柳掌奇的学生大都家境中等,每日由仆人早送晚接,午间还送一顿饭食来。偶尔学生家中有事照料不及,柳掌奇就把孩子带回自家吃住一晚,不在话下。
他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但也有两个最得意的,便是禹冲和计晨。两个人都是八、九岁上,嫌原来的老师教得不好,叫家人送来了此处。二人同齿,禹冲生日在九月,计晨长他半岁,排在一个班上,平日里互相探讨学问,十分投缘,渐渐成了好友。彼时计晨的父亲是六品官员,禹冲父母双亡,跟着姑母一家过活,姑父是个盖屋架桥的土木工匠。两个小儿不计较家世高低,只管一处读书一处嬉闹,像亲兄弟一般。
尽管柳掌奇喜爱这两名学生,待他们到了十五岁,他一样不再授课,但禹、计二人还常常与老师来往,亲如一家人。又过几年,不知不觉间,禹冲与柳乐两情相悦,柳掌奇看女儿选中自己最爱惜的学生,心里非常满意;这时禹冲家中只有姑母健在,亦赞同这门亲事。小户人家不那样讲究,又看他们年纪还小,故未请媒人立婚约,默认等柳乐再大两岁,就为二人完婚。
岂料好事难谐。只要再等一年便能娶柳乐,禹冲却与另一个姑娘有了私情,令其怀上身孕。姑娘的家人一怒之下告到官府,将禹冲抓入监牢。后来那位姑娘羞愧自尽,禹冲则被发配边疆服三年苦役。一年后传回消息,说他已病死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