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拐后,我被暴君娇养了(93)+番外

作者: 一粒沙白 阅读记录

雍州的春天来得晚,目之所及大多还是萧瑟之景。雪泥被马蹄溅起,巍峨的城墙逐渐在背后远去。

明明已经快要三月了,可是这儿还是这么冷。

顾锦栀捧着热栗子,堪堪将冻得冰凉的小手捂得暖和了一些。

她想,这片让人感到冰冷入骨的土地,大概以后再也不会回来了。

-------------------------

萧珩这一走,一直都没能抽身回来。就连顾锦栀回去的消息,都是何伯让人给他往军营里递来的信,他才知道她走得如此决绝。

他拿着来信,眼睫微颤了一下。苦涩和冷寂在心底无声蔓延。

明明是自己亲手将她推走的,潜意识里知道...送她回梁州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懊恼和愧疚依然充斥胸口,堵得他憋闷难言。

可他如今内忧外困,四面楚歌,如何能够留下她呢?

他握紧临别之前顾锦栀送给他的平安扣,大口呼吸以平复心头的窒闷,指尖因为过于用力而泛白。

到底他是檐上三寸雪,她是人间惊鸿燕。

...本就是他高攀了。

------------------------

雍州的形势很快急转直下。

南边河渭战场如今是顺州和中都的大军压境,身后是虎视眈眈的柔然,另外还有个幽州在中间伸长脖子等着捡肉吃。

中都的细作混在萧珩手下的将士里,时不时地将内部消息偷偷传送出来。

中都和顺州这几年都没怎么打过仗,将士松懈多年,难以成器。果不其然没过两天,就有消息传了出来,说萧珩把十二万军马都留在了北疆边营,如今手里只有六万兵马可用。

眼见着梁州和雍州随时可能开打,各方的眼线都开始在暗处活跃了起来。

顺州的建安王年纪大,在沙场上也算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物。对于这样的消息他半信半疑,生怕有诈,于是只是派人时不时在城墙下叫嚣,并没有要真正发起进攻的意思。

这么一拖下来又是一个多月。

萧珩估摸着顺州和中都的粮草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忽然命人将孟靖河带了过来。

孟靖河被他关在孟府已经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了,如今两鬓的白发依稀可见,肉眼可见地憔悴了不少。

他本来以为萧珩的手下是要将自己带去阴平战场的,没想到萧珩却是在河渭等着他。

赵固安把他带进了兵营。他一路过来才发现,萧珩把大部分的兵力都放在了这里。

这和他当初传递出去的情报根本不一样!

见他来了,萧珩放下手里的茶杯,淡淡地抬眸看了过来。

多日不见,他的五官棱角更加分明凌厉,眸底布满了阴翳,平添几分冷戾和邪性。

孟靖河被他凌然的目光烫了一下,鬓角居然微微淌汗。然后就听见萧珩低笑了一声,摸着玉扳指,漫不经心地说,

“舅舅别来无恙。”

孟靖河微垂着眼眸,装作毕恭毕敬,“主公...”

萧珩打断了他,语气很淡,带着点慵懒和嘲弄的意味,

“舅舅这么喊我实在是太见外了,难怪有这样的好手段也要藏着掖着,明明被我囚禁在孟府里,可是王府里发生的事情,总能第一个得到消息。”

孟靖河心下一惊,当即惶恐地跪了下来,

“主公...这说的是什么话...”

萧珩轻啧了一声,不紧不慢地说,

“和中都勾结多年,不就是等着我和梁州反目成仇的这一天吗?”

孟靖河一愣,正要说话,却被萧珩抬手制止。他勾了勾唇角,继续把话说完,

“顾珹前脚刚在府里中毒,消息后脚就传进了中都,如果说府里没有细作,舅舅你信不信?”

孟靖河愕然地抬起头来,对上了萧珩异常冷静而凌冽的目光。

他在雍州隐蔽多年,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萧珩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把疑心放在了他身上。

孟靖河是萧珩的亲舅舅,按理说他是和他血脉相连,同声同气才对。然而自从萧珩回到雍州,手段狠厉地杀害兄弟和叔叔,并将他的母亲囚禁在云林寺之后,中都那边便派人悄悄来到了雍州找到了他。

孟靖河和自己的亲姐姐感情很好。小时候他玩心重不务正业,每次闯了祸都是姐姐站出来护着他。

中都正是利用了他们姐弟情深这一点,承诺除去萧珩之后,即可将他姐姐解救出来,并且扶持他成为雍州之主。

从那时候起,孟靖河便充当了中都布置在萧珩身边的眼线,当年让梁州和雍州彻底反目的军械案也正是他一手安排的。目的就是借军械一事挑拨两州的关系,互相消磨牵制,以免过于强大对中都形成威胁。

萧珩是什么时候开始对他起了疑心的呢?

当初父亲病重他却困顿于中都不得回家,母亲和叔叔便商量着让他弟弟萧昌上位,孟靖河是在那件事情里没有受到牵连,但是随后他在军中带兵,经常倍感军心不定,威望难立,从那时候起,他就对孟靖河多加留心。

孟靖河眼眸里闪过一丝惊慌,可是随后很快就又恢复了灰暗。他艰难地扯动了一下唇角,自嘲般地笑了笑,神情露出绝望和麻木,

“不愧是主公,连自己身边的人...都有如此戒心。”

事已至此,两人皆无意多言。

萧珩手撑膝盖站了起来。他握紧了刀鞘, 随着人的走近,狂放肃杀之气扑面而来,他敛了敛眸里的杀意,要笑不笑地说,

“我今日也不为难你,只是想请舅舅替我向中都传个话,就说我和顾珹不日即将在阴平决一死战。让他们迅速出兵,可坐收渔翁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