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案与君无关(探案)(105)+番外
李长曳闻言,眉头微蹙,边思索边说:“原本瞧着他们也不算宽裕,可这些日子的伙食费,吴林死后家属安抚银钱一样不少,倒是阔绰得很。原来王监丞竟是他的熟人。”
陶勉轻笑了一声,神色此时倒是有些意味深长:“可不止熟人呢。我让人查了一查,你猜沈老三是什么来头?”
李长曳抬眼看他。
陶勉嘴角微勾,慢悠悠地说道:“十几年前,他也是禁军。”
李长曳神色微变,刚要开口,陶勉又道:“还有吴林,他以前,也是禁军。”
听到这里,李长曳的眼底闪过一抹冷意。
这几个人的关系,竟是这样的!
陶勉见她沉默不语,顺势问道:“你呢?有何发现?”
李长曳仍在思索,半晌才抬头道:“我大概能确定,杀吴林的人是谁了。但还需要去那宅子里再查一遍。”
陶勉闻言,神色一正:“那就好,我们早些动身,免得夜长梦多。”
李长曳点点头,握紧了腰间的佩剑。
可她心底仍有一丝挥之不去的不安。她似乎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
沈老三原本想着,吴林这一死,干脆就不演了算了。可转念一想,自己筹备了这么多年,手底下这些人也练了这么多年,就这么散了?不说他自己,光是班子里的小晋、小江、小首、小发,这些个人,哪个不是盼着借着这次社火一举夺魁,往后演出不断、银钱滚滚?现在临阵退缩,岂不是白费了这些年的苦功?
可眼下麻烦不少,吴林的丧事、家属抚恤银钱、这一路上东奔西走的开销,样样都要银子。偏偏,囊中羞涩,实在拮据得很。
难道就这样打道回府?沈老三自己都舍不得。
正发愁呢,前一日,沈老三出了趟门,不知从哪里筹得了一笔钱财,回来时满面春风,走路都轻快了几分。
只是刚一进宅子,就被杜青和柳娘拦住了,拉进屋里说了半天。
杜青的意思,是想试试扮鬼面将军。
沈老三一听,脸都黑了,立刻摆手:“不行!”
最后,杜青让柳娘避开,独自留在屋里与沈老三密谈。至于他们到底说了什么,外人不得而知。只知道,沈老三终究还是答应了。
柳娘好奇杜青到底是怎么说服沈老三,杜青也只含含糊糊地说,是自己主动放弃这次的工钱,沈老三才松了口。
柳娘虽然觉得奇怪,但转念一想,杜青要真能顶替吴林演上鬼面将军,那今后在戏班子里可就有一席之地了。再往后,自己一嫁,嘿,不就成了大角的娘子?那时候,有的是享不完的福气。她一乐,也就不再细究。
她却没注意到,从屋里出来的沈老三,脸色黑得像锅底。
不过,钱有了,人选也有了,沈老三也顾不得那么多。毕竟,这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戏班子的事。戏还是得唱,社火还是得办。再说了,停演哪有银子?于是,他心一横,带着人连夜排练起来。
院子里鼓声震天,锣响不绝,戏班子里的人个个都打起了精神。
可正当他们排练到最紧要的关头时,门口突然传来声响。
再一抬头。
李长曳和陶勉就站在门口。
沈老三到底是行走江湖多年的,立马换上笑脸,拱手道:“哎哟,两位官爷,今儿怎么得闲来看我们?”
李长曳笑了笑,语气随意:“前几日还听说你们不比了,怎么,这几日又转了兴趣?”
沈老三嘿嘿一笑,摊手道:“这不是杜青自告奋勇,愿意扮鬼面将军嘛。有了人,自然还是得好好参加,省得浪费了这些年的准备。”
李长曳挑了挑眉,倒也没多言,抬脚便朝着后院的戏台走去。
戏台前的空地上,几人正穿着戏服排练,场面颇为热闹。正中央,杜青脚踩一丈多高的高跷,身姿笔挺,犹如一座耸立的小山。他身着戏服,脸上戴着那张插着斧头的鬼面具,活像个从地狱里爬出来索命的鬼神,好不威风。
旁边,陆望正打着鼓,鼓声铿锵有力。再看旁边的几个乐手,吹唢呐的,拉二胡的,热闹得倒像真要开演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戏。
陶勉盯着那双高跷,眉头微微一皱:“这未免也太高了些吧?”
沈老三叹气:“鬼面将军要比别人更高大雄伟,所以高跷自然也会更高一些。所以能扮成鬼面将军的都要高、瘦。这是个技术活,整个戏班除了吴林和我,也就以前在别的戏班子干过的杜青能扮得了。”
李长曳听罢,想起吴林那副单薄的身板,心里琢磨着这其中的门道,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
看了一会儿,李长曳扫了扫四周,说道:“我记得这高跷是杜青自己做的。”
沈老三答道:“是啊,正是吴林死的那日运回来的木料,这两天才做成高跷。”
李长曳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地开口:“那剩下的木材呢?”
沈老三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她会问这个,一时间还真没反应过来这位李大人要那废木头作什么。但他到底是个老江湖,心里虽存疑,面上却不显,压低声音道:“两位随我来。”
三人一路左拐右绕,走到了紧挨着后门的角落处。这里堆满了近几日的杂物,破旧的戏服、折断的道具,连戏台上拆下来的旧木板都随意堆在一处。
沈老三指着角落里一摞乱七八糟的木头块,低声道:“就在这儿,都是削下来的废料。本来想着过几日天冷了,当柴火卖点小钱儿,结果这几天事情多,一直没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