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案与君无关(探案)(109)+番外
李长曳“哦”了
一声,神色淡然:“这个我知道。”
她顿了顿,似笑非笑地道:“所以到大典那一天,陶大人可得保护好我啊,毕竟我们是……”
她眨了眨眼,语气缓缓地落下最后几个字:“一起查案的,不是吗?”
陶勉喃喃复述:“一起查案的……”
这话怎么听着这么不对劲?
李长曳忍不住笑了,她故意打趣道:“不过话说回来,陶大人这几日跟着我跑老跑去,不在刑部当值,会不会又被御史参一本?”
被她这么一提,陶勉倒是一愣,随后理直气壮地反驳:“不会的。”
李长曳见状,声音轻快得很:“行吧,不管怎么样,那这案子我肯定查得漂漂亮亮的。让那些御史参你也没用。”
听到这话,陶勉不说话,又转头望向马车壁。
他当然是担心李长曳的安危,可他也明白,为了查案,有些冒险是不可避免的。
只是,他现在还在生气,还因为——
李长曳竟然要和那沈老三演一对!
这女将军和鬼面将军原本可不是一对!最早的传说里他们清清白白,可架不住后人偏爱狗血,硬是给他们加了这狗血戏,什么战场生死相托,互诉衷肠,最后再来个生离死别。
他光是想想,就觉得一口闷气堵在心口!
正想着,一抬眼睛,就对上了李长曳的目光,眼眸透着点光,亮晶晶的。
他越是避开,那双眼睛就盯得越紧。
陶勉心里更苦了。
他能说什么?能说“我不愿意你和别人演一对”?能说“哪怕只是临时的、假的、为了破案的,我都不喜欢”?
不能。
毕竟他们只是“一起查案的”!
他一个字都说不了。
于是,陶勉,洛州泰玄王府二公子,刑部侍郎,被京城贵女们评为最值得嫁的世家公子第一名的人,现在只能安静地坐在马车里,紧抿着唇,强行装作风轻云淡,差点把自己郁闷死在这个晚风渐凉的夜里。
一阵风吹到马车里,轻轻绕住两人,也带来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李长曳以为陶勉仍是担心她的安危,心里竟生出几分莫名的感动。上次有人这样在乎她的生死,还是李长风。
她想了又想,最后抬起眼,似乎是下定了决心,她看着陶勉:“你知道我的名字是什么吗?”
陶勉回过头,眉眼微微一挑,似乎有些不解。
李长曳眼神微动,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缓缓道:“李长曳,是师傅给我起的。我本名是——”
她停顿了一下,声音轻了些,却透着一丝从未展露过的柔软。
“世安。”
陶勉一愣,喃喃重复:“世安。”
李长曳低下头,继续道:“是我娘起的。她希望,不管我身在何处,都能心怀平安。”
随后,她抬头看向陶勉,笃定地说道:“这么多年,我娘一直在保佑着我,这次也不例外。所以你不用担心,肯定不会有事的。”
她的神色坦然,看起来非常平静,似乎从未有过动摇。
她说得平静,可陶勉却从她的语气里听出了一丝疏离。
陶勉忽然觉得有点不是滋味。
他当然知道,这世上从来没有谁能真正做到“世安”。但他忽然有点想问,想问她这些年,究竟有没有哪一刻是真正安稳过的?
可话到嘴边,他又忍住了。
因为她不会说,他也不想逼她说。
陶勉低下头,心中隐隐升起一个念头:以后,我给她安稳好了。
想到这里,陶勉试探着问道:“那我可不可以,叫你阿曳?”
李长曳微微一怔,随即挑眉一笑:“自然可以,确实一直李大人,李大人地叫着,怪生疏的。”
她答应得迅速,陶勉瞬间心满意足,心里像是被这晚风吹开了一角,舒坦极了。
他知道了她的真名。他还可以直接叫她阿曳。
陶勉觉得这趟破案之行,突然就值了。
李长曳看着陶勉眼底明显的愉悦,忍不住笑了。
行吧,这位爷可算是哄好了。
接下来,就是看看这血社火,究竟要搞出什么幺蛾子了。
**
几日下来,沈老三那边风平浪静,像是彻底安分了,没有任何异常,也没见他再去见王监丞。
杜青的验尸文书也终于出来,尸检结果显示,无毒,无迷药。真正的死因,的确是从高跷上坠落,头部重创,加之断裂的高跷贯穿要害,当场丧命。
案子看似已经了结,可李长曳却没法让自己放松下来。
这案子,真的结束了吗?
血社火的合练,她也已经顺利完成。在陶勉等数十人的看护下,没出任何岔子。
今日,便是真正的大典。
李长曳换上戏服,束好披风,右手搭在腰间的剑柄上。此刻,她已坐在后台,等待登场。
主街的戏台之外,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咚,咚,咚。”熟悉的鼓点响起。
李长曳心头一紧,她从未想过自己会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竟然也会生出这样的情绪。
她,竟然有些紧张了。
第61章
血社火(八)戏中戏外皆是局,一波刚……
春华楼今日的排场不同于往日,最下层站满了禁军,王监丞负手立于门前,一副严防死守的样子,硬生生将往来之人都隔绝在外头。
然而,这不到一丈远的主街上却是另一派热闹的模样。
主街上,一座高高搭起的戏台映入眼帘,朱红色的彩绸垂落,一副张灯结彩的热闹景象。这里正是此次社火大典的主舞台。所有社火戏班都先从城南出发,在此演上一出好戏,再敲锣打鼓绕城一周,与全城百姓同乐,方算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