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此案与君无关(探案)(116)+番外

作者: 司勿念 阅读记录

她目光平静地看向王监丞:“只是这案子,我也算得上是亲历者之一。不如,便让我一同前往,如何?”

王监丞像是被这话逗笑了:“禁军的地方,李大人你一女子,去了多有不便吧?”

听到这话,李长曳险些没忍住,在心里骂出来。怎么这个王监丞,每次见到她都这么阴阳怪气?她也没忘,沈老三出身禁军,要是让他落在王监丞手里,岂不是随禁军的人随心所欲了?不行,她必须跟着去。

李长曳正要据理力争,却见陶勉微微抬手拦住她,朝她投去一个安定的眼神。

陶勉道:“即是如此,那我一起去吧。我是男子,王监丞不会有别的疑虑了吧?”

王监丞冷笑道:“陶大

人,你刑部不该插手禁军的事吧?”

陶勉脸上露出一丝浅笑:“社火大典本就是我刑部和礼部共同操办,王监丞有圣旨,我也是亲领了圣旨。若不信,我们便到圣上面前去争一争?”

听到这里,王监丞面色一变,最终还是答应道:“那便请陶大人和我一起押送疑犯回禁军军营吧。”

身后的禁军立刻推搡着沈老三等人押上了马车。

沈老三被人架着往前走,路过李长曳身旁时,目光微微一动,像是想说点什么。可还未等他张口,身后的禁军却毫不留情地一推,他踉跄了一下,被硬生生塞进了车里。

**

三日后,一个月朗星稀的深夜。

李长曳独自坐在一辆马车上,她悄悄掀开帘子,外头的冷风顺着帘缝钻入马车内,李长曳不由得打了个哆嗦。盛夏终已经过去,天终于凉了下来。

马车悄无声息地绕过城中的街巷,一路行至一府衙的偏门处。

血社火一案,由禁军接手后,便势如破竹,禁军加上刑部,在一日之内便破了案,七日之内便通告全朝廷,给那沈老三和陆望判下了死刑。

那份结案卷宗上写着此案的内容。

沈老三、吴林、陆望三人皆为同乡,早些年,沈老三接掌血社火戏班后,吴林、陆望也随之投奔。十几年间,三人一同将戏班做大,风光一时无两。

可戏班大了,三人却因银钱的流向起了纷争。吴林因账目不均,多次与二人起冲突,沈老三屡次调解未果,索性起了杀心。他与陆望商定,暗中给吴林下毒,拖垮他的身体,待时机成熟,再假借杜青之手彻底除去吴林。

入京后,如他二人所愿,杜青杀害了吴林。但杜青也不是傻子,他察觉到了吴林身体有问题,便反过来威胁沈老三,提出条件:鬼面将军的角色必须由他来演,甚至连未来戏班班主的位置,他也想要分一杯羹。

沈老三表面答应,实则心中早已有了决断。他和陆望再度联手,设下了第二场杀局。也就有了李长曳和陶勉亲眼所见的——杜青从一丈多高的高跷摔下来的那一幕。

这案子的因果一出,京城一片哗然。

谁也没想到,这血社火,戏里面的鬼面将军虽是鬼,但做的却是活人的事,而活人演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鬼故事,倒比鬼面将军的传说更骇人。

戏班子里谁是人、谁是鬼?百姓们一时也分不清了。

马车停了。李长曳下了马车,眼前是一个小侧门。沈老三已被判了死刑,被押往最深处的死牢,静待秋后问斩。

但李长曳知道,沈老三还有很多话没有说。于是,她来了。有些事,想要亲自问个清楚。

门前,陶勉已经等在那里。他神色平静得有些过分。听到脚步声,陶勉抬头看了李长曳一眼,没说话,只是伸手推开了门。没有任何嘘寒问暖,甚至,连李长曳的名字都未曾叫。

李长曳有些诧异,她从未见过他这般冷漠的模样。她下意识想问一句:“你怎么了?”可话还未出口,地牢的门已然打开,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

李长曳的心思被生生打断,迅速跟着陶勉走了进去。

牢中幽暗,沈老三蓬头垢面,瘫坐在墙角,脸上满是未洗净的血痕。

听到动静,他微微抬头,目光落在李长曳身上,神色平淡,甚至带着几分漠然:“你来了。”

李长曳站定,看着他。她完全不能把眼前这个人和前些日子那个善于钻营的沈班主联系在一起。她仍记得,不久前,在城西的宅子里,哪怕满是算计其他人,沈老三也是从容自若。可现在的他,竟像是只剩下一具空壳。

李长曳眼神微沉,缓缓开口:“沈班主,你到底为什么要杀我?”

沈老三静静地看着她,半晌,忽然笑了:“你自己难道猜不到吗?”

李长曳心里一震。这几日,她确实想过可能想杀她的人,可沈老三的这句话,却让她心中某个不愿触碰的答案浮了上来。

她正要追问,突然,一只手从旁边伸了过来,按住了她的肩膀。力道不重,却带着一丝颤抖。

是陶勉。

他挡在她面前,眼底闪烁着复杂的情绪,声音低得几乎是恳求:“阿曳,我希望你不要说出来。”

李长曳微微一怔。她终于明白,为何方才陶勉会那般冷漠。

原来他早就知道了。他知道答案,却不想她说出来。

可这世上,有些事,不是不说,就能当作没发生的。

李长曳抬起头,看着沈老三,语气平静:“是禁军?”

这句话一出口,陶勉瞬间沉默了。没有否认,没有阻止。他的手依旧按在她肩膀上,微微颤抖。

李长曳看在眼里,心里已经有了答案。禁军是天子前近臣,如若是被禁军盯上,麻烦事可不不少,一不留神,丢了命也是很有可能的。

上一篇: 小通房她只想混日子 下一篇: 青梅折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