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案与君无关(探案)(126)+番外
李长曳应道:“那是自然。”她顿了顿,接着问道,“你家娘娘最近几日,可有什么异常?”
芝禾垂下头,像是不敢直视她的目光,片刻后,才低声答道:“最近,倒是没有什么异样。”
这话说得不算利索,李长曳听得出来,她心里藏着事。
但李长曳没急着拆穿,只是淡淡说道:“罢了,这些纸元宝我来替你烧,你快回去吧。”话到此处,又想起宫女在宫中的处境,随口补了一句,“我在禁军当值,若是日后遇到什么事,可去找我。”
芝禾眼神闪了闪,像是有些犹豫,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将纸元宝放下,转身匆匆离去。
李长曳站在原地,低头看了一眼那堆纸元宝,轻轻叹了口气,刚要伸手点燃,忽然想起了什么,脸色微变。
糟糕。
阿月他们好像还在宫门口等她回家。
她拿起纸钱猛地转身,拔腿就朝宫门口跑去。
此时已经快半夜了,夜风吹得宫墙外的灯笼摇摇晃晃,阿月站在宫门外,双臂抱胸,脸色不善。
等了这么久,影子都没见一个,她不生气才怪。
正打算磨刀霍霍好好教训一下自家头儿,一个人影终于匆匆跑了过来。
李长曳步伐急促,喘着大气,刚站定便朝阿月笑了一下:“刚好有个案子,耽误了点时辰。”
阿月原本一肚子火,可等正儿八经接到李长曳,顿时火气消了大半。她家头儿本就瘦,最近看起来又比前几天更瘦了些,她本想说出口的抱怨语句,又生生咽了回去。
李长曳四下看了一圈,皱眉道:“陶勉呢?”
她语气随意,表情淡定,心里嘛,顶多也就那么一丝丝丝丝的失望。
阿月看破了李长曳那点心思,轻咳了一声:“陶大人本来一直在等你,结果你迟迟不来,后来三皇子那边出了点状况,赵霆就把他叫走了。”
说着,她随手从包袱里拿出一样东西:“他走前特意留给你的。”
李长曳低头一看,竟是糯米桂花藕。
她心情复杂地看了半晌,最后还是坐进马车,拈起一块放进嘴里,轻轻咀嚼,这桂花藕软糯香甜,桂花的香味十足。李长曳认真地品了一口,暗自点头:嗯,比绿豆糕好吃。
她一边吃,一边随口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阿月耸耸肩:“不太清楚,好像是三皇子那边有突发状况,临时把他叫过去了。”
李长曳随意地念叨了一句:“三皇子啊……”
她想起今日见到的,那个梅妃宫里的宫女——春水。
李长曳咬了一口桂花藕:“阿月,我有个案子,你听听看。”
阿月一听来了精神,立刻把手里的桂花藕咬了一大口,双眼放光:“头儿,你讲,我听!”
于是,李长曳一五一十地把今日在永宁宫遇到的事,说给了阿月听。
阿月一边嚼,一边皱眉:“那感觉这个春水挺有嫌疑的啊,毕竟她练过武,力气最大。”
李长曳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她顿了顿,“但总觉得,哪儿有些不对。”
说罢,她拿着桂花藕的手停在半空,陷入沉思。
阿月见她这模样,动作飞快地伸手拿了一块,又拿了一块,最后干脆顺手把盘子整个端了过来。
等李长曳回过神来,低头一看,盘子里干干净净,连一滴桂花蜜都没剩下。
李长曳愣住了,目光直勾勾地盯着阿月:“阿月?”
阿月嘴巴一鼓,含糊不清地说道:“啊?头儿,你想吃啊?”
她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把最后一口咽下去,正准备打个饱嗝,马车里便传来一阵鸡飞狗跳的动静……
**
两日后,又轮到李长曳当值。
这几天宫里不太平,两桩大事在暗处传得沸沸扬扬。
其一,梅妃和三皇子当着一众宫人的面吵了起来,吵得惊天动地,连德贵妃那边的人都被惊动了。据说最后还是德贵妃劝和的。
其二,晋昌侯府里,侯爷和他那位赫赫有名的贤妻居然动了手,据说连家里的屏风都砸了好几扇。
这两个消息像风一样在宫里飘来飘去,可到底为什么吵、为什么打的,没人敢去问。该知道的人早就知道了,不该知道的,多问一个字都是找死。
反正由于三皇子一直不成器,梅妃和三皇子二人之间的关系一直比冬日的河水还冰冷,吵一架也算不上稀奇。至于晋昌侯,听说这些年晋昌侯一直在外寻欢作乐,他的那位夫人多被冷落,突然爆发一次,倒也说得过去。
但有一点,宫里众人都心照不宣,那就是,魏才人的案子,就这么被压了下去。
李长曳休沐的那日,另一名女禁军去永宁宫又勘查了一遍,仍然没有任何新线索。禁军的压力也大,毕竟这案子一拖再拖,谁都不好交代,若是再找不到新线索,这事就要直接定性成魏才人自缢了。
等李长曳回来,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只觉得荒唐。
这一大清早,李长曳刚踏进禁军驻地,便看见个小小的身影缩在院门口。
她脚步一顿,定睛一看,竟是那天夜里在巷子里烧纸钱的小宫女,芝禾。
芝禾一见到她,眼睛一亮,立马迎上来,脸上带着几分焦急,像是等了许久。
李长曳没多问,直接带着她进了自己的房间。
芝禾一进门,迫不及待地开口:“大人,我听说,他们要判我家娘娘是自杀!”
她说完,紧紧盯着李长曳,神色非常焦急。
李长曳沉默片刻,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低头整理着桌上的案卷,过了片刻,才回答道:“若是再无别的证据,确实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