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此案与君无关(探案)(141)+番外

作者: 司勿念 阅读记录

陶勉这才回过神来,耳根一红,小声咕哝:“梅妃娘娘带我来的。”

李长曳松了一口气,现在她自己也不太清楚皇帝的态度,生怕牵连到陶勉。若是陶勉是梅妃带进来的,这最起码说明,此时,皇帝还不知道陶勉来见她这件事。

只是梅妃……

李长曳想起李妈妈就是梅妃送来的,陶勉这次也是梅妃带进来的。前些日子,梅妃曾向她提起过一个已故之人,当时她的语气颇为感慨,那时她心里就隐隐起了疑。如今这一桩桩一件件凑到一块儿,线头全都绕回了同一个名字。

梅妃,怕是与当年的事,脱不了干系。

思及此,李长曳忽地靠近陶勉一步,低声说道:“我有一事,要拜托你。”

说罢便踮起脚尖靠近陶勉耳侧。一字一句,把先前李妈妈提到的几位旧人住处都说了出来。她的吐息拂过陶勉的耳廓,带着点点热气。

陶勉整个人僵住,耳根从红变烫,点了点头,整个人像是被点了穴,动都不敢动。

李长曳见他反应慢半拍,微微挑眉:“我们去见梅妃娘娘,想必她还有话要交代。”

说完,理所当然地拉起了陶勉的手。

陶勉只觉得掌心一热,低头看着那只白皙修长的手搭在自己掌中,眼神顿时有些涣散。

他喉结滚了滚,脚钉在原地,脑中乱七八糟地闪过几个想法:这和刚刚那个拥抱不同!那个拥抱是他急、他怕、他忍不住;可这个牵手,是阿曳主动的,是她自己伸出的手,牵手!牵手诶!

可惜李长曳没给他时间乱想太多,拉着他的手就走,陶勉脚下也乖乖跟上了,脑子却一路都没跟上。

梅妃正在殿中饮茶,手中的茶已微凉,她却迟迟不肯放下。

门外传来脚步声,她抬眼望去,便见李长曳手牵着陶勉走了进来。

她目光顿了顿,原本一向平静的神色,此时终究还是隐隐变化了一下。也不知多少年了,她没再与那人牵过手,那个她曾以为,会与她共度余生的人。

可如今,他将另一个女人的女儿,关在了他的寝宫附近。可他自己不敢来见,只得着令她来照顾。像是在悄悄地补偿,又好像是在偏执地挽留。

梅妃知道李长曳是谁的孩子,也知道皇上心里那点执念是从何而来。甚至知道是从哪一年哪一月开始的,只是她从不点破,也无人敢问。

李长曳一进门,便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跪拜下去,低声道:“长曳多谢娘娘垂怜之恩。”

梅妃微一怔,连忙起身将她扶起:“你我之间,不必如此。”她语气温和,眼中却透出几分疲惫。

李长曳抬头看她,认真地说道:“娘娘多次暗中相助,若无娘娘,长曳不知今日会身在何处。”

梅妃闻言,只轻轻叹了口气,道:“孩子,我不是在帮你。

我能被封妃,也是仰仗先前的李府举荐,李府诸位,都算是我半个恩人。此次,我也只是想给自己一个交代。”

她顿了顿,眼神飘向殿外灰蒙的天:“我自幼进皇子府,陪着陛下一路走来。他年轻时,也是少年意气,我也陪着陛下见过很多人……可她不同。”

“你与她,太像了。连皱眉的神情都像。他对你们母女,总是带着些说不出口的愧疚。你问我为什么帮你,我不过是不愿再看到他,错上加错。”

她语气温柔中带着一点惆怅,一点疲惫,还有一点,现在的李长曳听不出的落空。

说罢,梅妃整了整衣摆,转向陶勉:“陶勉,本宫已替你争了半个时辰了。现在,我们也该走了。”

李长曳将他们送到殿门口。

梅妃走到宫门处,又突然停了下来,转过头,轻声对着李长曳说道:“有时候,不那么明白,也是种福气。”

说完便自顾自地走了,步伐不快,一点没回头。风吹动梅妃衣角微微一荡,像多年前那个她,再也握不住的梦。

此时,御书房这边。

叶廷山站在殿中,看着高高的御案后的那个人,心里忽然升起一点恍惚。

自从师妹走后,他便再没见过皇帝。他们算是同门,也曾经一起读书、习礼,都曾站在李丞相书案两侧,听他讲君子慎独。也都曾在渡魂堂内,帮助了无数孤儿。

可终归,君为君,臣为臣。

皇帝低着头,翻着手里的折子,像是没看见他。

皇帝不开口,叶廷山也不敢擅动一步。旧情算什么?在龙椅面前,什么都是不能提的。

殿中一时沉寂,香炉里檀香快烧尽了,皇帝才放下手中的朱笔,声音淡淡地开口:“叶师兄,许久不见了。”

叶廷山一拱手,笑容敷衍:“不敢当,陛下国事繁忙,小民怎敢叨扰。”

皇帝又翻开一本奏折:“这次入宫,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叶廷山咳了一声:“其实也没什么别的。只是……我有一徒儿,名为李长曳,听说最近在宫中闯了个祸。我这做长辈的,终归不能袖手旁观,便想着来赔个不是,也顺道问一句,陛下是否能高抬贵手,将她放出来。”

皇帝神色未变,语气依旧温和:“师兄常年在外,恐怕不清楚宫中情势。李长曳牵涉的是后宫的案子,关系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朕岂能轻易网开一面?”

叶廷山连连点头:“陛下说得极是,小民老糊涂了,来得唐突。那……是否可以,让小民哪怕看她一眼?这孩子是我一手拉扯大的,如今身陷囹圄,我这心里实在不踏实。”

皇帝却已低下头去,重新执起朱笔,淡淡吐出两个字:“不能。”

上一篇: 小通房她只想混日子 下一篇: 青梅折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