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此案与君无关(探案)(30)+番外

作者: 司勿念 阅读记录

他不确定,这一抹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

微风拂过,灯笼的火焰微微摇晃。他站在原地,陷入沉默。

**

第二日下午,杨府门口热闹非凡,车水马龙,宾客络绎不绝,凤州有头有脸的人几乎都汇聚于此。

杨循早早站在门口迎客,虽说是为陶勉办的接风宴,但他俨然成了场中主角,笑容满面,气度从容。

陶勉带着徐暮和赵霆提前到达。见他们进门,杨循立刻迎上前,态度亲切,十分殷勤。

“陶大人,真是失礼,昨日我恰好不在府中,听说与这位赵侍卫起了些误会。”杨循拱手作揖,脸上挂着一副诚恳的笑容。

俗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陶勉虽心中存疑,但眼下也只能淡淡一笑,算是接受了道歉。

这时,杨循目光一转,看向徐暮,眼眸转了几转,脸上似是浮现出一分好奇:“这位是?”

陶勉神色不变,微笑道:“这是我的表兄,姓徐,这次陪我一起来凤州。”

杨循闻言,脸上笑意更深,意味深长地说道:“哦?陶大人竟还有这等风采卓然的表兄,真是难得一见的人才啊。”

他环视一圈,眼神似不经意地扫过来客,随即又问道:“怎么没见到李捕快?”

其实,李长曳故意来得晚了一些。经过昨夜之事,她心中有些不安,一时不知该如何面对陶勉。

等她和阿月抵达杨府时,宴席早已开始,宾客们纷纷落座,厅内觥筹交错,笑声隐隐传来。

杨府的侍卫引着她们穿过一道又一道庭院,路径曲折,似乎没有尽头。

阿月小声嘟囔道:“这地方怎么这么大啊?”

李长曳侧目瞥了她一眼,轻轻示意她少说话,目光依旧锐利而警觉。

昨夜的疲惫尚未褪去,加上这拐来绕去的路让她有些头晕目眩。心底那股隐约的不安感愈发强烈,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可一时却又说不上来。

她暗自安慰自己,或许是昨夜睡得太少了,精神还没恢复。

终于,穿过最后一道回廊,她们抵达了宴席所在之地。烛火摇曳生辉,杨府的富丽与奢靡在这一刻展露无遗。

李长曳环顾四周,眉头微微一皱。忽然间,一股寒意从脚底悄然蔓延至全身。

杨循一向以好色闻名,从踏入府门到这华丽的宴席,一路上碰到的,所有的杨府仆从、侍卫,乃至这灯红酒绿的宴席上的乐手——

竟然没有一个女子。

第17章

洛州失踪案(七)军袍易色掩踪迹,杨……

宴会上,琴弦瑟瑟。乐手所奏之曲,仿佛西北边塞之月,带着一丝急促与肃杀。

杨循坐在主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似是在为这紧张的旋律伴奏,眼神中透着一丝深邃。

下方,陶勉与徐暮落座,看似闲适从容,却各怀心事。陶勉的目光深沉,眉宇间期待与无奈并存;徐暮则轻轻挑眉,看似在笑,眼底却闪烁着一分探究。

李长曳此刻退无可退,她只能在侍卫的引领下,走向早已安排好的座位。

她步入席间的刹那,上座那三人齐齐抬头看向她。

杨循的眼中带着审视与探究,陶勉的目光深沉而带着一丝隐忍,徐暮则挑了挑眉,唇角噙着若有所思的笑意。

陶勉目光灼灼,直直地盯着她,心中却百转千回。他不知,为何李长曳今日突然变得这么疏离,昨日的举动究竟是对还是错?

李长曳扫视四周,宴席上宾客笑语晏晏,觥筹交错,而她的心底却像被冰封了一般,焦灼不安。

此时,一曲奏闭,宴席间迎来一片短暂的安静。

杨循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全场,举起酒杯,脸上带着一抹恰到好处的笑意:“今日,多谢各位赏脸,前来参加杨某的宴席。这次宴会,是特意为我们凤州的大青天——陶大人接风洗尘的。”

言至此,杨循意味深长地看向陶勉,眼神里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

陶勉微微皱眉,心底泛起一丝不安,但依旧神色如常,缓缓起身,举杯朝众人致意。

杨循笑意更浓,语调中透出一丝微妙的热情:“来,为陶大人干一杯。”

堂下宾客纷纷附和,酒杯碰撞声此起彼伏。

“陶大人真是仪表堂堂,名不虚传!”

“是啊,听说陶大人来凤州不过数日,就已经破了大案,真是我等之福!”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恭维声不绝于耳。

陶勉淡淡一笑,举杯轻抿,目光深邃,仿佛在等待着什么。他手指轻轻摩挲杯沿,眼神中藏着警惕与思索。

李长曳心中略感不安,她暗暗深吸一口气,缓缓抬头,这是她今晚第一次认真地看向陶勉。

影影绰绰间,陶勉捕捉到她的视线,眼中闪过一丝安慰,微微点头示意,仿佛在说:“一切准备妥当。”

李长曳的心稍微安定下来,指尖微不可察地放松了些。她深吸一口气,知道时机已然成熟。

此刻,厅内依然热闹非凡,人声鼎沸,觥筹交错,酒香四溢。宾

客间笑语欢声,一片其乐融融。

李长曳的目光落在杨循身上。杨循此时正举着酒杯,面带微笑,似乎在与身旁凤州知名的大商户闲谈,但他的眼神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异样的不安。

酒过三巡,厅内酒气弥漫开来,众人都逐渐变得醉醺醺。一位头发花白的官员早已喝得东倒西歪,他摇摇晃晃地站起身,差点栽倒在地,幸而被随行的仆从眼疾手快地扶住。

李长曳依旧目光沉静,仿佛一池深水,暗中将所有细节尽收眼底。

上一篇: 小通房她只想混日子 下一篇: 青梅折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