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案与君无关(探案)(35)+番外
话音刚落,李长曳只觉脑海中诸多线索骤然交织,原本模糊的真相轰然炸裂。她的呼吸一滞,瞳孔骤然放大,一股彻骨的寒意从脚底升起,直冲天灵。
脑海中画面纷至沓来,尖锐而刺目——
为什么他能一眼认出洛州泰玄兵的衣服?
为什么他对失踪案的每个细节都如此在意?
为何他能持有兵部的逮捕令,光明正大地追捕杨循?
为什么他的随从赵霆身手非凡,举手投足间透着军中精锐的杀伐之气?
她一直以为陶勉背后有些不寻常的背景,却从未想过真相竟如此惊人。
她甚至天真地以为,他对自己的关心,是出于某种私情,可现在看来,这一切,不过是他为查案铺下的暗线罢了。
胸口像是被一块巨石狠狠压住,李长曳喃喃道:“难道,他是?”
边紫君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和怜悯:“李班头,说你聪明,你还真是糊涂。他就是——”
突然,茶楼大门在一阵冷风中猛然大开。
一人自黑夜之中走了过来。他步伐沉稳,黑色铠甲之下,白袍衣角翻飞。
昏暗的灯光下,他抬手轻轻拂去肩头尘土,动作不疾不徐,却带着一股令人不敢逼视的威压。他目光如电,扫过茶楼内每一个人,刹那间,四周静得只剩下急促的呼吸声。
他的声音沉稳,夹杂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我乃洛州泰玄军——陶勉。”
李长曳抬眸望向他,眼内闪过一丝惊讶。她的剑尖依旧牢牢架在边紫君面前,寒光冷冽,然而她指尖却微微发颤,显然内心的震荡未能掩饰。
此时,陶勉的目光扫过眼前的众人。他一眼便看见了李长曳,瞳孔微微收缩。她的头发有些凌乱,脸颊上沾了些尘土,神色间满是倔强和冷然。身形依然挺拔,看起来并未受伤。陶勉心头刚要松下一口气,目光却
骤然停在她衣襟上斑驳的血迹,眉头倏然皱紧,眼神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陶勉上前一步,脚步虽沉稳,似乎却带着一丝急切。
此时,陶勉和李长曳的视线相撞,空气中顿时弥漫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你……还好吗?”陶勉的声音依旧平稳,但尾音微不可察地颤了一下。
李长曳的心头微微一动,眼神稍稍柔和,却很快被她压下。她别开视线,手指依旧握紧佩剑:“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陶勉点点头,压抑住内心的波动,转头朝向边紫君:“紫君姑娘,好久不见了。”
边紫君看着两人之间的微妙气氛,眯起眼看向陶勉,笑意玩味而讥讽:“不敢当,不敢当啊,陶大人。”
说着,她眼神微微一动,迅速扫向茶楼门外,目光中透着一丝探寻与警觉。她的指尖似是不经意地敲打着茶盏,发出细碎的声响。
陶勉目光沉稳,似乎洞悉了她的意图,开口道:“紫君姑娘,不必看了,外面都是我的人。你逃出去的可能性,怕是微乎其微。”
边紫君眼神一闪:“哦?陶大人的动作可真快啊。”
陶勉缓缓向前一步,眼神锐利,语气依旧平静:“杨大人的这支队伍,确实隐藏得很好,管教甚严,想找到他们确实不易。”
他顿了顿,唇角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只是,紫君姑娘也清楚,这队伍里大半都是我洛州的士兵。混进一两个我的人,想必也不奇怪吧?”
此时,茶楼内的灯火摇曳。边紫君的笑容逐渐敛去,眼神变得幽深,指尖轻敲茶盏的动作也渐渐停了下来。
她眯起眼睛,嘴角微微一勾,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甘:“陶勉,你还真是步步为营啊。”
此刻,李长曳紧握佩剑的手微微一紧,耳中回荡着两人的话语。她的目光在陶勉和边紫君之间来回扫视,心中暗潮翻涌。
第20章
洛州失踪案(十)茶楼话别心微乱,泛……
此时,陶勉似乎胜券在握,他微微抬手。
门口等候已久的士兵们迅速涌入,为首的赵霆气宇轩昂地大步走来,身后的铠甲碰撞声在茶楼内回荡,压迫感扑面而来。
赵霆第一眼就看见了李长曳,心里不由得松了口气。他嘴角不由的地一抽,心中暗暗抱怨:李班头啊李班头,要是再找不到你,二公子怕是真能折磨疯我。
边紫君见此时大势已去,但仍毫无恐惧之色,唇角反而带着几分戏谑道:“看来我是要和陶大人走一趟了。”
陶勉皱了皱眉头,似是对边紫君毫无畏惧的态度有些疑惑:“那就委屈一下紫君姑娘了。”
他语调平稳,却不容置疑,抬手示意:“赵霆,将她带走。”
赵霆领命,兵刃一闪,立刻上前将边紫君押住,动作干净利落。
边紫君回头看了李长曳一眼,笑意不减,眼神中却透着一抹复杂的意味,似是挑衅,又似是惆怅。
屋内的肃杀气息逐渐散去,李长曳握着佩剑的手指终于放松。
她缓缓将剑收入鞘中,站定片刻,强忍住全身的疲惫,对着走近的陶勉低身一礼,语气恭敬却带着一丝疏离:“多谢陶大人出手相助。”
陶勉看着她,这礼数周全得让他胸口一阵发闷。
他沉默片刻,低声说道:“李班头,你我之间,不必如此见外。”
李长曳抬眼道:“下官确实鲁莽失礼。不知大人竟是为查此案才来凤州。”
李长曳的声音冷静克制,但内心却是一片翻涌。她明白,陶勉千里迢迢前来救自己,已是情理之外的恩情。自己和陶勉说破天也不过是个上下级关系,她早就猜到陶勉应该是有些来头,可总觉得心口像被什么堵住,是恐惧,是感激,还是——连她自己都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