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此案与君无关(探案)(37)+番外

作者: 司勿念 阅读记录

陶勉听到此处,唇角微微一扬,眼底流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温柔。缓缓道:“这事,你不用操心。”

徐暮挑眉,眼中透着几分好奇:“哦?听起来你倒是信心十足,怎么回事,说来听听。”

陶勉平静的神色中带着一丝自得,他说道:“我约了她,过几日她休沐之时,去凤州城外的千河泛舟。”

徐暮眼前一亮,顿时来了兴趣:“李班头?她答应了?”

陶勉轻轻点头,语气虽平淡,却难掩眼底的期待:“自然答应了。到时候,我会劝她和我一同回京。”

徐暮有些惊讶:“哟,你倒是十拿九稳。我看这李班头主意可比你正,说不定真就让你落个空。”

陶勉拿起酒杯喝了一口:“你先操心你自己吧。我可是记得,上次你砸坏瓷器的那个孟家,家里还有个未嫁的孙女呢。”

徐暮闻言,脸色一僵,酒杯差点没拿稳,连忙摆手道:“好你个陶勉!我是为你担忧,你倒挤兑起我来了。”

陶勉端起酒杯,冲他微微示意,眼底透出几分轻松:“你也知道担忧了?”

酒楼内一片欢声笑语,窗外凤州街头,夕阳正浓。楼下的李长曳停下脚步,仰头看向酒楼的位置,似乎有所感应。然而她很快便收回目光,继续前行,目光坚定,步伐从容。

转眼就到了休沐这一天,李长曳在家换了一身素雅的襦裙。她站在铜镜前,指尖拂过镜面,愣了片刻,随即将刚才插在头上的发饰一一取下,又换了更素净的簪子。

她不知道陶勉为何会邀她去泛舟。

这些日子,她想得很清楚。陶勉是洛州王府的二公子,又在京城做官,迟早要回京城的。而她,家族与渡魂堂的纠葛犹如沼泽,母亲当年的死因至今未解,眼下杨大人被杀,边紫君逃狱,事情一环套一环,似乎又要把她拖入新的漩涡。

她的目光落在桌上那把平常一直带在身边的佩剑上,眼神渐渐变冷。

这样带着未解的谜团的自己,怎能和陶勉这样的人牵扯太深?她本就习惯了独来独往,好不容易才让阿月融入了自己的生活,再多一个陶勉,会让她觉得不安。

“还是趁今天说清楚的好。”她在心里默念,像是给自己下了某种决心。

可当目光再次扫过铜镜时,她却忍不住愣住了——镜中人虽素颜未施粉黛,但眉眼舒展,带着浅笑,是她好久未见的神情。

她又低头看向手中的折扇,那是几日前她在巡逻途中,在街边看到的。当时竟一时冲动买了下来。而现在,她犹豫着将折扇拿起。

“我这是……在期待什么?”她自嘲一笑,想将折扇随手扔下,却又鬼使神差地塞进了荷包中。

正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轻轻的敲门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李长曳眉头一蹙,快步走向门口,拉开门的瞬间,整个人都微微一怔。

门外站着的人,是她完全没想到会见到的。

“竟是你?”她脱口而出,声音中带着惊诧与几分惊喜。

此时,千河河畔,微风轻拂,河水泛着粼粼的光。

陶勉知道李长曳不喜张扬,便舍弃了那些富丽堂皇的画舫,特意租了一艘简单的游船,船舱内铺上软垫,备了水果茶点,显得素雅而周到。

此时,约定的时间已过,河岸上的行人逐渐稀少,却始终未见李长曳的身影。

赵霆不时探头张望。他终于按捺不住,低声嘟囔:“李班头到底在干什么?不会是出什么事了吧?”

陶勉依旧站在船头,目光始终落在远处,似乎未曾听见。他手中的折扇缓缓转动,声音淡然却透着一丝倔强:“无妨,今日也没别的事,再等等吧。”

夕阳渐沉,月光初上,船上的灯笼被点亮,船身在微风中轻晃。

陶勉等了又等,折扇从左手换到右手,又从左手换到右手,从天明等到月上高头。

却还是无人前来。

“她……是不会来了。”他低声呢喃,声音极轻,轻得像是对自己说的一句梦话。

第21章

人皮册案(一)夜半惊坟邪书现,触者……

山脚,深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偶有几声夜鸟低鸣,更添几分阴森。

李三抹了一把汗,盯着挖开的坑底,心中大喜。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一处不起眼的坟里,竟藏着这么多好宝贝。

“那算命的瞎子果然有两下子!”李三心头狂喜,手上动作却不停,铁锹一下下敲进湿冷的泥土。他低声嘀咕:“这一波发财了,最起码够吃三年!”

棺盖被撬开,阴冷的气息扑面而来,李三下意识打了个哆嗦,手上动作反而更快了几分。

棺中尸体早已化为森森白骨,骷髅上还挂着几缕模糊的残布。唯有金银首饰在微弱的月光下泛着幽冷的光辉,仿佛在昭示着这具骸骨曾经的富贵荣华。

李三毫不客气,连首饰带手镯,一股脑全都塞进腰间的布包里。

当他准备盖上棺木时,目光一扫,忽然发现尸骸下方竟还压着一本书册。

“奇怪,这么多年了,居然没烂?”李三愣了愣,手指顿了顿,心头隐隐升起一丝异样的不安。

他伸手将书册捡了起来,翻转看了几眼,书册的封皮冷硬微滑,泛着淡淡的光泽。

他摸了摸书册的边缘,竟发现其质感不像纸张,也不是常见的动物皮革,而像是某种奇异的材质,甚至带着微微的弹性,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竟然能保存得这么好?”李三倒吸一口凉气,“啧,果然是大户人家的玩意儿。”

上一篇: 小通房她只想混日子 下一篇: 青梅折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