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案与君无关(探案)(76)+番外
余诚的背脊发凉,他不敢再多停留,慌忙退后几步,踉踉跄跄地跑出了大宅。
他快步逃到河边,抬头喘息。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忽然停住了。
河岸边的泥地里,赫然露出一截白骨,在雨水冲刷下泛着诡异的光。
**
长庆宫御书房内,烛火摇曳。
皇帝埋首于案,手中的笔在奏折上快速划过。身旁一名身着紫衣的宦官正弓着背,小心翼翼地为他研磨着墨。
片刻后,皇帝忽然开口:“孟丞相可有什么交代?”
宦官闻言,手一顿,连忙回道:“孟府那边传话,说愿意交出名下所有漕运的船只,用以换回孟小姐一条命。”
皇帝目光微微一敛,把笔一甩,墨甩得到处都是。片刻后,他道:“这老贼,早些时候放手不就好了?非得闹到如今这个地步,他才肯松口。”
宦官不敢接话,只小心地收拾桌上的墨迹。
皇帝抬眸扫了他一眼,忽然说道:“陶勉这次倒是办事挺快的。”
宦官一边低头收拾砚台,一边小心翼翼地补充道:“听说亿枫公主说,此次协办的有个小官,探案很是机灵,像是挺讨公主喜欢的。”
皇帝语调一扬:“哦?谁?”
宦官略微顿了顿,才小心答道:“万年县典史,名唤李长曳。凤州人士。”
“凤州……”皇帝低低重复了一遍,像是陷入沉思。
那宦官看了皇帝一眼,说道:“今日的赏恩会,那李典史好像也会来。”
过了好一会儿,皇帝的声音才徐徐传来:“走吧,朕去瞧瞧。”
此时的云章殿中一派繁华,分列了好几排桌子,坐着大大小小的官员。穿着华丽的宫人们穿梭其间,端上了最新的佳肴:清蒸鲈鱼、翡翠菜心、甜酒豆腐羹,香气萦绕,令人食指大动。
李长曳坐在最外圈,正在一动不动地盯着桌前那碟未动过的点心。
据说这赏恩大会是专为一年内立过功的臣子们所设,而她 ,一个万年县的典史,竟能列席其间。李长曳心里清楚,多半是因赵探花一案沾了些边,才有机会踏足这样的场合。
四周皆是达官显贵,李长曳不好随意走动,只能坐在椅子上,尽量让自己显得不起眼。然而,附近其他人的低语却不由自主地钻入了她的耳中。
坐在李长曳身旁的两位官员低声交谈着:“这硕大的孟家,竟然一夜之间就倒了。”
“可不是么,”另一人接过话,声音压得更低,“孟丞相那老顽固,早就与圣上不和。他家把持漕运多年,其他人手根本伸不进去。可巧了,孟小姐在这节骨眼上出了事,还是牵扯到朝廷要员的命案。”
先前那人皱了皱眉,压低声音道:“你的意思是。”他四下望了望,眼神中透着几分戒备,“这事,是有人故意设计的?”
那人也环顾四周,正好望到李长曳这边。李长曳赶紧端起茶杯,低头啜了一口,假装没有听到的样子。那人放心下来,接着说道:“谁知道呢,只知道孟丞相,这下可是完全失了权。”
李长曳垂下双眸,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样子,手中的茶杯,却握得更紧了。
此时,一声爽朗的笑声突然穿来,打破了这份沉静:“你们在说什么呢?”
李长曳猛地抬头,只见一名男子缓缓走来。他一袭华服,外袍上用金线绣着纹饰,面上倒是笑意盈盈,举手投足间尽显贵气。
待看清那张脸时,李长曳心中猛地一震。
竟然是许久未见的徐暮!
先前的两位官员听到这声音,顿时如同老鼠见了猫,慌忙起身,连连作揖:“三皇子。”
“三皇子?”李长曳心中一紧,手指微不可察地颤了一下。她知道陶勉的交游甚广,身边也多是达官显贵,但却万万没有想到,这位无比不靠谱的徐暮,竟然就是传说中的三皇子!
徐暮大步走到两名官员跟前,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们:“你们方才说得兴致盎然,怎么不继续了?”
两名官员面面相觑,哪里敢接话?连酒杯都顾不得放下,便匆匆找了个借口溜了,跑得比兔子还快。
徐暮这才回头,目光直接落在李长曳身上。他双手负后,唇角勾起笑意:“哟,李班头,好久不见啊。不对,现在该叫你李典史了。”
李长曳暗自吸了口气,连忙起身行礼,语气低而稳:“下官见过三皇子。”
“免礼免礼。”徐暮摆摆手,随意地在一旁坐下,笑着打趣道:“你也算是此次赵探花案中的功臣,怎么这般拘谨?莫不是宫中气派太大,吓着你了?”
李长曳此时才反应过来,赵探花一案中的孟素华是三皇子的未婚妻。她心头一紧,脑中乱作一团,那她可不就直接把三皇子的婚事给搅黄了?这三皇子是来兴师问罪的吧。肯定是了,早就听闻这三皇子婚娶之事,异常困难。她顿时有些愧疚,更多的却是无措,脑海里全是“怎么办怎么办”几个大字。
徐暮似乎看透了她的心思,偏偏不肯放过,嘴角一扬,语气中带着几分揶揄:“对啊,我现在成不了亲了,李典史,你说怎么办?是不是得赔我一个娘子?”
李长曳被这话堵得一噎,嘴唇动了动,半天没能憋出一句完整的话。
她低头盯着手中的茶杯,装作没听见的样子,心里却飞快地盘算起来:怎么每次参加皇家宴席,都得遇上点倒霉事啊?是不是以后每次来,都得事先找个算命先生算算。
徐暮瞧她这副模样,原本还想再调侃两句,但看她眼神都快变成一条死鱼了,也不好再多说。倒不是他突然良心发现,而是,他实在是怕陶勉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