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折娇(162)
她也知道她为什么反倒急着走,想来是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是在与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交易。
还是不平等的交易。
其实说的冷漠一些,她不在乎赵氏和乔霏霏最后落的个什么结局。
乔蓁蓁只想她们远离乔家,不管是留在金梁城或者是离开,总之日后她是不想再见着这两个人了。
今日这事,乔家所有人都是从头看到尾的,前因后果明明白白,乔老爷和老夫人也借此敲打了几个姨娘一番。
不过乔家的这几个姨娘都还算安分,从赵氏没拉拢过谁也能看出来一些。
这天晚上乔蓁蓁撑着伞回到自己的院里时已经是戌时过了,她没用晚饭,却也没什么胃口。
窗外这雨落了一天,看起来没有停的意思。
乔蓁蓁走到窗边,原本想把窗户都关了,最后却还是留了半扇。
虽说她昨日就跟章廷安说,让他今晚不用来,她有事要做,更何况又下雨了,他应该也确实不会来。
但乔蓁蓁还是习惯留了点窗。
等回到床边时,她才又愣了一下。
突然想,原来人养成一个习惯,竟然是这么容易的。
-
乔家把赵氏休弃这件事在赵氏落了胎,带着乔霏霏离开后没多久,金梁城里就有了风声。
外头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
有说赵氏是因为这么多年没能给乔二爷生下一个儿子被休的,也有说赵氏当年嫁入乔府就是用的见不得光的手段,还有一小部分知道些内情,只道赵氏对乔家的大公子做了什么手脚,想害他,被乔家人发现,这才赶出了乔府。
不过这些八卦说了两三日,也就消停了。
金梁城里最不缺的就是新鲜事,上至朝堂,下至宅院,百姓们每天都有说不完的小道消息,不知真假,道听途说的也大有之,但总归是新鲜来得快,旧事过的也快。
只有一人会记着她们。
睿王府书房里,坐在上首的男人闭着眼轻捏眉心,只对下头的人吩咐了一句:“把人找到处理掉。”
下属点头应“是”,马上离开。
睿王对赵氏和乔霏霏与对待其他的棋子无异,是生是死不过是他一句话的事。
既然这两人已经被乔家发现,再留着也没用了,索性就当个死人吧。
他没去深究乔家究竟是怎么发现的,无非就是她们做事不够仔细,被人看出了端倪。
只是这背后暴露出来的问题是,上一世他也是找的这两人,做的同样的事,
为何上一世能成,偏偏这次就被发现了呢?
睿王眯着眼睛,片刻后,叫来了自己的幕僚。
-
赵氏被乔府赶出来,听说还是带着女儿连夜离开了金梁城,天不亮就已经出了城门这事,很快就被另一件关乎天下的大事所掩盖。
听说圣上的身子好像越来越差了!
这种大事百姓们自然是不敢公然议论的,但私底下却忍不住会小声说道。
原本朝中之事他们这些平民是难以知晓的,只是这次不知为何,突然就有了风声。
于是便又有人大胆猜测,只怕是要立储了,提前放出些风声呢。
百姓们自然窥不得朝中全貌,但在朝的大臣们却把近些时日睿王与恒王暗中的较劲看得一清二楚。
只是他们担心的不是两个王爷为了东宫之位的争斗,而是,圣上可不能在这关键时候出事啊!
第92章
你喜不喜欢我?
立储这种关键时刻,若是圣上的精神状态不佳,常年卧榻,那如何能确定最后的圣旨真的是在他意识清醒之下选择的储君?
这个问题每个大臣心里都在打鼓。
睿王和恒王眼下对于东宫之位都势在必得,争斗已经在暗中隐隐有些白热化,这种不见血的斗争,若是最后没有圣上做制衡,东宫之位确定之后,落败的一方定没有好下场。
这番动荡于朝堂社稷而言,总归是有风险的。
所以大家心里都希望,圣上只是这一时精神不济,不然只怕事情会更加棘手……
于是这段时间太医院的几位太医都被问的烦不胜烦。
他们身上的压力也很大。
圣上的身子骨明明之前还很硬朗,不该这么突然就弱了,可病榻之上的帝王变得暴躁易怒,对他们这些太医动不动就破口大骂,以至于好几位太医把脉的时候都心理压力过大,无法静心凝神。
现在太医院里最得圣上信任的只有罗太医、郑太医与冯太医,他们轮流每日给圣上诊脉,其中又以罗太医去圣上寝宫的次数最多。
不过大家都觉得这样也正常,毕竟在这之前,圣上每月的平安脉就是罗太医去的。
随着朝中的气氛一日比一日紧张,直到这日,首辅直接在早朝时代传了圣上的口谕,先停朝一月,所有奏折直接送入内阁,由内阁处理。
只有急事要事大事,会送到圣上跟前。
另外两位王爷也开始侍疾,反而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处理手头事务了。
看起来好像两方争斗有放缓的趋势,但其实随着圣上的病重,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短暂的平静罢了。
宣布休朝这日,起初乔蓁蓁在府里还尚未听到什么风声,直到青天白日的,她突然看到自己院子的墙头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乔蓁蓁:??
大白天的!章廷安怎么就开始翻墙了!?
她差点惊的跳起来,赶紧看了看周围,还好现在院子没有其他下人,不然估计当场就要叫人了。
章廷安两步并做一步到了窗前,张口什么都没说,先就是来了句:“快让让,我要进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