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屿江南(204)

作者: 提灯渔火 阅读记录

“原以为此次凶多吉少,我家中老小月前便从江宁搬来了江浦,原住江宁就为了结交权贵,却实在过得清贫,事到如今却发现,住哪不论,只要好名声在外,酒香是不怕巷子深的。将来的生意人是属于像苏掌柜这样的聪明人的,叶某人也得改改一身的毛病了。”叶掌柜爽朗大笑。

“那我也就不客气了,月前托叶掌柜给我家老太太打听的参茸,可是有下落了?”苏屿说不客气果真不客气了。

引得叶掌柜笑未停,“哎呦,还真是忘了。”

*

手续走完之后,这江宁府的叶府可就要换成苏府了,如今她在这江宁府也算是有这一席之地了。

不过这处房产花费实在太多,让她着实咬了咬牙,先前又有酒楼的投入,银钱都在流动,故而她选择了分

期付,以保证手里有些现银以备不时之需。

苏屿一进大门,就知叶掌柜所说的清贫是何意了,从拐条街就是江宁府衙,地理位置绝佳,治安也是一等一的好,进一院却是很简单的布置。

屏风摆件都是次货,着实需要好好重新按照她的喜欢装潢一番。

二院的正厅还算有些格调,三院的内宅就差些了,四院的后花园也就是简单地假山池沼,所种的花木都是常见之物,没什么稀奇。

五院是祠堂,想来这个院里府里经常来人跪拜,瞧那青石板上有些地方已经磨得发亮,走这一遭仿佛能看到叶家人生活的痕迹。

苏屿将这宅院的大体构造画成画在纸上,按照自己的喜好标注好了重新修缮的地方,让张大明按照她所画找人装潢去了,想必不过月余就可以入住新府了。

在江宁府购置房子贵得离谱,足以和京城相媲。

十间楼是这江宁府最大的卖房牙行,每日早晨由击鼓开始,内有白余名房牙子招揽客户。

穿青衫持牙牌的庄宅牙人是一等牙人,可做两千两以上的买卖,在江宁府衙这周边不出一望之地,是最贵的,就算最外圈的地方,也不便宜。

所以没有官府资质的白契牙人才会招揽到更多的人,不过也有不少被骗的哭天抢地就是了。

苏屿把江宁府的庄宅牙行逛了一个遍,心下不由得又有了主意,心在剧烈跳动着。

她把张大明唤来,“我们账上还有多少闲钱?”

“回掌柜的话,五千多两。”张大明道。

苏屿心有成算,提笔落字,计划已经跃然纸上,“好,五千多两,准备好,我要用这五千两办件大事。”

第121章

张大明发现苏掌柜这几日尽由着高大壮驾着马车沿着江宁府的城郊闲逛了。

他闲时跟过一日,发现掌柜主要是在集镇或者人多的地方,问一些妇人或汉子有无在江宁府购置宅院的打算。

回答的人无一例外,摇头。还打算?能买得起吗还打算!简直是痴心妄想。

有的妇人还拨拉一下苏屿,“去去去,多耽误生意,在这问些气人的话,耽误咱多少生意!”

张大明疑惑地想,所以苏掌柜说的大事怕不是预备着卖房子?

一共有三个地界,紧邻城墙的附郭,近郊地方,再者就是远郊的集镇和乡里,苏屿都逛了一个遍。

最符合她预想的是紧邻城墙的附郭,距离城墙不过百步,但这地已经建成棚户,成了连续街市,郭坊空地尚且也归官府所有,让她打消了这个念头。

那么就是近郊的农耕地区了,到城墙的距离二至五里,走着需要一刻钟到半个时辰,就能进城。

江宁府城与江宁、上元两个县城皆在一道城墙以内,人比其他县城要多很多。

多数在城内务工的平头百姓,手头是很拮据的,干一辈子活也在城里置办不起一处小院。

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只顾好自己村里的一亩三分地就成了,所以她本次的客户就是那些既想入城讨生活又在城内购置不上院子的人。

让张大明嘴唇哆嗦的事情是,苏屿预备在近郊杂草成堆的地界购置二百亩地。

没有明目的土地皆归官府所有,明码标价每亩地一百两。张大明打算盘的时候手指也在抖了,那可是两万两!

照苏屿名下的这些生意,如果一直存钱不花,怎么着也得三四年才能赚够,莫说苏屿前些日子又花了五千两在江宁买了叶掌柜的宅院了!现在就剩下现银五千两了,而且还欠着人叶掌柜钱呢。

主要两万两,现在也拿不出来,张大明疑惑地看着苏屿。

这好办,苏屿早就想好了,她和司护参军已经商讨过,将这块地的用途大概分说了一下,既是购买后,便是自有土地了,用途随意,只要不违法乱纪,一切好说。

然后苏屿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先付官府一千两和赋税,其余未还的钱皆算着利息,一年后再还清。

对官府来说本就是额外之财,还能得到利息。即使上交京城,府衙也能捞不少油水,何况一年时间尚短,层层的手续还没走完便也到时间了。

消息还未到江宁府尹那,管理田地的司户参军早已头点得像鸡啄米,称一定将此件事向府尹老爷一一禀告,保证办成。

有了加盖红章的土地使用权证明和已赋税登记,她在刘家钱庄用这二百亩地做了抵当借贷,价值两万两的二百亩地,只借了一万五千两,不过这还是看在刘知远和她交好的面子上,以最高借贷给她的。

刘知远本欲充大,直接给她算了,搞什么抵押嘛,哪知苏屿办得是上万的买卖。他不由得吞咽了口唾沫,钱要的有点多,他拿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