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然后苟下去[末世](157)
“跟我们一起是不可能的,你相信我,想让我帮你,我谢谢你,”周惟静干脆直接,“但你做的事让我们没法相信你,但看在大家都是邻居的份上,我告诉你,我们打算去避难所住一段时间。”
说完,她拉着江述转身就走。
距离家属院最近的避难所在梧桐路,她们步行过去大概需要半小时。
贝溪芮又饿又渴,头晕眼花的,看到路边有大娘趁乱在摆摊高价卖白粥,她心里有了目标,就又有了振作的力气,抱着小包就跑过去买粥。
但只要她在原地多呆一会儿,就能听到邹勇志举着扩音喇叭的声音:
“所有家属院居民不要惊慌,站在原地等待,很快就有大巴接我们去最近的梧桐路避难所!不会流离失所也不会无家可归!请相信我们!”
是的,去梧桐路避难所不是周惟静的决定,是上头领导给的指示。
将受灾群众安置在梧桐路避难所,只要凭借身份证明就能住进临时的安置房,至于后续的安排,还要等上面通知。
周惟静两人避开了人流最多的地方,到一个没有监控没有人的地方取出了两架自行车,一直到晚上才去避难所。
避难所门口人排成了长龙,想要住进避难所就需要身份证明,而家属院和附近的几个受灾小区,人们的身份证户口本什么的都全在大火里烧干净了,只能挨个在门口的临时派出所开一个个排队开身份证明,等待补身份证。
周惟静和江述背后都背了一个大包,把可折叠自行车折叠好背在身上,向门口守着避难所的人拿出了身份证和户口本。
“咦,你们也是家属院的?!”
那穿着红马甲的巡逻员听完她的话,顿时瞪大眼睛啧啧称奇,不可思议道,“都一天了,你们还是我见过火灾里证件最全的人了!”
她的目光又注意到了他们俩背后背着的包和一人一个的折叠自行车,心里的惊奇就更重了。
“我们俩下午赶紧去找了几个叔叔伯伯,问他们借了点物资,不然也不能这么晚来。”江述笑眯眯地把证件都重新塞进纸袋里。
周惟静又用几颗奶糖换了乔安几人的消息,好久没吃到零食的巡逻员笑弯了眼,很乐意地帮她们翻了厚厚的登记本,告诉他们要找的人在五楼。
避难所是由一个新建的大学宿舍楼改的。
走进去,一进门一楼就是水房洗衣房和巡逻员的宿舍,往上才是避难人员的住所。
避难所里开着空调,稀薄的冷气在燥热的夏天稍微能让人不那么喘不上气,毕竟这里是改革后的避难所。
在邹家偶尔的聚会中,邹勇志聊天时会说起一些新政策和新改革,周惟静听在耳朵里,也算是对外面的世界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避难所一开始出现,是为那些在天灾中流离失所的人准备的,政府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甚至还帮他们重新建房子。
但随着天灾持续不断的摧毁环境,那些住进避难所的人在感受到避难所背靠国家的甜头,再有外面有自己的家的人也过得这么惨的对比,逐渐开始懒惰下来,赖在避难所不愿意离开。
但国家无法养活这么多人,刚开始还想着优先录用避难所的难民上岗做巡逻员的工作,但这群好吃懒做的难民上岗几天就出现了偷盗、勒索行为。
于是政府当机立断,让那些难民重新回到自己被重建后分配的家,同时,避难所开始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始了新的招人计划。
和贝溪芮的巡逻员岗位还有房子一样,都是用贡献值兑换的名额,住在安全的避难所,由政府提供简单的伙食。
有了物质基础,避难所的环境自然不会太差,走上二楼居住区,周惟静明显感觉到空气凉了下来。
粉刷雪白的墙壁,规划整齐的两排房间都牢牢上了锁,地上的米黄色地砖因为有统一的巡逻员打扫,亮锃锃的。
“这避难所感觉环境还挺好的!”
周惟静皱了皱鼻子,闻到了空气里淡淡的洗衣液和沐浴露的香味。
江述笑了笑,正想说什么,就听到背后传来了几道讥笑声。
是两个抱着水盆的年轻女孩,头发湿漉漉的看样子像是刚洗完澡,抱着东西从他们后面走上楼。
在经过他们的时候还夸张地捂住了鼻子。
“仓仓,你有没有闻到什么味道啊?”
“当然闻到了!好臭啊,这俩难民到底多久没洗澡啊?恶心死了!”
“嘻嘻,别生气,大不了我们关上门吹两天空调,那群难民估计住不了几天就要被赶出去!”
“那晚上可要把门锁好了!谁知道那群下九流的人能做出什么事!”
一番指桑骂槐的话听得周惟静一脸无语。
江述也是,一脸嫌弃地收回本来想说的‘我们也可以在这里多住几天’的话,“我们还是过两天就走吧。”
周惟静嗯了一声,“等乔安他们安顿下来,我们就走。”
第91章
因为突如其来的火灾而被临时安顿在避难所的人们都在五六楼。
避难所因为是学生宿舍改建的,因此没有电梯,只有步梯,在这样炎热的时候,爬五楼怎么说都是折磨人的运动。
更别提被安顿在避难所的还有伤员和年纪大的老人。
家属院也不是没有人明示暗示着想要搬去更轻松舒服的低楼层,甚至还有悄悄地暗示了一下自家人现在的职位。
但这些人无一例外都碰了壁。
住进避难所,一切都是虚的,你手里拿得出钱交得起粮,你就是大爷,想提什么要求都好说,要是还想像天灾前一样,拿一句空头支票来要好处要孝敬那是万万不可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