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黎大巫有点刑(97)
桑绿:“你记得?你当时多大了?”
“一年级下册。”
你的一年级过得可真精彩。
桑绿:“……你之前没有名字吗?读书的时候总会登记姓名吧。”
“姜央,汉姓是一出生就有的,黎姓要等到几年。”
“为什么?”
“幼儿容易养不活,黎名一旦刻碑埋石,就会通知祖先知晓,小小年纪就死去,阿札玛她们在老家也会难过。”
“可死去的婴孩鬼魂不是一样要回祖坟,祖先不一样还是会知道?”
“人长到三岁才有完整的灵魂,在此之前一旦死了,残魂就会消散,祖先不会知道的。”
长到三四岁的孩子,不出意外的话,大体上都能存活。
桑绿:“所有的孩子都由姨姥姥们取名?”
“黎名是的,因为要上族谱,汉名就由阿玛阿爸自己取就行了。”
桑绿奇怪。“舅舅呢?他们不参与取名吗?”
嘎吱——车子一停,到地方了。
“他们取不了。”姜央随口说着,兀自跳下车往前去了。
桑绿落在后头,心思深深浅浅。
九黎固然比汉族少了许多对女性的规训,却也并不是女性能当家做主的,在原始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时,母系与父系权力的争夺中,演化出了舅权制的概念,舅舅代替母亲成为了一个家族的话语权人。
但,在巫山的九黎人中,舅舅的存在感远不如姨母。
按理说,同属于母系制度的残留,不应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啊……
这样的感觉在桑绿来到幸运屋后,尤为强烈。
第50章
幸运屋不止一间屋子,大大小小也有几十间,错落有致,立在一片相对平坦的空地上。
巫山少有平地,绝大多数寨民都住在山脊上,上次见到这么平的,还是姜央那一大片田地。
桑绿心思玲珑,暗想这幸运屋的地位不同寻常。
“桑桑!”上倾的小坡上传来一声喊。
桑绿寻声望去,开心地大幅度摇手。“梅姐!”
姜央这女人还是挺说话算话的嘛,昨晚同意的事,今天就落实了。
几人在梅姐的引导下进入幸运屋子的范围,从山上看房屋错落有致,一走进去,迷宫似的转来转去,过道狭窄隐蔽,不像南方常见的小巷。
桑绿见梅姐熟稔的模样,打趣她。“梅姐,这么快就熟悉工作环境了啊。”
“哈哈哈,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哪会不熟悉,每个巫山人,就算不熟悉自己的家,也会熟悉这里的。”
桑绿:“这里不是幼儿和老人的临时看护地吗?”
就算是小时候待过几年,稍微大一些还是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吧。
“是啊,阿木这年纪的孩子恐怕陌生一点了,我和阿札这一辈的,几乎就是在幸运屋长大的。”
姜央也随声解释。“阿札玛年轻的时候,大多田地都是荒的,悬崖上也没有藤梯,下去容易上来难,有不少人都摔死了。那时候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没空照顾娃娃伺候老人,就只能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互相照顾。”
原来是历史遗留的产物啊。
桑绿视线掠过一座座新旧不一的木屋,哪怕是最新的,也比姜央的小木屋要陈旧些,但并不腐朽,木头老劲遒厚,蕴含着一股浸透岁月沧桑的年轮感。
梅姐再赞同不过了。“可不是,姨姥姥们再是手脚不好,也还能搓个帕帕吃,孩子们至少饿不死,等大点孩子会走路了,就能照顾更小的孩子,熬着熬着就熬出来了。”
桑绿:“你们那时候要照顾多少孩子?”
姜央思索,与梅姐对照了一下。“得有七十吧?就是没全活下来。”
梅姐:“我昨儿对着族谱,咱们那会儿有七十三个,死了五个,天可怜见的。”
姜央垂头,缓缓往前走了。
桑绿却不解,生活条件这么差了,还能出生七十多个婴儿,要知道巫山加上封寨也不过千人,真就是越穷越生!
梅姐:“真是没有吃的,阿玛阿爸累死累活一天,吃的大多都拿到幸运屋了,可还是不够分,孩子吃得少,身体就差,来个头疼脑热的就撑不过去了……”
类似的话桑绿也听到过,但这是姥姥小时候才有的生活,那会儿全国都穷,活不起也就真的活不起了,但与姜央同辈的孩子,不应该,也不能出现饿死的情况。
泱泱大国,在经济最腾飞的年代,还能出现饿死的孩子。
桑绿怅然不已,开放巫山的心越发坚定了。
木屋之间是小石子铺平的路,石子很细碎,应该是用力能砸到最小的尺寸了,在路面上铺平压实,踩上去几乎没有硌脚的感觉。
“阿札四五岁就挂在悬崖上采药了。”梅姐面有愧色。“不像我,到现在也做不到。”
“四五岁?”
姜央的背影走在前方,高大又稳健,可桑绿脑海里却浮现出一个矮小的女孩,瘦短的身子在滑溜的悬崖上攀爬,冒着生命危险去摘那些不知道有没有用的草药,一阵揪心的难受。“不怕死吗?”
“屋子里有一堆快死的孩子,能怎么办呢?”
“你们有没有想过向外界求助呢?大家互帮互助才会过得更好啊。”
梅姐脸僵了一下。“不可能,外面的人不伤害我们就不错了,他们又坏又丑……”
又是又坏又丑。
桑绿:“外面的人到底做了什么坏事,让你们这么恨?”
梅姐噎住了,模模糊糊道,“他们就是很坏啊……”
桑绿抽离出先前自我代入外界人的情绪,以客观的角度去审视梅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