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御姐甜又欲!(78)
“好不容易抓到的机会,你会那么轻易放弃吗?再说,离联排也没多久了,被你耽误了时间,我们如果跟不上进度,话剧社的名声怎么办?”
文然挑挑眉,和她对视。
“那学姐的意思呢?”
学姐说:“剧本重写,按照话剧社一贯的风格来,这样最保险,你要是想演,混个边缘角色不难,我们都会教你。”
文然听出来了。
其实学长学姐不是为难她,只是中国神话故事在国外学校的表演里不占优势,而且话剧社的亚洲面孔不多,能撑起仙子角色的就文然一个,她又是新人,很难撑起一个完整的故事。
话剧社曾经遭遇过解散危机,这些话剧社的老成员不可能愿意承担风险。
文然能理解。
她想了想,说:“两天,就给我两天时间,今晚的排练算一天,如果我的表演一直不符合各位的预期,那我立马退出,不参演这次的联排。”
她说了不算,几位老成员的视线投到纪婉霖那儿。
纪婉霖稍微有些诧异,但也没拒绝,“好。”
既然文然这么有信心,她就奉陪一次。
否则不服众,即便强行排练,最后的结果也会一团糟。
里面最担心的就是Emma。
“文,你真的可以吗?你看过这个剧本了吗?光是这个台词就不可能背下来啊。”
Emma手里的是英文版,场景不多,戏份不多,可是台词一箩筐。
文然背过前面几版,可最终版本是到周日才发给她的,到现在也就三天而已。
发给她的,还是中文版本。
中国的神话故事,当然是说中文最顺口,改成英文版的,那些难翻译的成语更是拗口。
文然摇摇头,笑着说没事。
学姐站起来,说:“别浪费时间了,开始吧。”
纪婉霖写的故事,是一个来自中国的仙子,掉落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
她看见那些属于中国的文物,和文物的灵魂对话。
可是那些文物在英国的土地上,慢慢被同化,开始说起了英文。
仙子听不懂,只能努力的学,试图和它们对话。
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心痛的历程。
整个故事,讽刺性拉满。
也能看出编剧是个悲观主义。
文然站在场地里,看着和自己对戏的学姐,眼神悲悯。
就像真正坠入凡尘的仙子,见到那些被掠夺的文物。
每一帧,都走在了故事里。
第121章 苹果汁
第121章 苹果汁
文然身上,很难看到演戏的痕迹。
她确实不会任何演戏的技巧,能看出生涩,但也能感受到,她对角色的融入。
这种融入,和那种演技炉火纯青的演员不一样。
她是把自己变成角色,变成故事里的人,而不是简单的把人物演出来。
这也是纪婉霖要按照演员来写人物的原因之一。
除了要为自己找灵感,就是照顾新人演员。
只要不怯场,新人演员在饰演和自己最相近的人物时,效果会最好。
纪婉霖有自信说自己写的人物是按照文然的模板映出来的。
但她没想到,文然第一次排练,就有面对经验老道的学姐都不怯懦的沉稳。
这很难得。
一旁的Emma夸赞道:“文,是天生的演员。”
很少在Emma嘴里听到这样的夸赞。
天生的演员要具备几个条件。
一是优越的外形,话剧社的大多数演员都有。
二是优秀的镜头感,演员要做到对镜头视而不见,面对再烈的闪光灯都能保持镇定。
三是对角色的理解,这点容易,只要用心琢磨,所以很多文盲做演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不适配的。
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有入戏的能力,对表情的控制。
这点,话剧社的很多演员都是通过后天训练才有的。
像有些人的性格比较活泼爱笑,就很难演出伤感,更不要说在舞台上落泪了。
目前为止,文然身上是否具备这些特性还不清楚,毕竟给她的角色是贴合她本身的,没有太高的难度。
纪婉霖说:“现在就下结论,是不是太早了?”
Emma摇头,“不,她微表情的控制很好,即便只是角色适合,但新人第一次排练,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是天才了。她来面试的时候可比现在差得远了,这么短的时间能理解角色,融入角色,说明有用心琢磨。好可惜,怎么学了金融?”
纪婉霖想起周末她问文然有没有看剧本,文然说没有,合着,是骗她的?
可惜,当时是手机聊天,没看到文然的表情,不然她一定能判断出来。
不过等到以后,文然学会演员的基本功,敷衍人时应该会比现在要更难判断。
或许就能骗过她了。
“珍惜吧。”
纪婉霖说:“科班出身未必有这样的灵气,学多了演戏的技巧,反而没意思。”
Emma瞥她一眼,“都是偏见。”
大多数好的演员,还是经历过科班的训练的。
而纪婉霖之所以有这样的偏见,也和话剧社曾经差点解散的危机有关。
第一轮排练结束,Emma让几个演员休息,单独把文然叫到一边说戏。
文然没有舞台经验,走戏之类的全靠前辈带着,Emma大概给她讲了几个点位。
“我们表演的时间不长,所以情绪一定要给到位,声音可以再大一点,有力一点,但又不是那种嘶吼的感觉,是声情并茂,你明白吗?”
文然虚心听着,“我知道了。”
她说知道了,是真的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