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八零:空间在手,复仇不愁(140)

作者: 素心暖阳 阅读记录

唐妙妙听了,忍不住笑出声来,说道:“要是村里人知道抬花轿的是鬼魂,会不会害怕呀?”

封御霄宠溺地看着她,刮了刮她的鼻子,说道:“你呀,就会调皮。”

“这次婚礼由于咱们回来迟,伴郎伴娘这些都没安排,你有什么打算?”

靠在封御霄的怀里,唐妙妙轻声说道:“阿霄,我就想办个中式婚礼,让村里人都参与进来就行,其他的我不在意。”

封御霄听了,轻轻点了点头,说道:“好,都依你。听爷爷说霍燃他们在县城,明天早上就会过来。”

唐妙妙眼睛一亮,脸上浮现出惊喜的笑容,开心地说道:“真的吗?那太好了,我还想着能和他们一起分享这份喜悦呢。”

想到能和朋友们一起度过这个重要的时刻,她的心里满是期待。

唐妙妙抬起头,看着封御霄,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说道:“阿霄,有你真好。只要能和你在一起,怎样的婚礼我都觉得幸福。”

两人紧紧相拥,沉浸在这甜蜜的氛围中,对明天的婚礼充满了期待。

十月一日,天刚蒙蒙亮,桃花村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唤醒。

整个村子沉浸在一片喜庆氛围中,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随风轻晃,仿佛过年一般热闹。

老爷子早早就起了床,看着身着中式婚服、英姿飒爽的孙子封御霄,笑得合不拢嘴。

他走上前,亲自为封御霄整理领口,眼中满是慈爱与欣慰,嘴里念叨着:“好小子,今天你可算是成家立业了,一定要好好对待妙妙。”

封御霄笑着点头,应道:“爷爷,您放心,我一定会的。”

唐大壮在一旁看着,也是笑眯眯的,感慨着两个孩子一路走来的不易,如今终成眷属,实在是一桩大喜事。

郑家、董家以及封御霄的战友们都来了。

阿勇几个也在忙前忙后地帮忙。

郑诗玲跟村里几个年轻漂亮的小姑娘担任伴娘,霍燃几个则成为了伴郎,一个个精神抖擞,为这场婚礼增添了不少光彩。

第64章

洞房花烛夜(完结)

所有难题都被解决,封御霄站在唐家父母面前,神色郑重,声音洪亮:“爷爷、奶奶、爸、妈,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妙妙。

以后家务我多做,重活累活我全包。

我会一直疼她、爱她,绝不让她受一点委屈。”

听到封御霄这番真挚的话语,李秀兰和唐刘翠兰感动得眼眶泛红,泪水夺眶而出,这便是当地的哭嫁习俗,以泪水表达对女儿的不舍和对她未来幸福的期许。

唐妙妙在房间里听着外面的动静,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眼中满是幸福。

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洒在乡间小道上,给整个村子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

路边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也在为这场喜事点头祝贺。

田边的野花肆意绽放,五彩斑斓,散发着淡淡的芬芳,与空气中弥漫的喜庆气息交织在一起。

田埂上,几只毛色油亮的黄牛正悠然自得地啃着青草,偶尔抬起头,好奇地张望着这支热闹的迎亲队伍,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像是在送上质朴的祝福。

不远处的池塘里,一群白鹅正欢快地游弋着,它们似乎也被这喜庆的氛围感染,伸长了脖子,“嘎嘎”地叫个不停,为这场婚礼增添了几分别样的生机。

天空中,一群飞鸟欢快地穿梭着。

时而排成整齐的队列,时而分散开来,清脆悦耳的啼鸣声在空气中回荡,仿佛奏响了一曲天然的婚礼乐章。

每一声鸣叫都充满活力,应和着地面上的欢声笑语,为这个大喜日子增添了灵动的音符。

刚一启程,村里的孩子们就像欢快的小鹿一般,蹦蹦跳跳地跟了上来。

穿着崭新的衣裳,脸蛋红扑扑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一边跑一边大声喊着:“迎亲咯!迎亲咯!”

手里攥着刚拿到的喜糖,时不时往嘴里塞一颗,甜蜜的滋味瞬间在味蕾上绽放开来。

沿途的村民们听到动静,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儿,涌上街头。

年轻的小伙子们吹着口哨,大声吆喝着祝福的话语;

姑娘们则捂着嘴,脸上洋溢着羞涩又开心的笑容;

老人们拄着拐杖,也都赶来凑热闹,看着这热闹的场景,不住地点头,感叹着这对新人的美满姻缘。

村民们围在花轿周围,队伍越走越长。

有人拿出了自家的唢呐,欢快的曲调瞬间在空气中飘荡开来,引得孩子们跟着节奏手舞足蹈。

还有人放起了长长的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震耳欲聋,硝烟弥漫中,喜庆的氛围愈发浓烈。

封御霄跟着花轿,步伐稳健,眼神中满是幸福。

几位好友不时向村民们递烟给喜糖,心中被这份浓浓的喜悦与祝福填得满满当当。

绕着村子走了一圈后,花轿再次抬回唐家。

唐家门前,已经聚集了更多的村民,大家都在等待着这场盛大婚礼的高潮。

花轿稳稳落地,封御霄轻轻揭开唐妙妙的盖头,两人相视一笑,眼中只有彼此。

周围瞬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孩子们拍着小手,扯着嗓子喊着:“亲一个!亲一个!”霍燃和战友们也跟着起哄,整个村子都沉浸在这幸福的时刻里。

两人大大方方地亲了,周围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唐妙妙被送回了洞房。

封御霄看着她,温柔地说道:“肚子饿了就吃点,我出去接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