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换嫁成寡妇,我靠经商旺全家(160)

作者: 余森森 阅读记录

苏妙妙笑道:“嗯,确实。”

“那小姐平时写的都送去了京城,是不是和这个有关?”

她收了笔墨,“什么都瞒不到你,确实如此。”

“我还听说那剧一票难求,就算达官贵人出再多的银子都买不到。一部《西厢》火爆京城,还没结尾,便又来了一个《梦回秦淮》,就连书局都抢着印刷呢。”

苏妙妙不由地挑眉。

“小姐,这都是您做的吧?”

苏妙妙不置可否,笑着起身道:“时候不早了,该休息了。”

“小姐,您就行行好,给我说说那西厢的结局吧。”小桃缠着她。

苏妙妙点了她的眉心,“今日太晚了,明日再说。”

小桃高兴极了,欠身道:“是。”

翌日,小桃便收到了苏妙妙的书,她一看欢喜地蹦了起来,“谢谢小姐,哇,小姐的名字原来叫妙手回春?”

“当时随便写的。”她当时也没考虑太多,就随便写了个名字。

本子当时送给宋旭时,还没名字。

宋旭找人把剧情演绎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后,便收到了京城几家大书局的邀请,争得苏妙妙同意后,宋旭给了初稿,后续的稿件并没有续上,所以两部剧情的结尾都没有写出来。

苏妙妙每月收到京城的收入过两千两银票,镇上每月月入五百两,窑洞每两月出一批货物前往京城,收入也在两千两左右。南方地区是商会给银子,每月入一千多两。除开府上每月开销加上工人的月钱,净收入四千两左右。

就这个收入在镇上已经是大户人家了,在京城也是中等家庭收入。

苏妙妙觉得远远不够,她还想发展其他的,于是便在镇上又开了一家木雕店铺,店铺交给了王语沁。起初的生意有些惨淡。王语沁也一度想要放弃,但苏妙妙支持她,两人便商量如何宣传。

大街小巷都贴满了宣传单,买主专门针对五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一个月后,收支平衡,一个月净赚不到五十两,这个数对王语沁来说还是满意的。

苏妙妙接着又开了一家酒楼,赵氏对菜品有所研究,酒楼便交给了赵氏。黄氏饭菜也不错,便也跟着赵氏一起,第二月酒楼生意便红火起来。

苏妙妙请来了几个做皮影戏的师傅,在酒楼演绎起了《西厢》和《梦回秦淮》,一时风靡整个镇子。上到八十岁老人,下至五岁孩童都知道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

慕昭凌本该三月满半年回乡探亲的,但是他没有回来。

后来苏妙妙收到了他的书信,便将探亲日期定在了六月初。

这日天空像破了个口子,暴雨倾泻,人闷在屋子里。苏妙妙坐在窗口写着《西厢》的结局,听着外面的雨声愈发烦躁,又看自己写的东西十分不满意,一把撤掉了。

小桃急匆匆地进屋,喊道:“小姐。”

苏妙妙抬起头看向她。

“村里有人来报,老夫人摔了一跤,撞了头昏迷,大夫来看过了,说、说……”

苏妙妙蹙眉,“说什么?”

“说让准备后事。”

苏妙妙浑身一颤,小桃忙扶着她,“小姐,别着急,老夫人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不会有事的,那大夫定然是瞎说的。”

“备车。”苏妙妙忙往外走。

小桃见状拿起雨伞,“小姐等等我,您慢些。”

长辈们也都知道了,慕昭雪和慕音从绣坊直接回村子,苏妙妙回去的时候大家都在家里了。

“奶奶怎么样了?”苏妙妙问。

第143章 老夫人去世

长辈们红着眼睛,赵氏吸了吸鼻子走过去扶着她。

“还在昏迷着。”赵氏说。

苏妙妙缓缓走进屋内,看到床上脸色苍白的老夫人,坐在床边拉着她手,“奶奶,我是妙妙,我回来看您了。”

她从房里出来后,刚子自责道:“都怪我,我若是早些预知会下雨,就早早让伙计们把丝线搬屋内去,老夫人也就不会滑倒撞了头。”

老爷子拍拍他肩膀,“别自责了,这不怪你。”

刚子扭头擦了一把眼泪。

苏妙妙又问:“大夫怎么说?”

慕承烨哽咽道:“大夫说,若今晚醒不来,让我们考虑考虑……”

他扭过头不再说话。

晚辈们都互相依偎,眼泪巴巴的。

“哭什么?一个个都打起精神来。”苏妙妙厉声呵斥一声,便又起身去了房里。

她从空间里拿了灵泉用来熬药,给老夫人喝。

一家人都祈祷老夫人能够醒来,但是并没有。

苏妙妙一直守在床边,破晓时,老夫人缓缓睁开了眼睛,喊道:“老头子……老头子……”

苏妙妙醒了,欢喜道:“奶奶,您醒了?”

“妙妙。”

“奶奶,我在。”她说着眼泪不自觉流下来。

其他人听到声音急忙进屋,老夫人一一扫过去,虚弱道:“都来了,就差昭凌了。外面下雨,不知道凌儿他安不安全。”

“奶奶放心,昭凌肯定不会有事的。小五师父教昭凌武功,这么久没见,他肯定成了武功高强之人,会保护自己。”苏妙妙握着她手。

老夫人长叹一声,“凌儿的名字还是你爷爷娶的,当时他来家里才六岁,瘦得皮包骨,不知道饿了几日了,是个可怜的孩子。好在老二一家视如己出,不曾苛待他。如今,他得你帮助,成就事业,光耀我慕家,我老婆子也有脸面去见慕家列祖列宗了。”

“娘,你说什么呢?您还要抱曾孙呢。”慕承修哽咽道。

“是呀娘,大夫说您没事。”慕承喜跟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