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室一胎多宝,我改嫁后你哭啥(104)
香满楼的掌柜子看到赵福宝和赵村长带过来的蒜黄,也颇为好奇。
让厨子炒了一份蒜黄肉丝儿和蒜黄鸡蛋,瞬间就觉得这蔬菜好。
当即请吴老爷过来,商定价格。
吴老爷这个人比较大气,当即就给了高价,十文钱一斤。
“这东西你们家里还有多少?”吴老爷问,他想把蒜黄卖到府城。
夏天倒卖红玉西瓜,让他赚了一笔,还让大哥刮目相看。
赵福宝回答:“还有两百斤,大约一个月有一茬。有了第一次种植的经验,后续我们会扩大种植。村里人看到我家种植,也学着种不少,您要吗?”
吴老爷听到这话,斟酌片刻,“要,但品相跟你家的一样好,才有十文钱一斤。如果品相没有这么好,价格就要重新定。”
这很合理,赵福宝点头,“多谢吴老爷,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我们都懂!”
这次带过来的蒜黄总共六十斤,卖了六百文钱。
赵福宝又加了一些银子,全部买了粮食,拉回去。
“福宝,你每次进城,都让我们买粮食?咱们家里人多,但也吃不了这么多粮食,毕竟咱们自己收获的粮食还没吃完呢!”
赵福宝小声解释,“爹,咱们家以后每年至少要存够吃两年的粮食。现在天气冷了,不好挖密室。”
“等到明年开春了,咱们要在家里外密室, 把一些贵重的东西,还有粮食放在里面,以防万一。毕竟谁也不能保证每年都能风调雨顺大丰收,有粮食比有银子在灾荒年更有用。”
第88章 关心暖人心
前几年旱灾,颗粒无收。
他带着全村人一起逃荒,走的时候三百多人,回来才二百人。
逃荒的路上,体弱的老人和幼儿,一生病,再加上饥饿,最先丢命。
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小孩子出声,终于达到324人。
“福宝,你说得对!这几年风调雨顺,不代表一直都能如此!提前准备,总好过事到临头,有银子也买不到粮食。”
赵福宝点头,“是的,爹!今年咱们自家买,明年村里人手里都有了银,你也提醒大家多买点粮食存起来。”
赵村长深以为然,“灾荒年,就咱们家有粮食吃,也怕别人抢!如果一个村的人都有粮食,那就好办了!”
“就算外面有人抢,咱们村这么多人,也能保住粮食。有备无患,在什么时候都很有必要!”
等他们回到家,天已经黑了。
不过他们家门口正在烤火,很多人都在这边等着。
“村长,蒜黄卖多少钱一斤?”张里长问道。
赵村长笑着回答:“长得跟我家一样好的蒜黄,十文钱一斤!明天早上,割下来之后绑成一把把,一起送到我家。”
“到时候香满楼的人赶着马车过来装,当场就给钱!如果长得没有我家的蒜好,价格就便宜一点。”
张里长听到这话眼睛一亮,赵村长家的蒜黄他看过了,的确非常不错。
他家后院的那些蒜花长得也很好,应该也能卖到十文钱一斤。
这一次他发狠了,直接在后院弄了两个大棚,全部都是按照赵福宝的办法种植。
估计能有八百斤,这就是八两银子。
“那真是太好了,明天吃过早饭,我们就开始收割!”
赵福宝连忙提醒,“你们收割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点,别踩坏了下面的根。这个蒜黄跟韭黄一样,能长两三茬,有的甚至能长四茬。”
众人一听,大吃一惊,仔细在心里一盘算。
一次性投入,那只能卖三次,前前后后差不多三个月,正好过完这个冬季。
“村长,我们明天就去准备材料,建更多大棚!多种点蒜黄!”
赵村长提醒,“现在温度没有那么低,所以种植比较简单。可到了下大雪的时候,温度骤降。到时候能长什么样,谁都不知道!”
“我建议你们还是量力而行,不要轻易扩大太多!把自家后院的那点地弄成大棚,就算下雪下冰雹,也能就近清理。”
“即使半夜里刮风下雨,也不用半夜出去看着。放在外面,万一有野兽祸祸了,全部白搭。”
众人听到赵村长的提醒,逐渐冷静下来。
原本那些想种几亩大棚的人,才意识到后面还有很多困难。
现在这一茬能种成功,后面未必。
万一不成那就打了水漂,赔好多钱。
赵村长见大家冷静下来,稍微放心,“第一年咱们量力而行!各家以后也能增加经验,反正还有明年,一步步来,不要急!”
张里长连忙点头,“说的是,而且这也要费心,真不是种下就可以的!”
村民各自散去,赵村长这才进家门。
赵婆子已经让儿媳妇开始下面条,热热的面条,再配上炒的香喷喷的臊子,特别香。
韩政听说赵福宝回来了,也顾不得赵家正在吃饭,直接冲进来了。
“赵福宝……”
赵福宝正大口吃着碗里的大白菜,不敢吃太多面条。
她咽下嘴巴里的面条,“韩公子,你来做什么?”
“你家的炕,我昨晚睡了,非常好。你有图纸吗?我可以花钱买。”韩政问,不好意思直接拿。
赵福宝从来不小气,“不用买,我吃过饭就给你拿。你等一会儿,对了,你吃饭了吗?”
韩政点头,“吃过了,你慢慢吃,我在外面等你。”
“我马上吃饱了。”赵福宝点头,“不用等太久。”
果然大约五分钟之后,赵福宝吃了一大碗的白菜,配上几块瘦肉,还有小半碗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