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室一胎多宝,我改嫁后你哭啥(53)
王嬷嬷笑道:“早饭大人就没吃多少,现在估计饿了。不如把大人叫过来,吃过饭再钓鱼?”
裴夫人点头,“好,你去叫吧!”
裴县令肚子的确饿了,听说有好吃的,起身拎着木桶过来了。
“夫人,你看,为夫今天运气不错,钓到很多鱼。”裴县令以前也钓鱼,但从来没像今天这样钓到这么多,这么顺利。
裴夫人抿嘴轻笑称赞,“夫君时来运转,鸿运当头,这些鱼儿当然也感受到了。下午把这些鱼带回府,让厨房做了。晚上妾身裴夫君喝一杯。”
“如此甚好!”裴大人点头, “快快洗手,来尝尝刚刚炸好的清水潭小鱼。”
裴大人平时里就喜欢吃,尤其是稀奇的玩意儿。
尝了之后,裴大人称赞,“味道果然很好,很鲜美,一点腥味都没有。回头让赵家每隔五天送一次去府上。”
裴夫人颔首,“这赵家日子过得清苦,到时候让厨房买了,也能让他们多点进项。”
“嗯!”裴县令颔首,“既然是祥瑞,咱们也要让发现祥瑞的人过得好点,给所有人带来好运,这才名副其实。”
当王嬷嬷把这些话告诉赵福宝的时候,赵福宝特别开心,“多谢王嬷嬷帮我们说好话,才能让我们赵家入大人和夫人的眼。以后每隔五日,就让我父兄捞鱼,立即送过去,保证送到府里都是鲜活的。”
“好!”王嬷嬷点头,“你做事,我放心。”
一直到下午,县令大人和夫人玩得尽兴,这才恋恋不舍下山。
临走之前,裴夫人赏赐赵家和赵福宝五十两银子。
赵村长带人感谢,恭送大人和夫人离开。
所有人都羡慕地看向赵村长。
张里长恭维,“村长,你们赵家可是飞黄腾达了,居然能入县太爷和夫人的眼。”
赵村长看到众人的目光,何尝不知道大家的想法呢?
这钱,他们一家拿着不合适。
第43章 财散人心聚
赵村长站在大石头上,爽朗一笑,“这五十两银子,不单单是县太爷赏赐给我们的,也是赏赐给大家的。”
“趁着现在农闲,咱们用这些钱,把祠堂修好,到时候咱们全村在此大摆宴席。不知道这样可好?”
大家听到赵村长这么说,都觉得很好。
张里长更加震惊,悄悄称赞赵村长,“赵大哥 ,你真是大方,这么多银子捐出去了。”
赵村长笑笑,“这些银子本来就是县令大人赏赐的,而且村民从昨天到现在忙忙活活的,我不能让他们百忙。”
这时候,村里另外一个上了年纪的老者,问:“那以后每个月给县衙送小银鱼赚的银子怎么算?”
赵村长笑笑,“清水潭是咱们赵家村的,也不是我们一家的,所以捞上来的鱼,只要县太爷给钱,也算是村里的。我不要一分一文。”
听到这话,老者又问:“那这钱怎么分?”
赵村长摇头,“这钱不分,由我和张里长一起保存,等到存的足够多,在咱们村里盖学堂。到时候,只要是咱们村里的孩子都能过来读书。”
“有读书灵性的,家人那就继续供,考上功名;读书没灵性的,也不要紧,都能识字算数,以后不是睁眼瞎。”
众人听到这话,一片哗然。
“学堂?咱们村真的能建造学堂?”张里长颇为激动,他有三个孙子,他正发愁呢。
一起送过去读书,一年光束脩就将近十两银子,再加上笔墨纸砚,花费太多。
其他人也不敢相信。
赵村长算了算,“修缮祠堂,再加上摆宴席,估计能花费三十两银子。剩下用来盖学堂。咱们村有木匠石匠,再打一些桌椅。卖银鱼的钱,就用来请夫子来教学。”
这时候赵家一个辈分最高的赵五爷站了出来,“石头,修缮祠堂,可以往后拖拖。那五十两银子全部用来该学堂请夫子。若是我赵家子孙有出息,光宗耀祖,那才是真正的孝顺。”
众人一听,纷纷赞同,“是啊,村长。祖宗不会怪罪我们的,反倒是我们不好好培养孩子,大吃大喝,花费银子才是对祖宗不孝顺。”
这是赵家祠堂,张里长和其他姓氏的人没有发言权。
不建造祠堂建造学堂,对他们都有好处,内心都是赞成的。
赵村长震惊,果然被女儿猜中了,“好,那就用来建造祠堂。这里的银鱼,是咱们村里的重要地方,谁都不能随意捕捞。”
赵五爷附和,“那当然,这可是源源不断的银子,回头带人建造茅草房,专门选两个人在那边看着。”
众人都表示赞同。
村长没有独占这些银子,还拿出来建造学堂,对村里的所有人来说都是大好事情。
众人各自回家准备,明日在祠堂议事。
赵村长回到家,接过赵福宝端过来一碗热茶,喝了下去,缓解了口干舌燥。
“福宝啊,那可是五十两银子,还有源源不断的银子啊!”
赵福宝见父亲不舍,连忙宽慰,“爹,财散人心聚,对咱们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咱们现在缺银子,但以后绝对不缺。”
“反倒是咱们把这些银子全部收起来,不分给大家。以后咱们家有事情,别说村里人,就算同族的人都不会帮忙。你在村里没有说服力。”
“咱们面对的是周煜和林家,一个是极有天赋的秀才,将来还有可能中举中进士,另一个是昌乐县的大户,特别有钱。”
“仅仅靠咱们一家的能力,不足以抗衡。如果我们能够团结一个村子,培养村里聪明孩子,将来考上功名,都是咱们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