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室一胎多宝,我改嫁后你哭啥(56)
赵婆子回答:“你爹和张里长,以及村里的几个人正在选择在哪盖学堂。最后选中了,咱们家后面有一块空地。以后这些毛孩子吵吵闹闹的,估计不安生了。”
赵福宝笑笑,“我去看看。如果可以的话,稍微远一点!”
“行,你去吧。你爹最听你的话。”赵婆子笑道,“我和你嫂子做饭。”
刚想走,赵福宝连忙说:“娘,大骨头您炖了,给我三哥补补,腿上的骨头也能长得快点。”
“哼,我这就洗洗炖了。”赵婆子笑道,“家里的事情,不用你操心。”
赵福宝从怀里掏出来三十二两银子,“娘,这是剩下的银子,您收着。”
赵婆子听到这话,看了看正在忙活的儿媳妇,并没有看这边。
她只拿了上面的二两银子,“福宝,这二两银子就当你孝敬我和你爹的,剩下的银子,你收起来,毕竟这是你赚得。你还买了那么多东西给你哥嫂,已经够了。”
“你现在一个人,我和你爹在的时候,谁都不敢欺负你。可我们不在了,你手里有银子,将来也能多点选择。以后哥嫂对你好,你就跟他们好。他们对你不好,你到城里买个院子,买几个仆人伺候你好,照样也能过好日子。 ”
赵婆子半夜里经常睡不着, 就会想这个问题。
赵福宝心里感动,“娘,您……对我太好了。”
“傻姑娘,你可是我的亲闺女。”赵婆子笑道,拍拍女儿的后背,“我不疼你,那我疼谁!”
赵福宝把银子放在自己房间的柜子里,这才拿着卖银鱼的一两银子,去找父亲。
出了家门,到了后面。
赵福宝果然看到了村里的一些大老爷们正在那片空地上用石灰划线。
“爹,我回来了。”赵福宝笑道,声音清脆,人瘦了一些,看着也精神。
虽然还是不好看,但比以前顺眼了。
赵村长问:“银鱼卖了多少钱?”
赵福宝回答:“小半桶银鱼,县令夫人给了一两银子,然后每隔五日送一次。一个就有六两银子。”
听到这话,赵村长连声说好,接过来银子,“福宝,辛苦了!以后这样的活,让你大哥带着村里的年轻人送过去,不用你来回跑。”
赵福宝点了点头,“好!每个月有六两银子,够请夫子了。”
他们村并没有秀才,只能去其他村请秀才或者童生当夫子。
每个月至少三两银子束脩,拖家带口地过来,还要给二两银子的饭钱。
这一个月就需要五两银子,所以不是说谁都能请得起夫子,盖得起学堂。
张里长笑道:“既然地址都已经选好了,那我们就开始盖吧!往后退五丈,离你家远点,不至于吵着你家。”
赵村长点头,“好!这五十两银子,咱们就盖成前后两个院子!前院是学堂,后院是夫子住的地方!”
张里长点头,“好,下午我就带人去伐木,抬石头,挖地基!”
因为村里都可以不交束脩就可以来读书,只需要买笔墨纸砚,所以花费很少。
因此,每家每户必须出人过来干活。
其实不用赵村长和张里长催,家里男丁多的人更积极。
因为男丁多代表着将来孩子就多,他们的孩子都能来这边读书,算是占便宜了。
多干活,也是理所应当。
赵村长点了点头,“好,我这边也不闲着,托人打听好的夫子,请他来我们这边教书。”
赵福宝回答:“爹,这事情我觉得你应该去找姐夫的父亲杨大伯。他在县城干了这么多年的捕快,应该认识很多读书人。”
“哪些人有真凭实学,哪些人擅长教学生,他应该比较清楚。有他的建议,咱们一定能够请到好的夫子。”
张里长连忙点头,“福宝此话有理!赵大哥,请夫子的事情就拜托了!盖学堂的事情交给我,我能安排妥当呢。咱们争取一个月就把房子盖起来!”
赵村长点头,“好!咱们赵家村有这么好的机会,千万不能错过。”
“对!”张里长应下。
赵家村里里外外都忙碌起来,非常主动地盖学堂。
从山上运下来很多石头和木头,地基也挖好了,用力捶打,把地基打得结实。
一晃眼二十天过去了。
赵福宝每天都去看学堂建设,然后到地里转几圈。
运动量增大,又减了十斤。
她倒没觉得瘦多少,但身上的衣服松了点,两个嫂子抢着给她改衣服。
这一天,她正准备去田里看看。
一辆马车急匆匆赶到赵家村停在赵福宝家门口。
徐掌柜甚至不等马车停稳就从马车上跳下来,“赵姑娘,那本书大卖!”
第46章 加钱,厚礼
赵福宝停下脚步,迎了上去,“有多火?”
徐掌柜从怀里掏出一本崭新的书《包青天》,递给赵福宝,“这本书在府城印了五百本,才三天就卖光了。”
“三天才五百本,不多吧?”赵福宝狐疑,对这边的话本子销售数量没有概念。
一听这话,徐掌柜急了,“以前很好的话本子,五天卖五百本,就不错了。后续又加印了一千本,也卖光了。”
“只要能买得起书的人,看了之后,都会买回去,给家人看。尤其是里面断案的细节,都非常高明。我们老爷专门送给知府大人,大人一直催,让赶紧出下一个话本子 。”
赵福宝眨眨眼睛,问:“这一本卖多少钱啊?”
徐掌柜回答:“三两银子!”
赵福宝倒吸一口凉气,“这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