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树苗的思念独白(9)+番外

作者: 杳声徐徐 阅读记录

其中,何逸钧哪位落第的师兄余久择送的礼物最为特殊,送的是铸过的短刀锋利无比。

单是看着刀刃,都感觉自己身上被这柄刀撤下来过一片肉。

郑竹暮似乎是严峻习惯了,面不带笑,像有什么心事困扰着他,让他难以宣之于口,一一婉拒这些束脩。

在余久择不留意时,郑竹暮眼角的余光瞥见那柄短刀,眸光微动。

他最恨刀器,不给何逸钧习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郑竹暮送给学子们的礼物是糕点,糕点上分别印着学子们各自的姓名。

学子们惊喜。

郑竹暮隆重道:“今年参考考生人数多,录取人数扩张到六十六人,书斋参考人数三十人,及第人数十一人,比上回增加七人,前十名占三人,值得祝贺!”

学子们登时欢呼声一片。

第15章

郑竹暮威厉庄严的声音忽然道:“从今以后,书斋闭门落闩,请在读的学子们自行搬书到别处研习。”

“原本书斋在住的人员全部移居迁户至京师外栖身,一去不返,永别京师,去京师外栖身,不再开设私塾,遁世长往,隐居山林。”

“只盼日月为友,若无差错,一切顺利,郑竹暮亦言出必行,绝无毁言。”

郑竹暮讲完话后仍是一脸认真不苟的样子,似乎在告诉学子们他并不是在开玩笑。

学子们留意到郑竹暮的反常,敛了笑容,渐渐安静了下来,也不去干其他事情,将隐隐忐忑的目光投射在郑竹暮身上。

郑竹暮仍然泰然自若,像平时一样。

郑竹暮之前从没说过这句话。

还似印象里那位教书育人不怨不悔的先生。

第16章

院里欢快的气氛瞬间凝固住了,让人适应不过来。

何逸钧心头某一份不安的预感涌来,冥冥之中像是有什么坏事要发生,神情不禁一沉。

原本书斋在阳光的照映下无比欢悦,而现在,这团阳光瞬间变得诡异起来。

学子们的灵魂犹如被闪电劈中一般,你一句我一句向郑竹暮询问他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是不是遇到有什么困扰的事情。

郑竹暮只是摇摇头摆摆手,不愿搭理学子们,示意学子们不要问他这种问题,不该问的不要问。

可这示意无效,学子们见郑竹暮不肯说,更是着急,声音越来越洪亮了。

声音回荡在院墙四壁间,瓦片有被声波震落的趋势。

余久择挤身来到郑竹暮跟前,两边肩膀硬生生撞击其他学子。

其他学子站不稳,一个斜身,差点摔跤。

余久择不理睬,假装没撞到没看到。

余久择生得粗喉大嗓,一个人的声音彻底覆盖住其他学子的声音。

一出口便顾不上自己是否像平时一样尊重郑竹暮,只忙着高亢有力道:

“郑先生!你怎能说走就走,你是教书先生,教书是你的责任,你怎能对自己放纵不管,你出京,你怕谁,隐居山林你躲着谁。”

“你当年当着京师所有人的面口口声声说你一辈子扶持书斋,一步步让书斋走下去,书斋建成后你说你决无回头路。”

“而现在呢,难道你忘了,难道你还没认清你的责任,你这辈子还没过完!”

其他学子登时鸦雀无声,不悦而酸心的情绪逐渐被余久择所感化,纷纷死死地盯着郑竹暮,像是要拼命地将郑竹暮的模样牢牢嵌刻在他们记忆中。

郑竹暮道:“你们为什么要挽留我?”

余久择道:“因为这一别可能就再也见不到了。”

何逸钧道:“郑爷说让他们自行搬书到别处研习,可是别处早没有多少个可研习的地方了,自从晚竹书院建成后,京师开设的私塾越来越少。”

“后来又多出了一个伦安书院,以至于现在还剩下的私塾皆为小型。”

“晚竹书斋闭门后,这些小型私塾就会有更多的学子加入进来。”

“学子多了,念书位置自然不够用,学费自然会大幅度增高,能读到书的人自然会大幅度减少,只有这样,念书位置就够用了,一计解两患。”

“晚竹书斋的学子都知道晚竹书斋闭门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那些还没顺利结业的学子从今以后读不到书,只能到处借书,按时归还,只能自学。”

“在书中碰到不认识的字和词,也未必有人去指导他们,以至于他们很难理解文章大意,考试时也很难填对答案。”

众学子附和。

郑竹暮不怒自威,正视立在他面前的余久择跟何逸钧,面色波澜不惊,却暗藏令人发怵的深意,语气平淡:

“小友听老一辈人说过的话,是记得的,那么小友想不想知道,老翁当年承诺的那句话,是承诺给谁,小友难道还在以为,老翁的承诺是在给老翁自己?”

“老翁确实不知道晚竹书斋闭门后意味着什么,老翁只知道,没有他,他死了,意味着老翁当年的承诺也就死了。”

“老翁凭什么还要将坚守承诺,坚守承诺,就相当于老翁把多年腐尸立在书斋,又有什么意义!”

第17章

说出后面那句话时,声音明明铿锵有力。

传到众人耳畔时却变得轻如浮云,悠悠地,听得人浑身发毛。

可能是因为郑竹暮决心要离开的原因。

余久择瞳孔紧缩,唇齿愈发干涩枯燥。

他从未见过这样的郑竹暮。

院里安静了片刻,其他学子心以难平,继续你一言我一句地挽留郑竹暮。

郑竹暮面上严肃,但心里也是不舍得这群围在他四面八方嗡嗡呢喃的学子们。

上一篇: 病弱哑巴美人死遁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