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越孤城(14)+番外

作者: 西红柿炒鸡蛋 阅读记录

这里真好啊,医馆还开着,郎中还活着,药材也都充裕。

只是朱青云失去血太多,伤得很重,能不能救活还是未知。

我跪下来求郎中,又给他编故事:「求你务必救活他,他父母年纪大了,还在苦苦等他回家,二位长辈若知道独子丧命,会活生生呕血而死的。」

郎中听了,面露怜悯:「晓得了晓得了,我尽力治,我自己治不了,托旁的大夫过来治。」

谢天谢地,是个敦厚人。

他医治时,我就坐在外面守着马。

后来郎中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我说应安府。

他脸色顿时僵住,哑口无言。

我委婉地告诉他,苍林郡可能是下一个应安府。

示意他,如果没有这里没有后援,那就尽早迁。

可郎中摆了摆手,说这都是命。

朱青云的呼吸已经平缓了许多,但依旧没有醒过来。

可郎中说,能不能醒,何时醒,他丁点把握也没有。

隔壁大夫也没有。

所以我只能带着晕乎乎的朱青云上马赶路。

之所以这么着急,是因为我怕极了会亲眼看见北狄再破一次城。

如今的打算是,继续赶到下一个地方,如果还是没醒,就再找郎中看。

我有些钱,穆琬琰留下的。离开苍林郡前,买了一包袱的药,路过茶摊,就给几个铜板,让摊主帮我熬开了,再灌给朱青云。

摊主也问:「他怎么伤得这么重,你们这是要去哪啊?」

「是被山匪伤的,我们要去禹川。」

「禹川?新皇帝也在那咧。」

新皇帝,我知道,原来的太子,穆琬琰的父亲。

这新都,也总成是建起来了。

「小姑娘,你带着他啊,是很难走远的。」

「我明白,但他家中父母就在禹川等着,所以我必须要把他带过去。」

同样的谎话,说了一遍又一遍。

仿佛说多了便会成真一样。

不知道这谎是不是被朱青云听去,被我捕见他的眼皮微微张起过,可只是短短一瞬。

那一瞬里,他望了望自己的手臂。

似乎在确认它还在不在。

我都说了,我真不吃人。

信不信的你自己睁眼看。

没再睁。

又到了茶摊,依旧是停下熬药。

周边也有流民。

他们在议论应安府起瘟疫的事。

听说是水出了问题。

北狄军怕牵连到他们,把得了病的人都扔出去了。

应安府如今便变得更空。

还听说,祸不单行。苍林郡好像也出了同样的事。

真难,今年真是难过,流民们叹了一声又一声。

用完药,又继续启程。

看了看地图,得在不远处的汝南郡停留几日。

那两个闹瘟疫的地方,我和朱青云都待过,也不知有没有染上瘟疫。

我倒没什么症状。

落脚汝南郡时,熟练地打听到医馆。

然后依旧是守在门前守马。

天气平平,不阴也不晴,街上也并不热闹。

就是这么平平无奇的一日,忽然有人纵马冲过来,挥旗高喊:「北狄军全军覆没!应安府内全部驻军,全军覆没!」

声嘶,仍不减激昂。

我抬头望天,云层淡了些,澄蓝澄蓝的。

人声鼎沸中,小毛贼小心翼翼地把手伸向包子铺蒸笼的边角。

结果一把被老板抓住。

可他看着蓬头垢面的小毛贼,啧了一声:「拿走拿走,别再让我看见你第二回。」

小毛贼转过身来,狼吞虎咽。

我一个箭步上前去,按住他,惊呼道:「穆十二。」

他抬起头,眼眶泪珠打转。

真是穆玉昌。

我觉得,有哪里不太对。

应安府既得到解救,穆玉昌该与援兵汇合,怎么流落到这儿来。

「穆十二,你是没碰着援兵,还是应安府现在待不得人?」

仔细想想,应该就是待不得的,里头现在不知是何种血流成河的景象。

可穆玉昌猛地摇头,带着哭腔说:「朱道宁,应安府没了。」

第23章

朱道宁,我说真的,应安府没了。

根本就没有什么瘟疫。

水源是动过手脚,但疫病症状是作假的,只是普遍的病症。

是为了诱迫北狄人将余下的百姓扔出去。

也包括长公主,因为她也病了。

让你送去苍林郡的东西,也不是什么调兵令,是想让他们也闹一闹瘟疫风波。

驻军一边把人往外扔,一边又要防住从苍林郡流浪过去的「病民」,便再次封锁。

应安府内百姓,此前杀的杀,逃的逃,而后又遭驱赶,最后只剩下四百余人。

夜深人静,携火油及火药,分散各处。

四百余人,便有四百个点,以点连线,以线汇面,引燃整座应天府。

是真的朱道宁,你不要这样看着我。

我躲在城郊山上,亲眼看见火燃烧了一整夜,天上也好亮好亮,跟白昼一样。

朱道宁,驻军没了。

可应天府也没了。

第24章

穆玉昌说完,还在哭。

而我低着头,拿树杈在地上画圈圈。

重复的、僵硬的。

忙完之后,眼泪也憋了回去。而穆玉昌揉揉眼睛,也平静了些。

我心里有个猜测:「穆十二,是不是四百三十七人?」

「四百三十七?」

「我看过潜伏的亲卫名册,共计四百三十七人。」

「如果你问的是纵火的死士是否有这么多人,那好像是不止的,」穆玉昌低下头,浓密的眼睫笼出一层深深的阴影,「应、应该有四百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