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打掉孩子后这将军夫人谁爱当谁当(26)

作者: 月落山水间 阅读记录

云墨冷漠的看向他:“没有给你开门,那现在站在这里的是你的魂吗?”

第23章 以为是隔壁的狗在叫

楚熠一口气憋着上不去下不来:“我在外面喊了这么久的门,宸王难道都没有听见吗?”

云墨悠闲的给自己续了一杯茶:“听见了,我以为是隔壁的狗在叫就没有理会。难道刚才的狗叫声竟然是楚将军吗?那真是失敬了!”

说不过云墨的楚熠 ,脸都被气红了。

跟着他来的人示意他别再废话,要不然迟早会被宸王给气得吐血,还是赶紧念圣旨。

楚熠愤愤不平的拿起圣旨念。

因为先皇宠爱云墨,曾经说过云墨不用向任何人下跪。

所以楚熠念圣旨的时候,云墨悠哉悠哉的坐着喝茶。

就像楚熠是在给云墨念书一样,这一场景又把楚熠给刺激的不行。

云墨眼里闪过嘲弄,苏归晚以前肯定是被蒙上了眼睛,要不然怎么会看上这么一个没有用的废物。

等楚熠念完圣旨,云墨将手中的茶杯给随意放在桌子上:

“天下人都知道本王中了寒毒,无法动用内力。楚将军这么急切的来宣读圣旨,诬陷本王在西陵国大闹皇宫。是要告诉天下人,皇上已经容不下本王这个亲弟弟了吗?

本王还以为楚将军是一个忠臣良将,如今看来也不尽然。若真是一个忠臣就不会眼睁睁的看着皇上被天下人议论而不作为。”

楚熠所有要质问的话被云墨给堵住,不管他怎么说,云墨总是有借口。

他要是硬着头皮提出要搜查宸王府,云墨就把自己是先皇最宠爱的王爷身份给搬出来。

说是皇上才坐上皇位两年,就容不下他们这些手足。

楚熠根本就不敢接招,这要是接了皇帝会被天下人给质疑人品的。

说不过云墨,带着来的人又都看到云墨好好的坐在宸王府里面。

最终楚熠一行人只能愤然离开宸王府。

等楚熠灰溜溜的失败离开宸王府后,楚睿悠哉悠哉的摇着扇子出来。

看见云墨时又立马将扇子给收了起来:“如今,这个楚熠做事是越来越不像样了!可惜了郡主那么好的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云墨不赞同的看向楚睿:“你少侮辱牛粪!牛粪至少可以让鲜花生长的更加的茂盛,他楚熠不配!”

说着云墨就甩了一下衣袖离开,留下楚睿一脸若有所思的盯着云墨的背影。

他楚熠不配,那有谁配呢?

楚睿清楚的看到云墨因为自己这一句嘟囔,顿了顿身子。

知道楚熠什么事情都没有办好,还连累自己被云墨给羞辱了一番,云谚的脸色格外的阴沉。

只觉得此刻跪在下面的楚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最后忍不住将自己手边的茶杯迎着楚熠砸去。

“废物!这点小事都办不好!”

被砸到头的楚熠,越发的将头给低到地面上:“启禀皇上,宸王太过于狡猾。臣实在是没有在宸王府里面找到一点他去西陵国皇宫杀人的证据。”

云谚也知道云墨不可能会给他留下那么大的一个漏洞等着他去抓。

无力的朝楚熠摆了摆手:“滚下去,朕不想再看到你!”

楚熠退下后,云谚看着自己的玉玺半天没有动作,最后喊出一个暗卫去西岭国一趟。

一抹冷笑爬上云谚的嘴角:“云墨,我倒要看看这次你怎么躲过!”

那天苏归晚在楚熠进来时,将柔妃亲手雕刻的羊脂白玉簪子跟一个药方留在桌子上。

就从宸王府的后门离开,没有当面跟云墨辞别。

苏归晚离开汴京跟回到汴京都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汴京的人也从来不知道传闻去庄子上养胎的苏归晚,短短几个月干了这么多的大事。

回到苏王府里面,苏王爷心疼的拉着苏归晚观察:“瘦了!晚晚,你受苦了。”

苏归晚紧紧抱住苏王爷,这一路上无数次她都差点以为自己要死了。

每一次遇到危险时,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的爷爷。

苏王府就只有她一个小辈,要是她死了她爷爷该有多绝望啊。

苏王爷轻轻拍着苏归晚的背跟苏归晚一起流泪。

让自己的孙女带着人去外邦闯荡,这是他干过最冒险的事情。

苏归晚离开后的每一天他都在后悔,后悔自己怎么就没有拦住苏归晚。

生气苏归晚的脾气为什么要那么倔强,但凡苏归晚愿意依靠一下他这个爷爷该多好。

他可以让暗卫们去寻找粮食种子,然后以苏归晚的名义交上去的。

可是他骄傲的孙女怎么都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害的他这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只能跟着着急。

哭过以后,苏王爷让人给苏归晚做了满满一桌子的菜,不断的往苏归晚的碗里面夹菜:

“晚晚快点尝尝, 这是你以前最喜欢吃的糖醋鲤鱼。爷爷还让人做了你喜欢的冰糖葫芦,不是你讨厌的山楂。”

苏归晚的碗被苏王爷给塞得满满的,她吃一块苏王爷后脚就补上一块去。

苏归晚感动的接受了苏王爷沉重的爱。

吃完饭后苏归晚跟苏王爷靠在院子里面的椅子上休息。

苏归晚喝了一杯茶,随后面无表情的开口:“爷爷,可以跟我说说楚熠的情况吗?”

苏王爷给苏归晚泡茶的动作一顿,抬起头发现苏归晚的脸上没有一丝伤心的痕迹。

冷静得不像是楚熠的妻子,像是一个跟楚熠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苏归晚无奈的笑了一声:“爷爷,我已经放下了。从那天我想要去跟他道歉,却看见他带着别的女人在金玉满堂买头面就放下了。”

上一篇: 小通房她只想混日子 下一篇: 徐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