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惜奴娇(73)

作者: 烛泪落时 阅读记录

这才半日的事,敢情章杏娘为着跟不了宗契,迁怒于她,听了那些掏心掏肺的话,却转头就将她卖了。

“你瞧,她不敢说不是呢!”杨氏更加得意。她不敢得罪宗契,便要把他拉到这头来,“她会讲场面话、做场面事,法师可千万不要被哄去了,那里头的人,有几个不是黑心肝的呢?”

宗契蓦地寒了脸,一晌明白前由,质问章杏娘,“她救了你,你就这样答报,背着人嚼舌根?”

他声如雷霆,眸子里雪色却成了火,烧得三份怒意越燃越旺,只碍着那是个姑娘家,这又是一群妇人,当先便将应怜一拉,到了身后,遮挡住那些道纷纷嫌弃的目光。

章杏娘被一通凶,却生了委屈,如今越看他眉眼就却恨,“她做得那样的事,我却说不得?她就是行院里出来的,若不心虚,怎就不能说了!”

便又毫不留情地掼来一物,落地叮当一响,正滚在应怜跟前。

“我才不要你的东西!”章杏娘更嫌恶起她来,骂道,“送什么金簪,却原来是个假的!你瞧不起我,我还瞧不起你呢!”

应怜一呆,万不想一腔好意,却被曲解成这般样,俯身从地上拾起簪子,心中凄凉未生,却满目荒谬,又眼扫众人,问:“你们要如何?”

这一而再再而三的,她事到临头,反而不慌了。

“也不如何,只我家的地虽不平整,却是干净地,不许不干净的人踏了。”杨氏道,“法师我们自是迎候的;娘子你么……还请另找歇脚处。”

“我家那床教她睡过

一夜,明日却要去换草杆了!“杏娘的婶母帮腔。

约摸她们觉着只要说一句法师好,就可从容地再踩应怜一脚,便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不怕宗契为着个娼。妇翻脸。

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赶她走。应怜想。

——甚或再把章杏娘塞给宗契一次,说不定就成了呢。

怪不得杨氏午后便出去,却原来是说长道短,带了人来,好壮声势。

“她夜半入庙,是我送她回家;是我以身作饵,逮得三个贼人;她伤心时,我想尽法子开解,做画眉墨与她,随身的簪子也送她。”她但觉心寒,历历数来,目光一一扫向众人,最后止在杨氏身上,“若说钱,你家屋顶的钱是我多多给的;衙皂找不见贼人,私了的好处也是我给的。想来,总不会这一样样还招了人怨。”

杨氏被她数落得面上发臊,竟一时说不上来。

“任你如何说出花来,你也仍是个娼。妇!”一人嫌恶道,“咱们良家本分人,自然不如你口灿莲花,又会哄人!”

她一说,其余人跟着起,有些脸孔应怜甚至见也未见过,却也来指责她千般不是、万般下。贱。

宗契恼怒一声喝:“都闭嘴!”

趁着人都被震慑了的功夫,他回视一眼应怜,“走,收拾行李。”

不消他说,应怜一刻也再不愿呆,回屋便收拾行囊。

杨氏本想驱了应怜,还留宗契在家,此时一见两个都走了,心知事无转圜,仍絮絮叨叨地嘀咕,只是声儿小了许多,似乎是骂,又与人道她家多吃亏,教个贱口踩脏了地云云。

宗契抄了自个的包袱,来到应怜屋里,先瞧见桌上那一把干黄豆,大手一捞,尽数攥在掌心里,见她收拾毕了,点点头,“走了。”

应怜默默点头,一时气恼多过伤心,不去瞧远远站在一边的章杏娘,更不瞧那些多嘴多舌的庸庸妇人,径往外走。

杨氏把人欺走了,嘴里还叨叨着:“我就说不是什么良家,哪有赖着人家法师……”

话未说完,一个哽哽,捂着脖子噎红了脸。

宗契弹掉一颗豆子,淡漠结句,“人不长良心,喝风也噎着。”

他稍驻片刻,也不管那几个妇人再说不说,但凡一张嘴的,便嗖地弹一粒干豆,闹得几人脸红脖子粗,捂着嘴干咳,活似一齐得了痨瘵。

应怜牵了驴转到前院来,见那些个人神情怪异,奇道:“她们怎么了?”

“无妨,噎着了。”他道,挂定行李,与她两个并肩离了章家。

一会儿,离了村,头上、衣上俱落了雪,脖颈里点点湿意。天色愈转愈幽深,更寒冷起来。

只是天寒不如心更寒,应怜闷头往前走,只觉更对不住宗契,教他这样又黑又冷的天里还出来,与她一同寻不着个歇宿处。

他们仍从来处去,一晌过了深深的林子,再望不见前路,唯有一片些微微的晶莹雪色。正愁着如何是好,却恍然又见那伫立夜雪里的崔府君庙。

应怜睫毛上也沾了雪,化作一点泪珠似的流在颊边,冰冰凉凉,见着那庙,即是一呆,忽觉这几日不过发的一场梦,否则怎梦醒时,仍是一样的光景、一样的庙。

宗契也“嗐”了声,与她想同样的事,“恐怕是上苍注定,教咱们从哪儿来,又从哪儿走。”

没辙,仍是将驴牵在庙后棚下,又见庙里头香案倒着、蒲团歪着,却自那夜擒了歹人后,便再无人来收拾,连前次残剩的火堆柴枝也还散落各处。

宗契扶起案台,拾了干柴,又添了些个,把火堆燃起来,仍像那夜一般,先给她铺了榻。

有了火,便有暖意。应怜抖落一身残雪,烘干衣上湿迹,定定瞧着他动作,只在他铺完了榻,起身时,道:“今夜你别在外头了,咱们一东一西,各自睡着便是。”

宗契踟蹰片刻,索性应下,不再扭捏,自去一角铺了草。两人便隔着火堆,拢了暖意,烘干了衣裳,各自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