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惜奴娇(80)

作者: 烛泪落时 阅读记录

“那日来一乌檐油壁车,包着靛青的帘。出来的是个二三十的妇人,虽素衣,却好样貌,行事也有一番爽利,不似小家子。”元平道:“说是她姨母,因外家心疼这一小女儿,便阴使她偷梁换柱,接了家去。他这一说,我便想起了一人。”

顿了顿,点到即止。

他家四郎何等冰雪的心肠,他都能想到,四郎又如何想不到。

“李家。”元羲默然片刻,道出二字。

李家与应家为连襟,那妇人说是应怜姨母,却不是正位,只是李氏主李彦进的继室,占了个“姨母”的名头,似乎是姓郑。

往年他家尚在洛京时,那郑氏,元羲是见过的,各样形容皆与狱吏所说,一一合对得上。再且说,应怜与李家定娘为表姊妹,从前最是要好。如今他家要了人去,也不是没可能。

元羲忽生了些盼头,连自个儿也觉惊奇,这惶惶大半年,也不知如何丧荡游魂地过,今日这一番心绪忽来,乍然竟陌生得教他应对不得。

元平便又道,话里颇有些自矜,“我头先想的便是他家,因此早向主母预备了一番说辞,就说郎君你为遣怀,离家远游,洛京是不待了,处处触目伤情。既是远游,那定要寻山好水美的地儿。你说,这天下三分明月夜,岂不有二分归扬州?”

更难得,李家如今不正在扬州?

一晌里,元羲未说出话来,然元平瞧他,虽仍瘦削,而眸中已枯泉回甘,汩汩流着的尽是一心希冀,愈思愈亮,竟好似集了星月清辉,照得一张白玉面颊毓毓生了光彩,七八分又成了从前那个温雅雍容、风流天成的玉人王孙。

元平心中欢喜,趁隙便进言:“事果不假,郎君不日便可与她团聚,到时她没怎的,你却瘦得像贬黜岭南回来的,她岂不要笑话你?不若这些日多添餐饭,加倍饮食!”

“是、是!”元羲回过心神,那喜悦如同潮水,在心间涨得发胀。他一把攥定元平,湛湛清光蕴于眼眸,一连应了数声,“我当多进饮食,否则可怎好去见她!元平,我饿了,你便去多备餐饭!”

第33章

无端星月浸窗纱,一枝寒……

又飘

了些时日的雪,便入了腊月。

往年这时,又是一番热闹光景,便是应怜懒待走动,此月间直至上元,也时常爱各处窜一窜的。大相国寺浴佛盛会、预赏上元灯会,接踵而至;各家赏雪筵的帖子倒比雪花更多;更遑论街头巷尾热闹纷呈,她每回空手而去、满载而归,撒佛花、勃荷、泽州饧、桃符桃板、回头鹿马……

如今不过是两袖寒风,排着长长的队,与人挤挤挨挨地等江口渡船。

她与宗契两个费了些时日才引回牙道正路,一路向北,而后过镇江府,再过江,便是扬州。不过隔江相望,这趟路便一眼望得到头。

谁料渡口上又被卡住,皆因固堤的缘故,附近几十里乃至百里的津渡尽数停了,唯留下这一处西津渡,供船行来往,故此候舟的南北行人便愈发地拥挤。

二人直从日午候到黄昏,眼瞧着前头一个个登了船,便要轮到这处,末了一趟归来,船老大下船,却叫:“天晚了,夜船难行,诸位明日请早!”

说着也不管后头闹闹哄哄地埋怨,径发了牌子,一指来长、寸许宽,上头粗略刻着“平江千里行”字样。

宗契排在前头,拿了问道:“这物做什么用的?”

“师父是外来的吧,”船老大打眼一扫,对出家人倒多些恭敬,晃了晃手里一串木牌,“但凭保行牌,明日后便不须再等了,径登船便是!”

应怜也拿到了一牌,正两面翻瞧,便见船老大伸出手来。

“此牌不白给,需先支二百钱。您二位要是不要?”他道。

后头有人便骂:“往常来去江面,何曾支过什么保行牌钱!”

船老大也不恼,道:“往常是往常,如今不同了,各个急着要行舟,我这船哪载得过来?又不是强买强卖,你若不急,不买就是了。”

宗契与应怜计议两句,四百钱说多不多,为着早登舟,倒也给得,便把了钱,收下保行牌。

后头也有买的、也有不买的,嘈嘈杂杂地讨价还价的。应怜瞧天色不早,怕赶不上夜禁,便催着宗契还回镇江府城。

城门不远,只在一带村舍南面。正要往回赶,却也不知哪里道旁,转出来个婆子,花白苍苍,褶纹满面,盖头也未裹,一身青灰夹袄,站定了向他们招手,似有言语。

应怜便停了停,“那是谁?”

不料她停了,婆子倒走来,颤颤地一手搭上她,因牙掉了几颗,讲话便漏风,“晚天儿了还不归家,走,家去吃饭!”

走出两步,又扭头催宗契,“愣啥呢?走呀!”

她人枯瘦,气劲便不大。应怜却不敢拗,怕这把年纪给她摔着,又疑惑这是个村店里揽客的,便道:“干娘,您这……”

“咄!什么干娘!”婆子瞪去一眼,“怎喊差了辈儿!我是你祖母!”

“……”

正糊涂着,那头又见慌忙忙追出来个妇人,见着了便叫:“干娘!干娘!”

再一气儿奔来,跑得腿都打跌,半晌喘匀了气,尚不及与二人言语,先哄那婆子,“干娘,您怎么又自个儿跑出去了,不是教您在家么?走,家去了家去了!”

婆子攥着应怜的手不放,“我找我孙子孙媳家去吃饭……”

应怜还未及反应,那妇人却早见宗契是个僧人,唬了一跳,扭身赔笑:“这是我邻家婆子,有呆症的,言语冲撞,师父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