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尽花不开(166)+番外
太子听了这番话,脸色果然阴沉下来。门外伺候的太监知道不好,这恐怕是要出事儿,小心翼翼对身旁的徒弟说了两句,那人立刻明白,趁人不注意,便消失不见。
“老三看来来的也挺早,不然怎么,知道我们都是在老六后边来的?”太子也不是愚钝之辈,如何能不清楚这弟弟挑拨离间的小心思。
他心中虽然恼恨父皇偏爱老六,可也不会随便被别人当枪使,“本宫有要事在身,所以来迟了。父皇龙体欠安,我们这些当儿子的,在外面守着也不算什么。老二,你说呢?”
一句话轻轻地弹回去,还将二皇子轩壑拉下水。
一直保持沉默,留心观察的二皇子,似乎早就预料会被拉扯进来,倒也不慌不忙,轻轻道“大哥所言即是,父皇龙体抱恙,我们这些做儿子的,在门外伺候,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哪敢有怨言!”
老三刚要反驳,却因为这句话,硬生生改了口风。太子果然是太子,看似平淡浅薄的一句话,竟然挖坑给他。
太子这话的意思分明是说,自己刚才抱怨埋怨父皇身体不好,要让他们在门外伺候,这要传到皇帝耳朵中,岂不是成了他大不敬之罪?
当即也不敢再反驳,众人纷纷随着老二一起点头,恭敬等候消息。
太子今夜本来奉命受理一桩案件,正在大理寺查看卷宗,却忽然得到消息,说皇帝梦魇了。
三年前皇帝大病,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好不容易恢复健康,但这精神气却早已大不如前。
如今梦魇,紧张到传唤国师和所有御医,后面可见这一次的情况,十分之严重。
严重到皇帝都害怕,也不知是何梦!太子觉得不安,顾不得其他,急匆匆从大理寺往回赶。
可天公实在不好,一路下大雨,车夫纵然在奋力驾马车,也不敢过度催促,以免马前失蹄翻了车,摔坏太子殿下,那可不好。
当太子终于赶到这里,却被挡在门外,而那个三年前忽然冒出来的野种,居然能进前伺候,这个情况可就十分微妙了。
皇后去了皇家寺院礼佛,要为过些时日的太后寿宴做准备,此时不在宫中。宫里暂代掌事的贤妃娘娘,一脸担忧守在皇帝床边,等待御医的诊断。
屋子里伺候的太监宫女,都十分谨慎小心,总管大太监骆渔,忙里忙外都不敢停歇。唯有一旁的六皇子,神情镇定自若,有条不絮的吩咐宫人们做事,桩桩件件自有章程,不见一丝慌乱。
寝殿外,是带着弟子正在作法,驱逐邪魔的国师,广虚真人。
国师念念有词,仙风道骨,吩咐弟子在屋内作法,要将那些污秽祛除干净,莫再要惊扰陛下,可是轩曜知道,皇帝的病没那么好治。
他一直在殿前伺候皇帝,病发的时候,就在侧殿为皇帝抄写经书,他十分清楚,皇帝这是心病,他又梦到许多年前死去的父皇,还有那些因为争夺皇位,而被倾轧的兄弟们。
旁人不清楚,皇帝的梦呓轩曜却听得仔仔细细,皇帝嘴里分明叫喊的是,莫要杀朕,朕是皇帝,你们败了就是败了,为何还不去轮回,要来纠缠于朕。
轩曜安静立在一旁,等待御医们的会诊结果,如果所料不差,这帮御医只会开一些安神宁心的药物,让皇帝睡得稍稍安稳一些。真正能让皇帝安心的,还是国师开的除妖咒!
三年前,不,应该说,从他幼年开始,就领教过父皇对这些神仙鬼道的敬畏迷信。
不过若非这些东西,他也不可能顺利回到皇宫,保全自己的性命。
三年前,连盖奉皇命将轩曜从南疆带回,但是回来的路上却遭遇劫杀,他险些丧命,好在连盖拼了命将他救回。
两人乔装入城,又听闻皇帝大病,昏迷不醒,他通过师父,假扮成道童进宫,实则早已弄清病情。
当着御医的面,用自己的心头血,为皇帝入药,这才救了皇帝一命,从此之后皇帝对他十分之信任。
只是这些信任,更像是相信一个懂得法术的道士,而不是对一个儿子的信任。
轩曜从小到大没有感受过多少亲情,皇帝突然来的关心,多多少少让他感觉一些父子亲情。
要说完全没有感动,那是作假的,只是在宫里待的久了,轩曜便明白,皇帝的真情要斟酌着看,不能全信也不能全部否认。
对于帝王来说,无论任何人,只要是有价值的,都可以被善待。至于那些没有价值或者是有威胁的,就算是亲生父子,也能狠心夺取他的性命。
所以在宫里这三年,虽得到皇帝的宠爱,但他从不参与朝政,也不争权夺利,只是像个道士一样,为皇帝抄抄经书,尽尽为人子的孝道。
当日他以心头血入药,让皇帝从病中醒来,皇帝十分感动,当即就封他为王,除了太子,他是十个儿子里面唯一封王的。
只是,安王府,他甚少居住。更多时候,依然在皇帝设置的观月阁,与国师谈经论道研制丹药,为皇帝抄写道家经文。
三年的时间,让当初那些想要置他于死地的人,渐渐沉下来,他们知道不是时候动手,也知道皇帝对他看重,所以这三年,他过得还算安稳。
只是今夜,轩曜有种直觉,这份平静很快就要被打破!
砰的一声巨响,震惊了勤政殿内外的所有人。人人都看向声音的来源,只见偏殿里,国师十分惊恐,看着碎掉镜子半饷不说话。贤妃也甚是不安,抓紧了婢女的手,生怕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皇帝也被这声音震醒,虚弱的起身。太监总管骆渔赶紧上前,将人扶起。却见皇帝匆匆忙忙下床,走到国师眼前,“这是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