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她是战神小祖宗(251)

作者: 墨子白 阅读记录

一口气说那么长的话,魏太后有些喘,她缓了缓,说,“哀家知道你顾忌肃王,他的命在你手上,什么时候要,哀家不管,现如今,哀家只想要那个贱奴的命,这样也让皇帝为难么?”

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萧言锦也只能如常解释,“朕派人去拿他的脑袋了,可肃王拦着,母后是知道的,肃王打小练武,一身功夫高深莫测,朕派去的人屡屡失败……”

“都是一群废物,”魏太后气起来,“皇帝手下连个能办事的人都没有?若肃王一直拦着,皇帝就任由那贱奴逍遥法外?”

“母后放宽心,再等等。”

“哀家怕这把老骨头等不起啊!”魏太后掩面抽泣,“不能替钧儿报仇,母后便是下到地府,也没脸见他,我可怜的儿啊……”

萧言镇最怕的就是魏太后哭,她一哭,他脑子就有些乱,拍案而起,“母后放心,年关前,朕一定把那小子的脑袋给你带回来。”

第二日,又一封密信摆在萧言镇的桌上,信上一行字:亲卫至,应早有准备。

萧言镇盯着那张纸看了良久,手盖上去,慢慢用力,五指收拢,骨节泛了青白,那封密信被扣进他掌心里,仿佛成了一枚棋子,终于到了要走的那一步。

他在惶然和犹豫中提笔,写下一封密信,让信鸽带去了越州。

看着信鸽飞向蓝天,他吁了一口气。

这是他的王朝,他的天下,他绝不允许任何人在一旁窥视。从此以后,再不会有人挡着他的去路,他也将不惧怕任何人。

千秋万代,他都将是大楚的皇帝!

第234章

果然有个孩子

萧言锦和亲卫们把石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翻了个底朝天,和元魂婫人有关的线索一个都没找着,但他没有离开,因为灯草很喜欢这里。

她在别处没事干的时候喜欢是发呆,在这里不一样,她屋前屋后的转悠着,总能给自己找着事干,拾柴火,挑水,收拾屋子。有一日把大铁锅搬到外头,扯了些麻草扎成团,硬是把一口黑不溜秋的铁锅擦得锃亮。

她乐意干的事,萧言锦从不阻止,于是挽起袖子蹲在边上,给她帮忙。

众亲卫看到,皆是目瞪口呆,想上去帮忙,被肃王爷一个眼风给钉在当场。

久而久之,大家也习惯了,肃王爷再做出什么匪夷所思的事,也只当眼瞎看不见。

不过三五天,灯草和萧言锦就把一个破破烂烂的屋子修整得干净舒坦了,摇摇欲坠的大木桌换了新桌腿,立在屋子中间纹丝不动,除了长条凳,俩人又一起做了几把椅子,虽在简陋,坐起来却很舒服。灶台上厚厚的灰尘擦干净,露出石板原有的土黄色,大铁锅明晃晃能照见人影。屋顶又重新拿木板盖了一道,铺上了厚厚的茅草……

灯草很爱干这些修修补补的活,她认真做事的时候,眼睛里有光,亲卫们偷偷看她,有人开玩笑,“小灯爷,你这么能干,将来谁嫁了你可享福了。”刚说完便被边上的人捅了一下,顿时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忙扭头去看,萧言锦就在不远处,似笑非笑的看着灯草。

灯草答,“这辈子跟着王爷,不成亲。”

萧言锦笑道,“跟着本王也不妨碍你成亲。”

亲卫们细品这话,纷纷红了脸。

原先在府里,俩人关系就有些暧昧,如今到了外头,肃王爷的言行举止越发不要脸了。

他们在山里呆的第七天,来了个不速之客。

那天下着细雨,天地间像飘着白纱,雾蒙蒙的。大伙围坐在火塘边暖和,门突然被推开,闯进来一个人。

那人显然没料到屋里是这么个情况,呆了一呆,转身又要出去。

萧言锦朝龚宏英使了个眼色,龚宏英立马起身叫住他,“这位兄弟,外头下着雨,你过来暖和暖和。”

那人头发乱蓬蓬,脸上脏兮兮,衣着更是污浊,唯有腰间围的兽皮能证明他是个猎户。

被这么多双眼睛盯着,他有点拘谨,“不了,我在外头避避雨就成。”

龚宏英硬把他拉到火塘边坐下,“不必紧张,我们不是坏人,出门在外,相互照应,也是应该的。”

灯草倒了杯热水给他,猎户不敢与人对视,垂眼接过来,说了声多谢。

萧言锦打量着他,问,“你是山里的猎户?”

“是。”

“常来这?”

“出来太远,回不去,就来这里歇一晚。”

“你家住哪儿?”

“往西翻过两座山就到了。”

“出越州地界了么?”

“还在越州。”

“你在山里打猎多久了?”

“我四岁就跟着爹满山跑了。”

“家里还有什么人?”

“除了我,没人了。”

“这里以前也住着猎户,你认得么?”

“认得。”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神情一凛,打起精神来。

“你与他熟么?”

“我爹与他熟,我不太熟,见过几次。”

萧言锦看着他,不动声色问道,“他家还有什么人么?”

“好像还有个小孩。”

果然不出他所料,有个孩子。

众人快速的交换了眼神,安静的听下文。

萧言锦,“你哪一年见到那孩子?孩子当时多大?”

大概他的语气太过严肃,猎户惶然的抬了下眼,他从小没出过山,怕见生人,尤其怕一身贵气,气度不凡的大人物,顿时低下头,嗫嗫的含糊不清。

萧言锦意识到自己着急了些,缓了语气,“我们此番来就是寻找庄猎户的后人,你若知道,不妨告诉我,也算帮了我的大忙了。”

上一篇: 含芷念 下一篇: 尘有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