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是好时节(107)+番外
“便是女子干政一事,也是不可啊!”
越来越多的人站了出来,李洲冷眼看着下面的人各说各话,两边刚开始如同街口对骂的妇人,不多时局势便偏向了赵御史这一班文人,逐渐声讨李昭的声音越来越大,李洲挥了挥手,怒道,“好了,一大早就叽叽喳喳的吵得人头疼!柳卿,朕见你从始至终未曾发一言,你对此事如何看啊?”
柳阔沛站了出来,拱手道,“臣愚见,永宁公主前往凤翔一事并未影响救灾,反而稳定民心,使疫病得以把持没有扩散,私以为是利大于弊。再者此时我等在朝堂之上放言高论,永宁公主却在前方和百姓一同坚守,此举岂不是令人寒心?”
谁知话还没说完,就被赵御史打断了,他言辞激烈道,“法有明文,情无可恕。可知‘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此事若不严惩,将来怕是有人更加无所畏惧了!”
朝堂上魏尧实在看不下去,反驳道,“这话说得可是严重!不过是小事,哪里值得赵大人搬出韩非子所言!”
见两边又要争执,李洲拍案,“闹哄哄的,朕都不知如今是在朝会还是早市了!柳卿,你接着说下去!”
“陛下,臣刚刚所言非是替永宁公主开脱,若要论其功过,还是等人从凤翔府回来,咱们看过上呈记录册子后在行商讨的好,若要定罪,也得本人在场。”
李洲未等其他人在说什么,一锤定音道,“既如此,便拟旨,待凤翔事结,令永宁速归。此事还待来日再行分说吧!众卿可还有事要奏?若无事,今日便都散了吧!”说完拂袖转身而去。
消息传到李时悦耳中,她才总算知晓李昭近日去了何处,怒道,“真是胡闹!”
一旁的侍女劝道,“好歹是没出意外,听说凤翔那边疫病已经好转,想来不多时永宁公主也就回来了。”
“哼,我看京中这情景,怕是回来之后也是不得安生的。取纸笔来,我写封信,你叫人快马加鞭送到凤翔府!”
如此,随圣旨一同到李昭手上的还有李时悦寄来的厚厚的一沓信。
第57章 情脉脉,意忡忡。李洲圣……
李洲圣旨上言明,待疫病化解,让李昭立即启程返回长安,但让人意外地是,并未令李明悯随之回来,而是指派他前往西北驻地去视察军情,并赵辰阳陪同。
李昭看着手上李时悦寄来的书信,皱起来眉头,信上将长安这些时日发生的事情一一列举,其中更是详述了一桩事:
‘七月中司天监正监觐见,上奏称天府星明亮于天,与紫微星遥相辉映,是为大吉,或天有所示,阴阳调和,缺一不可,或可福祉临民。此话原是私下说与父亲,谁知不过一日就传到百官耳中,便被有心之人听之,借此说道后位旷久,让父亲再行册立。更有人将此与水患相连,朝中不少老臣赞同,父亲以后宫无人担此任为由,令人从官宦人家推选。’
李昭知晓自己前来关中之事瞒不住,也未想着瞒,看着他们为此吵嚷只觉可笑,倒是看完此事难得有些惊讶,心里不免有了计较,此事怕是刘家牵头扯出,如今后宫之中论其地位和资历,没谁比刘袂更有资格,怕是刘家也是这般想的。刘袂立为后,李旸清便为嫡子,如此便有支持他的一班朝臣共同煽动,可谁知父亲偏偏一口断了刘家这个念头,反而重新推选官宦之女,原本只是阿悯与李旸清二择一,现下各家怕是要考量许多了。
李昭将书信收好,转身去书房找了李明悯,他与赵辰阳正在看西北舆图,见李昭过来,两个人齐齐抬头看向她问道,“信上都说了些什么?”
李昭简单道,“没什么,只是与我说了近日长安里发生的事,其中提到京中官员已经晓得我随着来了凤翔,两班人正聚在一起商讨如何与我治罪呢!”
赵辰阳听她说话轻描淡写,挑了挑眉没说什么,反而一旁的李明悯是腾的站起来,拍案道,“这帮人是吃饱了撑的不是,好端端的怎么引到你身上了!怕又是有人在中挑拨,等我回了京,看我不将这人揪出来!”
李昭提醒道,“你可别忘了,父亲让你去西北视察,等你回来此事早就解决了。”
李明悯在原地走了几圈,想说什么又不知该怎么办,还未如何,倒是把自己气得不轻。
李昭坐下来看着,等他绕够了走到李昭面前,气哼哼地问道,“父亲既然知道,怎么不让我同你一起回去?大不了此事解决了我再去西北也耽误不了多少日子啊!”
李昭抬头看着他,“你随我回去打算如此解决此事?”
“定是要把在背后撺掇此事的人揪出来啊!”
“然后呢?”
“然后饶不了他!”
听李明悯这么孩子气的话,不仅李昭,就连一旁的赵辰阳都笑了。李明悯回头瞪了赵辰阳一眼,“我说错什么了?”
李昭叹了口气,问道,“那把他收拾一顿此事就能解决了?”
此话一出李明悯是哑口无言,也不闹腾了,坐到一旁看着李昭问道,“那要如何啊?”
“此事既然出了,你再去找是谁撺掇的也是无济于事了。此事说来可大可小,端看怎么去说而已,你若是这么一副急匆匆要与朝臣争执的架势,就是有理到时候也要变成无理了,反而让朝臣以为父亲是偏心我才站在我这边的。既然朝堂之上争执不下便是两方各执其词,等回了长安,让人将此处情形一一说明,奈他们也不敢如何说了,但此事不能是你我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