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是好时节(227)+番外
“爱子之心皆是如此,我明白的。”
一直到柳阔沛回来,吴氏整个人都有些低落,等柳阔沛进门瞧见柳怀远和李昭,倒是一丝惊讶都没有,寻常道,“回来了?”
柳怀远站了起来给柳阔沛行过礼,父子两个先后去了书房,柳阔沛瞧着柳怀远欲言又止的样子说道,“什么事,说吧!”
“陛下将我外放至越州刺史一职,等到调令下来,儿子就要收拾启程了。今日来便是将这件事告知父亲与母亲的。”
“越州?”柳怀远也只是听见越州两字的时候抬头看了柳怀远一眼,然后就又垂下了眼去看手头的文书,“是陛下亲自指派的吧?”见柳怀远没有反应,柳阔沛哼道,“怕是永宁公主做的事让陛下不安了,这才将你调到了越州吧?太子呈上去的那封奏疏其中必然有永宁公主的手笔吧?”
柳怀远抬头,疑惑看向柳阔沛,只见他冷笑道,“我在官场上这些年也不是白待的,永宁公主是个什么心思,我还是可以猜出八九分的,陛下想来也是知晓的,有能力有手段,只是可惜了她不是个男子,不然陛下也不会是现下这么个反应。既然去越州这件事已经敲定,便趁早着手准备,我给你写一份名单,你到时路上
顺便拜访,至少不至于你到了越州无从下手。
早日做出功绩来,也未必不能想法子将你早些调回来。”
柳阔沛这一番话倒是在柳怀远的意料之中,倒也不觉失落,只是应下。
对此事最为震惊的反而是游手好闲的齐霍,他痛苦哀嚎道,“柳兄就这般要弃我而去了,舍下我一个孤苦伶仃的在这偌大的长安可要如何过活啊!我不如白绫一条吊死在这房梁上好了!”
柳怀远和杨宇看着齐霍自顾自的演着痴情错付的戏,说道,“我这一去怕是三年回不来,有件事倒是恳请杨兄一定要帮我。朝中太子与永宁公主若是有什么事,还望杨兄能写信与我。”
杨宇自然知道其中轻重,郑重道,“怀远尽管放心,若有什么变故,我定会立即写信与你。”
柳怀远调令下来后三日,就要启程上路,此行还要先到走官道到汴州再行坐船,李昭满满登登给他收拾了五个大箱子,其中除了寻常的四季衣服还有鞋袜这种的,还备上了许多功效不同的药,另外知道柳怀远要去湖州,更是备了满满一箱子的特产、药材、字画之类送给祖父的东西。
柳怀远直到临走前一夜都在劝李昭给自己简单收拾些行李,“我是去赴任,又不是游历,带着这么些个东西路上也不方便,越州那边什么都有,我到了再准备就是。”
李昭检查过让人将箱子合上,“都是些路上用得上的,再说里面还有我给祖父准备的东西,知道你一个人想轻装简行,可到底还要备上些的,到时打点也方便些。你若是什么都不带,到时别人说起,我李昭的夫婿是个穷酸之人,岂不是连着要笑话我了。”
柳怀远将李昭搂在怀里,不舍道,“我本想着晚几日出发,好多陪陪你和允朗,可就怕要是赶上夏季雨水,路上出什么差错给耽误了,只能尽快启程了。殿下要记得时常给我写信,哪怕是些日常琐碎也是好的。”
第二日一早,柳怀远甚至都没叫醒李昭,带着行李和人便出发了,等真的出了城门柳怀远一直回头往城墙的方向看,善语撇嘴道,“您未免也太口是心非了些,公主明明说了今日要送您出城的。”
柳怀远苦笑,“我就是怕她来送我,我自己就狠不下心走了。”
李昭醒来往旁边摸去,床铺上已经没了热气,李昭抬声喊人询问,望月进来后回道,“殿下,城门刚开时,驸马就带着人出城去了。”
李昭皱眉,半晌无奈道,“走了也好。”
此事对李昭似是没什么影响,倒是柳允朗好几日见不到爹爹,哭着问李昭要柳怀远,不过小孩子到底没那么执着,一个月不到也就习惯了。
柳怀远每到一个驿馆,总会写信给李昭报个平安,信上偶尔是用诙谐话写着的沿路遇见的新奇事儿,偶尔是柳怀远精心画下的沿途风光,无论是画还是言语总是十分传神,让李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李昭两次远行,一次是十岁时从长安到城阳,一次是十六岁从城阳回长安,可这两次李昭都是心事重重,无暇顾及路上的风光,现下倒是后悔只能在纸张间窥见不一样的天地了。
李昭将信小心收好,拿起信纸给柳怀远写回信,她信中大多是写着柳允朗的变化,夹杂着家中琐事,只可惜她的这些信寄不出去,只能写好后装进信封,同柳怀远的信放在一起。
李时悦来找她时瞧见的就是这一幕,“我还以为你当真就那般豁达,原来还是有几分儿女情长的,只是你这份情从不在旁人面前表露,别人还只当你无情呢!”李时悦四下瞧去,这书房内的摆件物什,都不是李昭惯用的,书案上还摆着有关越州一带的书,“要我说你要真的担心,还不如早些求父皇给他指个别的去处。”
“你怎么有空来我府上了?”李昭将书信收在盒中,又转身将盒子放在架子上,才绕过书案到了李时悦面前。
“我将勇儿带了过来同允朗做个伴,顺道也是来看看你近日是个什么状况。”李时悦见旁边摆着大梁疆域图,北面更是被李昭用笔标了出来,“你这又是何必呢?父皇同朝中官员都不想兴战事,你为了阿依慕倒也不必做到如此吧?之前是闭门思过,这次是将柳怀远调走,下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