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是好时节(252)+番外
李洲在位时,众人是看清李洲没有出
兵之心,朝堂多数都是出言赞同和谈的,可现下明眼人都晓得面前这位年轻帝王是有野心抱负的。
有老臣出来圆场道,“再一再二却也不能再三,大梁曾两次为了边塞百姓从而屈尊和谈,可现下越发助长了他们的气焰,看来势必要准备起来了,只是朝中安稳久了,到底要派何人前去尚有商议,还是得慎重思虑啊!”
说完,堂下应和道,“正是这个道理啊!”
李明悯最是不耐与他们这些人兜圈子,笑道,“既如此,等会儿清心殿中,讨论个明白。”
朝会散后,李明悯将云谢,云让两位舅父留了下来,众人见内侍领着往清心殿的方向而去,心中不免开始计较,云家是陛下的外家,论起来最是亲近,加之云家小一辈中云恪,云恂两个十分出格,怕是沉寂一时的云家又要热闹起来了。
清心殿中,李明悯对着两位舅父道,“知晓两位舅父身有旧疾,久不征战,可如今大梁到底是少了杀敌的武将,眼见大梁与胡人必有一战,还请舅舅出马重整军队,有舅舅坐镇,我也才能安心。”
云让看向了云谢,云谢笑道,“陛下,武将上场杀敌,是做臣子的职责,只是久不在军中,到底能否胜任也是不好说的,还请让我们考虑考虑。”
李昭从云恪那里知晓此事,皱眉道,“想来阿悯心中早早就想与胡人一战,不过就这般让舅父挂帅到底是鲁莽了些。”
“我今日来找你便是如此,你不在军营,不知晓军中同朝堂不同,不是陛下指了谁,手下的将士就听命于谁,军营里向来是以武服人,更何况许多将士都只听令于将自己招揽来的将领。要想整顿,怕是没个两三年不行的。”
李昭听得他话中的意思,直勾勾盯着他笑道,“这话你怎么不去阿悯面前说?”
云恪摸了摸鼻子,尴尬道,“到底是不一样的,如今是陛下,有些话我不方便说。”
李昭苦笑,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坐在那把龙椅上,明明看着还是和以往没什么区别,但每个人心里终究是不一样了的。
李昭淡淡道,“放心,我会提醒的。”
第135章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李明悯下旨任云谢为幽州大都督,重新整编驻军,筑起防护,设置沿途驿站,以防御为主,做好随时开战的准备。见李明悯没有打算贸然开战的意思,堂下众人也松了口气。
清心殿中,李明悯召人商议兵器粮马之事,等人到了却发现殿中不仅仅有李明悯在,李昭也安然坐在一旁喝茶,见他们进来也只是抬眼示意。
兵部尚书惊讶道,“不知陛下同长公主在议事,臣等不若在殿外等候?”
李明悯笑道,“没事,既然到了便先商议正事吧。”李明悯丝毫没有避讳李昭,直言道。
他们这些老臣只好硬着头皮说起此事,商议到具体布置时李明悯还会问李昭的意见,几人垂头低目,脸上不敢漏出分毫。等出了清心殿,那几人才擦了擦头上的汗,一人问道,“陛下这是什么个意思?今日长公主在殿中可是半分没有避嫌,这传出去不就是干政吗?”
兵部尚书摇头道,“咱们都管好自己的嘴,此事万万不能透露出去。长公主是陛下的亲姐姐,不是咱们能议论的。”
众人深以为然。
可不独独是这一桩,许多朝事商议之中都见得到李昭的身影,许多次下面的官员都是按着李昭的建议整理的折子,除却没有直接上朝,几乎是同李明悯一样的待遇。
可众人也很快发现,李明悯在朝堂之上杀伐果断,却唯独对李昭这个姐姐言听计从,许多事上只要李昭表个态,比大臣们苦口婆心劝半天都要管用。因而众人对李昭的参政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
可此事落在柳怀远的眼中,便有了几分危险,柳怀远提醒道,“殿下这些时日的行径是否有些过于明目张胆了些,落在言官眼里,又是一桩官司。”
李昭有些无奈道,“我不为挟势弄权,只是胡人所做之事到底是我心中的一结,我也只是想着尽自己之力,让大梁到时开战不至死伤惨重,让胡人不敢再有侵犯之心。”
柳怀远苦口婆心道,“殿下为国为民,我信你没有其他的心思,可落在不知内情的旁人眼里就是在敛权,不仅如此,怕是陛下都得落下个昏庸无能的名声。”
李昭闻言转头看向柳怀远,盯着他的眼质问道,“你也是这般认为的?”李昭自嘲道,“我自小在京中的名声便没有多好,无非是父皇待我百依百顺,幼时宫宴上同龄的总是避的我远远的,万不得已相处时她们也是时刻谦卑恭顺的,我觉得没劲透了。他们心中的李昭是娇贵不可攀的,可我为何一定要按着他们的心意过活?他们如何看我,我一点都不在意,即便是异于寻常又如何?”
柳怀远从李昭身上看出一种倔强,那种以一人之力对抗世俗的孤勇,柳怀远心中翻涌着许多滋味,他当时一眼爱上的便是这个遗世独立,与众不同的李昭,可如今打着保护的名义,竟要她变得与寻常人一样。柳怀远突然觉得自己这样子和自己的父亲几乎一样,自以为是的打着为你好,却处处挟制着对方,柳怀远低声道,“是我太过狭隘了,殿下只要做自己就好。”
李昭还打算同他继续争论,自己挺直着腰刚想说出口的话在这一句歉意中烟消云散,她没想到柳怀远能如此想。
柳怀远见她一直打量着自己,生出些勇气,主动道,“殿下难不成以为我同朝中那些老臣一样迂腐,要以闺门典范来训导殿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