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是好时节(90)+番外
如此折腾,两人相处时光飞快,到了山脚,李昭说道,“就送到这里吧,我带着侍卫侍女一大堆,出不了什么事,你就不用陪着我上山了。”
“都送到这里了,不差这一段路的。”李明悯坚持将李昭送到了大同寺,看着侍卫将各个箱子抬进了厢房,又在小院内外一番检查才放下心来,走之前还要再三交代。
李昭与李明悯走到寺门,听李明悯还在絮絮叨叨,阻拦道,“好了,大同寺我都来过多少次,比你熟悉的多了,出不了错的。你若何时得闲,也可来小住两日的。”
李明悯撇嘴,“我近来忙的很,阿姐惯会说场面话。”说着就要走,“那我走了,阿姐不要想我。”
见李明悯恨不得一步三回头,李昭笑道,“快些走吧,马车上备了你爱吃的糕点,记得吃。”
大同寺依山而建,经几代君王修缮,早已是皇家寺庙,今日更是慧净法师座下的大徒弟亲迎,“阿弥陀佛,师父晓得公主要来,早早便嘱咐小僧将公
主之前住的这小院各处清扫,公主看还有何处不周,讲与小僧便是。”
李昭还了个佛礼,温声道,“多谢师父费心,这些时日叨扰你们清修,已是过意不去,院中事宜便由我们自己打理吧,到时缺了什么,再叫人去寻师父。”
“如此,那小僧便退下了。”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师父说若是公主得闲,可去禅房内与他对弈饮茶。”
“多谢,等我将这处收拾妥帖,再去寻慧净大师讨教。”
此间小院四四方方,与平常香客所处厢房不在一处,小院南处种着棵菩提树,长到如今已是郁郁葱葱,风吹叶动,沙沙作响。静坐院中辰起暮时总能听到钟声传来,李昭十岁时曾在此处待过半年,每日里听佛音袅袅,看日升日落。
看伺候的人各处忙碌,屋中也无落脚之处,李昭带着望月、慢月沿着青石板路寻了处僻静佛殿,抬头只见殿中金身佛像巍峨矗立,正慈眉善目的俯视着芸芸众生。
香火尘烟中李昭跪拜虔诚祈愿,求的却不知是何。
“阿弥陀佛。贵人可是许久未见。”
沙哑低沉的声音传来,李昭回身去看,却见一年近六十的僧人,眉目间透着慈悲与智慧,一双深邃平和的眼睛仿佛能洞察人心。
李昭双手合十,“慧净法师,别来无恙。”
禅房内只一座古朴屏风隔出来内外,李昭与慧净法师分坐在桌案两侧。慧净洗手泡茶,李昭见四周空荡,怕也只做休憩之用。慧净见她有疑,开口道,“老衲前些日子去了淮南,如今刚归,怕是有些简陋。”说着将茶放到李昭面前,“这是先前的旧茶,贵人多担待吧。”
李昭颔首,说道,“看大师如今模样与之前并无差异,还是一向喜四处云游,‘行于尘世,不染尘埃’,定力自是我等不及。”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但我观贵人面相,像是困顿其中,不得其解。”
“大师果然聪慧,我所求自在,现下却被杂念侵扰,意乱神烦,日日放不下,该当如何?”
“阿弥陀佛,贵人是有大智慧的,自然也知人生五欲六尘,来世间皆是修行,能放下者,固守内心一方清净,是为修行,不能放者,历世间苦难,亦是修行。行于世间,守善恶,知事理,念慈悲,寻本心,也就足够了。”
李昭笑了笑,说道,“我记得大师六年前可不是如此与我说的。”
慧净看向李昭,观其眸子,笑道,“六年前见贵人年岁尚小,眸中生戾气,怕是要毁人毁己,不愿见误入迷途,故而开解,学其‘忍’。今次再见,便知近些年来贵人修行,可执念一说,非是心中不想它就消散。贵人如今避世,可曾见众生苦难?”
李昭摇头不语。
“老衲云游四处,见众生疾苦,再观自身便觉无忧亦无虑,施主不若去瞧上一瞧,或有感悟。”
李昭默然,合十说道,“多谢大师开解,受教了。”
回到院中,李昭这几日一直想着慧净法师所说。慢月见李昭每日于院中独坐半日,似是回到六年前,心中暗自焦急,与望月说道,“我瞧着殿下如今到这大同寺,比在宫中时还要忧虑,该如何是好啊!”望月亦看在眼中,只是两人现下无能为力,只求李昭自己早日想明白。
山中无岁月,小半月就这么悄然流逝。李昭再收到京中消息时,便是李明悯的来信,信中写到:「阿姐安好,本欲前往山中看望,谁知关中逢水患,如今朝中人人忧虑,故而我暂时脱不出身,阿姐见谅。今次关中水患严重,到时指我前往,写信提及,将来急行,怕是来不及书信与你,若如此,只得中秋相见。」
李昭读完信后,皱眉苦思唤慢月来,“让人去探探此中情形。”
李昭看着所呈书信,“五月十四日,连雨,山水溢,溺死五千余人。”李昭问慢月,“指了赵辰阳先去?”
“正是,京中说是奏折所述不清,令城阳王先行带兵前去探明,上报朝廷后再行令人前去善后。”
李昭想了想,说道,“我写封信,你派人快马送到赵辰阳府上。”
三日后,赵辰阳一行人出发,队伍中却是多了李昭和苏溪两人。
第47章 洪水滔天,浩浩方割。从……
从长安出发一行人一路往西,称得上是日夜不停,中途补给时才略歇了歇脚。赵辰阳看着李昭面上倦色,说道,“好好的你不在大同寺,偏偏要跟我去关中,也不知你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