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怨(148)+番外
徐姨娘这才知晓两人有所往来,解释说,他白日已经离开了,去了回京复命的大臣家中,过几日就要同他们离京。
温怜听完后,抱着食盒离开,她当时太小了,只知道自己失去了一个玩伴,消沉几日,便很快忘了少年。
记忆中的少年同表哥的面容重合,温怜紧蹙着眉,不自觉喊了几声表哥。
“他已经死了。”低沉的声音在耳边突然响起。
温怜霎时睁眼,却对上一双黑沉沉的眸子。
“……”
温怜撑着床,坐起身,环视周围,却见宋子津侧躺在她身侧,枕着手臂看她,好似怕她未听见,宋子津又道,“他已经死了。”
“枕边人是你的夫君。”
温怜昏沉的脑袋瞬间清醒,忙不迭道,“表哥出了什么事情?”
见她面色霎时紧张,宋子津嗤笑一声,揽着温怜的腰将她抱在怀里,“那狐狸精活得好好的,是为夫在咒他死。”
“……”
温怜深呼口气,转过身不理他。
宋子津轻啧一声,强行掰过她的脸,吻了一下她的唇角,腿横在她的双腿之间,把她紧紧抱在怀里。
温怜阖上眸子,过了半晌,又缓缓撩起眼皮。
见天明,再过不久天光大亮。
过往的一切都安静地浮在脑海中,好似一场梦,却是她真实的记忆。
闻着身侧的檀香,困意再次浮现,她枕着男人的手臂,复又睡了过去。
其他人都是她的宿命,是她应偿还的业果,只有这人是唯一的变数。
白日上朝。
曹家不知怎么得知曹娴的死讯,曹敬当众审问宋子津,为何杀了曹娴。
温昀闻言,也未留情面,把昨日的事情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直接说了出来,让他不要同野狗一般乱咬人。
话音刚落,众人纷纷投来目光,温家才方从宋家闹僵,眼下又同曹家决裂,还真是热闹不断。
听到曹娴自刎,本来隐在人群后的齐望陵,却是眉眼一沉。
第85章 清平乐10是哥哥那日太莽撞了
温曹两家结怨,而非曹宋两家。
齐望陵垂下眉眼,攥紧手中的佛珠。
皇帝上朝前,得知昨夜之事,在朝堂上未多说,好似不知情一般,劝两人放宽心。
只等一下朝,命温昀等一众大臣去书房。
得了他想要休妻的奏折,皇帝当场允准。
同几人议事,商讨百越之事。
“徐使君是温丞的贤侄?”皇帝手握奏章,忽然抬头看了过来。
温昀闻言,拱手行礼,“亦是微臣的女婿。”
皇帝闻言,瞥了他一眼,嗤笑道,“没人惦记你的好女婿,无关家事,只是想告诉你,他如今平复三地叛乱,安抚一众流民,贼寇闻风丧胆,虽上任不久,但功绩卓越。”
见皇帝面上带着笑,没有苛责的意味,温昀跪地,“小婿不才,只是尽到一个臣子的本分罢了。”
皇帝笑了笑,放下奏章,“爱卿不必过谦,徐使君学富五车,所撰文章冠绝侪辈,无人能比,若他不才,恐这天下读书人皆无能之辈。”
温昀依旧不为所动,复又磕头,“陛下谬赞了。”
几次夸赞,这人都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皇帝负手而立,“这么多年过去,爱卿位及宰相,却依旧这副老样子。”
他口中斥责,面色却不凌厉。
温昀忙不迭道,“微臣蒙陛下厚爱,外派回京官复原职,心中感激涕零,只愿同过去一般尽心辅佐陛下。”
见他喋喋不休,位卑尽忠到骨子里,皇帝嗤笑一声,“爱卿人老糊涂,待徐使君平复叛乱安抚百越,便回京罢,也好辅佐温丞,一齐尽忠。”
温昀身形一顿,连忙磕头领旨。
喉咙泛着痒意,待众臣离开,皇帝扶着桌案抵唇轻咳,一口血濡湿帕子。
温丞中庸,一副迂腐做派,哪怕被贬入狱,外派离京,也毫无怨言,依旧如同狗一样跪趴在地上,胆小甚微。
“传国师入内。”他看向一旁的太监总管,冷声命令。
待温昀回府,温怜从他口中得知陛下的口谕,心也不自觉紧张起来,被期待填满。
表哥可以回京了……
她在房中走动良久,心潮都无法平静,忍不住走到桌前,命丫鬟拿来纸笔,写信给他。
近些日子,每当有山南东道的官员回京述职,温怜都会得到书信一封。
信上表哥告诉她,崇山峻岭,虽守在深山,但民风淳朴,并无穷凶极恶之徒,让她不必忧虑,还说待百越安定,再带她回淮南认亲,见他的父母。
温怜知晓表哥文弱,难免受人欺负,她执笔写信,告诉他陛下开恩,只等平定百越,他便能回京。
一封信写完,又拿了一张信纸,足足写满了一叠纸,信上事无巨细地讲述了他离京后府中发生的事情,落笔时,又忍不住和他诉苦,说自己很想他。
信方送了出去,宫里就来人说,太后召她入宫。
等温怜匆匆赶到,却见霄儿也在。
寝宫内。
姑姑拿着一本手抄佛经递到温怜面前,温怜不解接过,随意翻了几页。
太后笑说,她前不久在宫中碰见霄儿,随意交谈几句,他不知怎么,看出自己近日忧心乏累,回去后写了一本心经,再见面时呈到她面前。
她说完,看向霄儿的目光也带着不加掩饰的怜爱之色,问他有没有想要的赏赐。
温霄珩闻言,恭敬行礼,“霄儿不求赏赐,只愿太后身体安康。”
他如今宿在东宫,有皇舅庇佑,鲜少同太后往来,但知晓太后待母亲极好,便也记下这份恩情,未求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