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君为我牵红线(74)

作者: 孤猪一炙 阅读记录

我们了。“江凝解释。

小碧懂了:“原来是这样啊。”

两人出了城,唐越拉着马车在城外等着她们。然后送她们回清风观。

……

将近中秋,天气转凉。

常青最近除了和大家一起上学,其余时间她都呆在小院不出去。

不过幸好有江泠陪着她。

不过常青一向与别的孩子不同,大家也见怪不怪。

这日,李诵来到清风观,他是来送炭的。

李诵得唐越每月往清风观送笔墨书籍,这样他就不好再送一样的东西。

李诵按耐数月,见天冷了,忽然有了主意。

山上冷,天冷得送炭!

他来一个中秋送炭,多有情义!

于是李诵运着一车炭到了清风观。

李诵说要把炭送给孩子们,去尘便领着他去见江凝。

李诵几次来清风观,江凝隐约猜出了什么。

所以这一车炭,她不能白白收下。

“多谢李夫子,只是我们原本已打算下山采买炭火,既然您李夫子送来了,也免得我们麻烦一趟,不过这买炭的银子可不能少。”

江凝已经让小碧准备好炭银,二两银子。

这一车炭,差不多是这个价钱。

李诵连忙回绝:“这我不能收,这些炭火是我送给孩子们的。”

“孩子们用的炭火,观里是有预留开支的,且李先生多次捐助,我们更不能接受,这样也会让孩子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还请李先生莫要推辞。”

见江凝这么说,李诵只好收下。

李诵正要离开,唐越匆匆赶来,世子有飞信回京,分别给晏先生和江夫子的,晏先生看过之后,让唐越立即将世子的信交给江凝。

只是唐越没想到,又会遇到李诵。

“李先生,你怎么又在这儿?”唐越忍不住问。他上次暗示得还不够明显吗?怎么李先生还来?

“……天快冷了,我来送碳。”

唐越瞪大眼:“哪里冷了?中秋还没到,现在还穿单衣呢!”

第43章

离开……

李诵神色微窘:“过了中秋马上便入冬了,我这也是有备无患嘛。”

唐越哼了一声:“李夫子考虑可真周到。”唐越虽然没明说什么,可语气里多少有些阴阳怪气,李诵本来就心里有鬼,见他这样更是不敢多留,赶紧告辞匆匆离开。

亲眼看到李诵离开清风观,唐越心里舒坦了。他又赶紧去勤学院见江凝,将世子的信交给江凝。

江凝打开信,信中韩奕交代,等过了冬,就把常青送到肃州。

肃州在北境,其中百姓多有与异族通婚,这些人及后代容貌会带有一些异族特点,常青去肃州生活,她的异瞳便不会被人关注。

江凝点头:“这的确是个好法子。晏先生可知道?”

“晏先生已经看过信。他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晏先生说,此去肃州数千里,眼下快入冬了不便出行,所以等到明春再出行最为适宜。”

江凝赞同:“我也是这么想的。常青年纪小,冬日出行的确不便。你们放心,接下来就入冬了,来清风观的香客会变少,我也会尽量护着常青,不让她被人发现。”

……

过了中秋,天气渐渐冷了起来,清风观的香客越来越少。

这日江凝给孩子们讲完课,正准备带着常青回小院,出门便看到晏如安在院子里。

晏如安穿着一身深青色侍从衣裳,比上次相见整洁了不少,想来他现在已经不再打扫恭房了。

晏如安似乎看出江凝心中考量,呵呵一笑:“江夫子安心,今日我身上没味道。我如今是三皇子府的侍卫了,今日是随三皇子陪同梁小姐上山敬香,我随同护卫。”

原来是升职了,江凝一笑:“恭喜。”

晏如安哈哈笑:“确实值得恭喜,其实今日我今日来清风观,不仅是护卫三皇子,另外有些话也想同江夫子说。”

江凝明白,晏如安必然是为了常青的事情而来。

两人走到院子角落,晏如安这才开口:“我与韩世子已经安排妥当,等明年开春,就派人护送常青去肃州……江夫子,你呢,对将来可有什么打算?”

江凝微怔。

怎么就说到她了?

晏如安继续道:“在我看来,江夫子心性豁达,不拘凡俗。清风观是个好地方,可暂避一时,但久居于此,想必也不是江夫子所求。”

江凝沉默。

她来清风观,确实是为了避难。逃离与韩家,避开世俗的打量,得一个清净之地。

可时间久了,她确实也会向往书中描绘的,那些她从未去过的地方。

无论是名山大川,还是偏僻小地。

只是,她这幅身体,心有余而力不足。

晏如安继续道:“江夫子就没想过,和常青一起去肃州?”

江凝摇头,她笑着,眼底却微苦:“不必了,清风观很好。”

清风观安静清寂,能在这里平淡生活,也是一种福气。

晏如安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江夫子话不要说得太满,你所担忧之事,也许很快就能解决。”

江凝疑惑。

晏如安前脚刚走,梁若萱来了。她带了些点心布料,专门来送给孩子。

梁若萱左右一看,不见常青:“那个叫做常青的孩子呢?怎么不在?”

江凝不敢随意让常青出来见人,只得解释:“梁小姐,常青这几日有些不舒服,在住处静养呢。”

梁若萱闻言,有些惋惜:“可惜了,我还蛮喜欢这个孩子,她身体如何?”

“倒也没什么病,只是有些咳嗽,怕传染给其他孩子,便没让她一直待在学堂这里。”

上一篇: 含芷念 下一篇: 卿卿知我意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