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你比冬天先到(23)

作者: 韩肆夏 阅读记录

男生的声音清亮又富有磁性,夏时甚至能在声音里听出几分揶揄。

看来,所有人都误会她了......

苏忻意望着夏时赧然的神情,白织灯将她的脸照得雪白。

他的眼眸投射在淡黄色课桌面上:“不过说真的,那家伙最近在准备物理竞赛,可能没空恋爱。”

随后,苏忻意淡然一笑,将笔丢进了笔袋,干脆利落地从桌兜里扯出书包,准备抬脚走人。

“不是的,情书不是我写的。”

他听到寂静的空气里,她温柔又缓慢地吐出这句话。

“我......还没有写过情书。”夏时捏着自己的书包带,在明亮的白织灯下,微微将视线定在苏忻意抓握着书包肩带的修长手指上。

“是么。”苏忻意挑了挑眉,用似笑非笑的表情看着夏时。

他的脑海里骤然浮现出,很久以前,他亲眼看见有个小男生,穿过青草盈盈的草地,给夏时递了块巧克力和一封信的场景。

记忆里,年幼的他望着年幼的夏时,夏时犹豫了一下,见到了站在不远处的自己,很快低下头接下了巧克力和信,接着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原地。

那一刻,苏忻意只觉得胸中倏地升起一团难以言表的情绪,令他浑身觉得不自在与郁闷,在青青草坪上,他再也看不进任何书本里的知识。

他自嘲一笑。

曾经,他偶尔在小区里被人扯着袖子问错题,身为隔壁家的孩子,他悉心讲解,一度被冠名为“小老师”。

后来有一天,有个眉眼温柔的女孩子,也拿着本错题集来找他。

他于人群中一眼便瞧见了她,犹犹豫豫,害羞胆怯。

彼时,他未曾将一个眼神分给他,他是年级榜首的优等生,众人仰望的明月光,他和她并无关联。

那些能够被他教学的,往往是日常见过他和他外婆的,平日里说过三两句话的,其余人,他统统一概不理。

后来却也和夏时产生了些许交集,他这才发现她有多不一般。

某个暴雨滂沱的傍晚,他亲眼看见别人递给她情书,她欣然收下,他突然一反常态,撑伞截住放学归家的她。

雨珠顺着伞骨成串坠落,他骨节分明的手抢过夏时手里的粉色信封,素来温和的眉眼凝着寒霜:“夏时,谁准你收了别人的情书?”

从那时起,他们之间,有什么东西变得不一样了。

-

如今正值放学时间,窗边时不时路过三三两两的学生,他们中有人好奇地将视线探进竞赛班的教室。

苏忻意的眼神从夏时静如水的脸上略过,修长的手指蜷曲几分,将书包甩在肩上,轻笑道:“因为你是收情书的那一方。”

夏时紧紧抿起唇,没有说话。

收情书这件事她还依稀记得,人生中唯一一次收情书,来自于小学时期,有个特别可爱的男同桌,当时他俩玩得很好,可最后也随着她的转学,慢慢淡了联系。

“收下了,但是又拒绝了。”夏时缓缓道,她也不明白为何自己将结局说得如此清晰。

“算了,以后,不准帮人给我递情书......”苏忻意好像听见了内心紧绷的气球瞬间缓和的漏气声,他脚步轻抬,快步走出了教室,走廊上却不见了张雨泽的身影,“跑得可真快......”

“他先回家了?”夏时跟在他身后,从门口向外望去,长廊上寂寂空茫,唯有廊灯余下一星温度。

苏忻意转身,书包带甩出半个弧线,他突然弯下腰,脸庞正对着夏时:“是啊,不像某些人,末班车可不等人。”

夏时讷讷道:“末班车好像没这么早发完......”

他的身高比她高太多,俯下身后他看到女生长长的睫毛轻轻颤动了一下。

他刻意柔和了嗓音的力道:“刚刚我在讲台上问了王老师,上次作业最后一道题目的解法,他说有两种解法,都能快速又高效地直通准确答案。”

“而这道题,整个竞赛班里,数夏时同学解得最准确、最简洁。我都不知道,今天这道大题......解法还挺特别。”

夏时被他看得耳尖微红,她鲜少和男生说话,更没有这么近距离地说过话。这样的距离,她仿佛可以看到他眼睛里的熠熠微光。

“都是凑巧,都是运气,哪有一班的学霸厉害......”夏时学着张雨泽的口吻,将这种自谦发扬光大。

苏忻意的指尖无意识地转着手腕上的表带:“夏时,许多人竟小瞧了你......”

“我也就是数学比较强一些,其他成绩挺一般,还有,我的英语也不够好,如果学霸同桌愿意教我的话……”

苏忻意怔愣了会儿,嘴角扬起了一点点弧度,好笑地看着夏时,回想起几日前电视频道里正播放的男主台词:“是想让我当你的专属私教吗?”

“没......”夏时没想到苏忻意会这般回应,寻常的句子被他说得骇人,一瞬间涨红了脸,支支吾吾。

苏忻意凝神想了几秒:“教你,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要收利息。”

“我......我可以和你交换讲解,比如竞赛题。”夏时面色又恢复如水状态,耳尖却些微泛红,脑海突然蹦出一个想法,急忙说道。

“那就转来一班。”苏忻意吐出这句话之前还有些犹疑,转着表带的骨节渐渐露白,但他说话习惯了直截了当,当下也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毕竟——”他轻笑着的眼波漫过夏时的脸,“近水楼台,相互问个题目方便省事儿。”

夏时愣了几秒,却笑着摇了摇头:“十五班我呆惯了,如果以后能考上实验班的话,说不定能和学霸同桌分到同一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