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帝姬凶残[宋朝](161)+番外
提起名望和学识,从大宋东京城掳来金国上京的这批文臣们便进入了兀术的视野。
原本在金国备受鄙视的何矯、梅执礼等人终于迎来了曙光,听闻四太子为亶王子找老师,而完颜亶竟然是完颜阿骨打的嫡长孙,这可是能争夺皇储的关键人物,众人纷纷使出了十八班武艺。
治国他们不一定能行,但展示文学素养,绝对不输任何人!
那谁,礼部尚书康文菽,区区前辽文士,听说连进士都没考过,辣鸡一个!也就是比他们先被俘虏来金国,占了来得早的便宜,否则哪有上位的机会!
何矯等人极尽所能的蹦跶,康文菽看在眼里,反倒不生气,甚至他还有意配合了几回,和他们争论过学术问题,硬生生给这群新来的汉臣们拉起来了不少热度。
不是因为这些人来自大宋,使康文菽产生了好感。而是因他觉得如今的金国朝堂,还是不够乱啊。
有宗磐和宗望两方争夺储君位置的派系,还有宗翰立场不明的派系,三足鼎立,反而平衡了朝堂,倒不如再引入一股势力。而这些从大宋来的人天然会拉帮结派,有着根深蒂固的党朋思维。只要他们进入了金国朝堂,便会自然而然地鼓动起党争。
金国的一代们还活着的时候,或许看不出问题,二代,三代呢?
霍乱的根基已经种下,需要耐心地等待开花结果。……
第74章 南升北坠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方的气候逐渐转冷,农人们紧着时间,赶在十月里收割完农作物。
虽然今年的粮食丰收,燕云各地的百姓们却忧心忡忡,生怕战火席卷到自己的家园,但他们也没什么办法,只能私下里祈祷战事顺遂。
田野里翻动着土地的农人们休息时,坐在一起议论着外头发生的大事。。
“听说前线打到现在还没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安稳下来,唉。”
“咱们这里有小太尉镇守,金人又没有兵临城下还好些,燕山府那边境况好像很不好,十几万金军围在那边攻打。”
“辽国遇到金人都溃败了,大宋能撑多久?”
“辽怎么能和宋国相比,辽国的将领只知道卷铺盖逃跑和举白旗投降,官家来燕云时却将金国二太子打跑了!”
“可官家现在不在燕地这里,而是坐在东京城的皇宫里啊。”
刚刚还激烈讨论的人群突然安静下来,大家的脸上都有着忧虑,又有些麻木。
他们议论这些有什么用呢,金人打到这里的话,也只能流亡罢了。
只是官家之前在这里给大家分房屋田地,让人产生了更多的期盼。
不知是谁,低声说了句:“真希望大宋能打赢啊。”
是啊,谁不希望大宋能赢呢。辽还在时他们没有地可种,金人来时抢夺他们的家产杀死他们的亲朋,只有大宋官家赵芫给他们分了地。但凡有一点机会,百姓们都指望着赵官家赢下去。
西京城中的某处牢房里。
被人遗忘在这,关了不知多久的前任金国西京留守张浩,坐在牢房中能观看到天象的位置,一动不动。
金国的狗官神神叨叨的,看守牢房的狱卒对张浩这个状态已经见怪不怪。
但最近这段时间的张浩似乎情绪急躁了很多,常常在看完星星之后整夜在牢房里踱步。今日张浩又跑来扒着牢房柱子怼他们说想见大宋官家,吃酒的狱卒们自然懒得理他。
上回这个人如此急躁,吵着闹着要出去还是几个月前,他说大宋的帝星坠落,大宋药丸,快放他出去还能救西京城众人的性命。
结果呢,二圣确实北狩了,可他们武德帝姬阵前登基,兴仁府一战歼灭完颜兀术五万大军耶!
可见这神棍有点本事,但不多,自那以后他再说什么狱卒们都懒得理睬了。
“我有要事需要面见官家,求诸位通融向西京留守禀报。”张浩见狱卒们只顾着喝酒,更加着急,“我还有些金银财宝埋藏在地下,只要诸位帮忙通传,我就把埋藏的位置说出来。”
原本假装听不见张浩声音的狱卒顿时起身,“你有什么事要见大人?”
“事关大宋国运!刻不容缓!”张浩高声喝道。
狱卒对他的话半信半疑,不过既然张浩说可以得到他私藏的财宝,狱卒们便帮他跑一趟。
知府王安中接到狱卒递上来的话,十分无语,本不愿意理会。但想到这个人确实有点望气的本事,秉着某种小心思,还是让人将张浩带到府衙来见上一面,他要亲自问问张浩究竟算到了什么。
说起来,王安中还是赵佶派来的,当初来燕云问罪武德帝姬赵芫时,哪里想得到世道竟然变的这么快,一年不到的时间,换了三任官家。二圣北狩,小帝姬居然登上了皇位。
王安中他慌啊,他迷茫啊,自从武德帝姬登基的消息传来,他对镇守在西京的姚平仲放任自流了,要知道在此之前,他会时不时挑毛病给姚平仲找麻烦,想将他打压下去。
现在,他恨不得把知府位置让给姚平仲来做!
张浩说有事关大宋国运的消息要禀报,王安中就想偷偷听听看,在赵芫治理下的大宋运势怎么样,好调整自己的政治步伐。
见知府相公之前,狱卒特地将张浩收拾干净,于是等王安中见到人时,便是个精神奕奕胸有成竹的前西京留守,甚至因为有神棍滤镜在,还似乎多了几分仙风道骨。
两人一照面,王安中还没说什么,就见张浩快步冲到近前一把握住他的手,激动说道:“大人请告诉官家,张浩愿意归降大宋!给我个机会为大宋做贡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