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帝姬凶残[宋朝](253)+番外

作者: 巫医醉 阅读记录

一句没头没尾的圣喻直接给礼部尚书的脑子干懵了,什么个意思?谁从百姓中来,谁又到百姓中去?官家为何特地说这么一句话?其中必有深意。

从百姓中来,他礼部尚书肯定不是从百姓中来的,他家乃含山世家,几代为官。若一定要论,也是他爷爷的爷爷从百姓中来的。

到百姓中去,礼部尚书打了个激灵,官家这是在威胁他,可以随时使他变回贱民之身!

礼部尚书深深的恶寒了,要不要赌官家罢免他后,还会重新任用他?

他找来的盟友们,在研究完这句话后,同样深感寒意。

“李纲相公说的有理,国朝现在最终要的事乃是充盈国库,其他的皆可以暂且搁置。”

“正是,我看不如交给底下人去与那李清照对峙罢。相信文采上,我等的学生不会输给一介女流。”

“有理!有理!” 。

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甚至没有对骂的战争,在朝堂之外,在报纸之上,轰轰烈烈地开启了。

一开始,只是不明事情真相的士人学子们在报纸‘何为人哉’的题目下作答,而后投递到中央科学院里去。

随着下半月的报纸有选择性的刊登了数篇针对此题的政论解答出来,皆将‘人’的概念解析到了男女老幼尽为人的程度,礼部尚书等官员终于坐不住了,他们不傻,看得出来李清照这是在人为为她自己的学说造势,一旦追随的人变多,那么想将她的歪理邪说按下去可就费功夫了!

礼部尚书亲自收集各家学生和官员们的文章,派人送达中央科学院,请求刊登。

数百篇好文章,若能刊登一两篇,便可将李清照的歪理打回去。

若她利用职权,全数筛掉,*哼,便是亲自将把柄送进他们手里。

果然不出礼部尚书所料,紧接着一期的报纸,刊登上了反驳的文章。 。

“听说了吗?大宋报刊上打起来了!”

“听说打的十分激烈,支持‘士则为人’与支持‘生则为人’的文章在同一个版面互相讥讽嘲弄对手!”

“用词之犀利,若叫我听了,恐怕恨不得当场自刎。”

“啧啧,骂的太脏了!”

街头巷尾对这场新颖的文人笔战关注度前所未有的高,毕竟,这可是实时放送给大众看的,比之过去文人之间的骂战可精彩的多。

议论的人多了,大家便真心讨论起其中的文章。

实话说,礼部尚书派出的文人,自然笔力了得,将死的说成活的、坏的说成好的不在话下。

然而和他们对峙的人,亦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这部分文章作者大多为郁郁不得志,但脑子很好使的读书人,现在有个天上掉下来的机会,帮他们打出名气。那么,无论如何,都必须打赢这场战争了!

你从道德层面驳斥我破坏国家长治久安,我就从道德层面抨击你自私自利权欲熏天,害怕有才能的人展露才华,将尸位素餐的你顶替下来。

你从‘士’智慧高于其他阶层的人来论证‘士’才是国家之根本,我就从古今之腐败的邪恶士大夫们的实例来讥讽你以偏概全。

你射一箭,我必还你两箭!

双方很快打出了真火,拉扯亲朋加入阵营,开拓战场。

对谁才是‘人’、才是国家根本的辩论声音沸反盈天,连遥远的邻国都开始围观起来这场声势浩大的笔杆子战争。 。

阴暗的书房里,几个从金国回来的臣子聚在一起。

梅执礼说:“瞧瞧东京城的乱象,真不堪入目。当今官家实不为人君,我看,是时候行动起来了!”

其中一人应声道:“腊月十八这日,宫中举办宴席,最是方便我们的人混入其中。”

“那便请康王殿下安排皇城司的侍卫混入皇宫,太上皇的侍卫会策应他们的。”

“一旦事成,便立即推举康王登基!不可让在外的武将有反应的时机。”

“届时,我等从龙之功,当位列三公矣!”

一群人说着忍不住大笑起来互相恭维对方即将位极人臣。

………………

第116章 过渡

报纸上的‘人’本、‘国’本之争,愈演愈烈,卷入其中的名士人数每日都在增加。这场‘战争’几乎将全国的视线都吸引了过来,偏远地区的报纸价格甚至被炒作到不断飙升,甚至因此衍生出了报纸倒爷此类新职业,专门从东京城抢购报纸,倒卖到偏远的各大州城,一份报纸的身价翻出百倍。

更别说,那些走私到周边小国售卖的商贩,赚取的利润翻上千翻都有世家贵族抢着买入。

最妙的是,报纸这东西,它每个月都出新的,一期内容比一期内容劲爆!买到它的有钱的读书人看来,那是一期都不能断。断了一期,可就错过了重点!

这不是巧了,更方便了倒卖的商人进行价格操纵,只要说运输过程中一部分报纸损毁了,那么缺少的这部分,自有人争相出高价‘竞拍’。

作为有‘后台’的商队,张俊第一个嗅到了商机。

旁的商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抢购报纸,张俊却不必,他有官家号令,只和印刷厂子打声招呼,每月的报纸自会为他挪出一份,专门秘密运送到官行里头,随着各种货物,销往各国。

且说,文人们的笔杆子战争虽是进入了白热化,但因为战场严格限定在了每月两期的报纸之上,一时间,现实当中竟然平和了许多。

朝廷中经济运作的部分,赵芫已经做了安排,交由李纲、韩离素等人进行决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