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帝姬凶残[宋朝](286)+番外

作者: 巫医醉 阅读记录

听到的人皆顺手买下一份报纸,看清新闻内容后露出‘沉痛’的微笑:太好了终于驾崩了。

祸害了大宋百姓几十年的太上皇,终于升了天。以后就在天上呆着吧,千万别下来祸害苍生。

宣武三年二月,太上皇赵佶殡天,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同月,祭祀明堂、圜丘,大赦天下。

第132章 西夏求亲

东京城的这场动荡,随着各国前来庆贺新年的使者归国,消息也随之传递开来。

太上皇造反本是一件丑闻,按照朝堂里诸位相公的想法来,理应全面封锁消息避免外泄,使皇室沦为笑柄,也避免大宋的朝堂局势被敌国刺探。

奈何当今的赵官家一点‘危机意识’都没有,竟未派出任何势力封锁消息传播,殿前司、侍卫禁军乃至皇城司抓人的行动正大光明,理由充分、证据充足,丝毫不避讳百姓的眼光。

不仅民间对太上皇失败的造反案件津津乐道,连诸国亦有幸灾乐祸的意思,别的国家没那个实力笑话就不谈了,隔壁金国听闻此事,其摄政王叔完颜兀术居然舔着脸写了封祝贺信,大张旗鼓地交由使者蔡松年送来东京城。只要听过完颜兀术信上所写内容的人,都能想到他写这封信的用意。

信中所谓祝贺,全在阴阳赵芫的手段果决狠辣,如何效仿唐太宗断绝亲缘,如何利用瘫痪老父造反案排除朝堂异己,

说白了,完颜兀术自认为看穿了赵芫,写这么一封信根本目的在于破坏赵宋皇帝与朝廷、民间的互信。瞧瞧,你们官家既无父女之情,又无君臣之义,她根本不是什么好人,私底下阴谋手段样样都来的。

他觉得自己这封信的一定能在宋庭掀起风浪,即使没有达到挑拨离间的目的,惹得赵芫恼羞成怒也是件好事。只要留下动荡的种子,总有一天它能发挥出相应的作用。但他完全想不到,赵芫是一点儿都不在乎啊。

蔡松年当众朗读完祝贺信,当场就被赵芫批复‘谣言’俩字,殿前司将人拉下去揍了一顿,然后赵芫根本没再管这件事。后续舆论处理交给了大宋军事报、时事报,文人学子们激情分析金国摄政王叔的思想意图,将完颜兀术从小到大的事迹扒了个底朝天。并针对金国此次皇位更替进行了长篇分析报道,推理金国变故的内情。

完颜兀术一个人的恶意揣测,哪里比得上一群笔杆子痒痒的文人学子的恶意揣测。后来收到十几份连载报刊的完颜兀术,差点念头堵塞,道心受损。

他不怕宋国官员、学士对他口诛笔伐,也不怕他们憎恨大金。宋国文人没这么做,反而一本正经地解刨他的行为和心理,对他,对金国进行全方位的抽丝剥茧地解构。其中揣测推理竟多数符合现实。

这样的文章,被印刷了无数份,散布在无数大宋官民的手里。这才是完颜兀术心塞的点。继军事上战败之后,心理战、舆论战又输了啊可恶!赵芫啊赵芫,难道就当真是他完颜兀术跨不过去的大山?!

完颜兀术:不,我还年轻,还有漫长的时间可以努力!我还会回来的,赵宋的官家!

另一头,西夏使者带着赵宋东京之变的消息回到兴庆府,国主李乾顺接见他时事无巨细地询问他在东京城所见。

金国三太子完颜宗辅带着大军发疯似的在他们边境烧杀抢掠,李乾顺一方面要与金国进行周旋,质询他们无故攻打西夏的原因,要求金军退兵,另一方面则不得不关注起赵宋的朝堂,如果事到临头了,他西夏说不得要向大宋低头,求一份庇护。

使者一一复述,并奉上过年期间在东京城购买的报纸,上面记述了太上皇谋反案的侦办过程。外人足以从中窥见大宋朝堂激烈动荡的一角。李乾顺不由叹息,“宋国朝堂动荡,抽不出手来。我们要独自面对疯狂的金国了。”

国相梁乙逋提醒他说:“就算宋国有余力出手,我们能拿出什么报酬呢。”

西夏和宋国之间多年来的边境纷争,一直都在于战略要地河西走廊,若说大宋丢了河西走廊如同失去一臂,西夏丢了河西走廊便是失去一腿。这样的重地,李乾顺无法拿它来当做筹码。

“或许我们还可以再试试与金国交好。”李乾顺幽幽地说道,“对我们来说,最好能同时与金国和宋国交好,他们两国有血海深仇,应该都需要一个忠诚的盟友才对。”

“国主如果能求娶一位金国公主,困难或许可以不攻自破。”过去西夏被赵宋打得嗷嗷叫,内忧外患的时候,正是李乾顺向辽国求娶宗室公主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借公主之力剿灭了太后余党,又借辽国亲家震慑了赵宋。一举两得。

如今西夏无后无储君,若以王后、储君之位许给金国,或许能继续绝处逢生。

李乾顺君臣们商议许久,终究是抵挡不住金军越来越疯狂的攻势,一面加紧支援边境,一面急急派出求和的使臣。

-

“和亲?”

金国。新帝完颜亶接过摄政王叔完颜兀术递给他的国书,看清里面字字诚挚的内容,诧异道:“夏国正在和我们的军队作战,怎么大战当前,他反而来求亲?”求娶敌人的公主,这操作也太……

“他想是要和咱们议和。”完颜兀术负手站在龙椅旁,指点年少的新帝,“这封国书恰恰说明,夏国在我们的大军面前不堪一击,夏国国主已经露怯了。如此,我们更不可放过夏国这块鲜美的羊肉。”

“那,朕现在回绝他。”闻言,完颜亶从善如流的准备拒绝掉和亲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