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帝姬凶残[宋朝](296)+番外

作者: 巫医醉 阅读记录

............................................................

金国要效仿中原举行科举一事没有引起多大的风浪来,但是金国皇帝在上京城大喇喇册封出衍圣公2.0,可就捅到马蜂窝了。大宋的文人们个个怒气值拉满,气的螺旋升天。衍圣公,那是你一个野鸡政权能册封的吗?

这是道统之争、国本之争!隔壁的野蛮人在和我们争夺华夏正统,争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称号!打仗,必须打仗!

一时间民间主战的声浪此起彼伏,文人们天天在报纸上投稿,呼吁朝廷的军队给金国颜色瞧,要求金国取消册封伪衍圣公。

因为积极避难而免于被掳走的这一代衍圣公孔端友更是亲自下场登报和‘北衍圣公’切割关系,更怒斥金国皇帝长得丑想得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让对面的孔氏族人如果还知道礼义廉耻四个字怎么写,就赶紧自绝以谢天下,不准其抹黑先祖遗臭万年。

衍圣公带头下场开骂,各地的文人更加群情激奋,不仅天天写诗词辱骂金人野蛮无耻,还有一群年轻文人提着剑就往燕云跑。

在家实在呆不住了,必须上边塞去干架!不干架念头不通达。

什么?宋金停战协议还没撕毁,没架打?官家糊涂啊,现在正是反击的关键时候!

镇守在边塞多镇的岳飞、韩世忠几人莫名其妙就发现军队里多出一群文学素养很高的新兵蛋子,天天望着边关迎风流泪,哭诉何时才能为中原讨回公道。

天天收到催战诗词的岳元帅也是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写信给赵官家:官家,要不咱们打一波金人爽爽?

第138章 君臣分歧

士林间的求战声浪一直传得沸沸扬扬,但是朝廷却是一副纹风不动的姿态,叫底下的文人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管当官的还是在读书的文人,大多都沾亲带故,有点裙带关系,不少中枢的官员都被这个师兄弟那个门人询问过朝廷准备什么时候对金国出兵。

什么时候出兵?

赵芫翻看奏折一看,又是问这事的,不懂得打仗的官员现在整天琢磨着怎么指挥对金作战。

“官家,若我们陈兵边境,正好解了西夏之危。”吴俞在旁边整理了把堆成小山的奏折说道,“西夏那边,韩相公说要再等一等,所以咱们这回是不是得忍下这口气?”

“各地的财政才刚刚好转,现在和金人开战,得不偿失。而且为个衍圣公的名头,叫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更加不可能。”赵芫烦恼地敲敲额头,“但是各地学生的怨言也不能放着不管,容易叫他们寒心。”

正好,李纲,张叔夜,韩离素几人应召入宫来了,赵芫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几位相公,让他们想想办法解决此事。反正她当官家的,只负责下达命令,怎么达成目标还是交给下面无数个聪明的脑袋。

此事,几位中书省相公早已看在眼里,现在提到明面上,李纲也做足了准备,从怀里掏出户部呈上来的折子,“官家这里是户部记录的国库今年税收,以及对外各项支出。请您过目。”

赵芫翻看两下,里面记录的内容她心里大致有数,官方商行的开办和北方耕地的复业大大提升了如今的国库收入,但是,这些数目要用来维持整个国家系统的运转,以及各地军队骑兵的培养就显得很渺小了。

追根溯源,还是得怪俩菜鸡,要么打仗把军备白送对面,要么打仗把国库赔给对面。

李纲拱手:“虽然依照民间的诉求立刻出兵攻打金国,可以出一口恶气,甚至臣相信以几位元帅的能力定然能打胜仗。但两国战争非一时之得失,开启战事容易,结束战争难。”

“若我们与金国只在边境打上一场战役,不论输赢对我们都没有实际助益。但若是冲着灭国的目的打仗,非三五年十几年的时间不可,这样的话,就不能只图一时的意气用事。”

赵芫点点头,“对金国开启大规模作战,现在不是时候。但也不能令金国太得意忘形,影响我方士气。叔夜相公,西夏的局势如何?”

张叔夜道:“完颜宗翰的大军撤至河套一带,尚没有新的动向,看似满足于现状,不过金军时常向西夏进行金银勒索,臣看西夏朝廷无法长久支撑。西夏国主想必也很清楚如今的困境,正在联合各地的军司重新布防。”

西夏能打仗的将领还是有的,赵芫琢磨着西夏和金国的第二轮会战开启可能不会拖太久。国朝这边又不能对金国的嚣张一点表示都没有,思来想去,不如从西夏入手,想到这里,她对几人说道:“朕打算派商队入西夏,用粮草辎重交换良马,既能在物资上支援西夏,又能缓解我朝战马缺口的问题,诸位认为如何?”

“这……是否显得我天朝有点小家子气?”

“免费是不能免费的。”赵芫斩钉截铁,“过去大手大脚给动辄‘赏赐’诸国的恶习需要改正,咱们自己的老百姓辛苦耕耘经营缴纳的税银不能平白送给他国。”

“官家,自然不是平白无故支援邻国,西夏若能拖延住金国大军,可以为我朝安稳发展民生和军备争取时间。”

赵芫暗暗摇头,这群人还是大手大脚习惯了,太看重脸面,即使她提出的实际上属于双边贸易,只不过贸易的商品比较特殊,披了层支援的皮子美名其曰支援。但似乎,正是将赏赐、支援变换成了交易,才使他们不太能接受。

“朕问你们,一个富翁快要渴死了,他不缺钱只缺水,而朕缺钱不缺水,朕应该白白给他供水吗?”不等几人回应,她直接道,“若按照高高在上的圣人思维来看,朕应当主动提供水源给富翁,这样他就会感恩戴德地送上金银,如此方可称为一桩美谈。但美谈之所以是美谈,正因为其稀缺性,在现实当中很难普遍存在。更大的可能是富翁只回报一句口头感谢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