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帝姬凶残[宋朝](80)+番外
现在宋军第二次入主燕山府,必须用怀柔的手段安抚留在本地的百姓,而安抚,也是需要策略的。一门心思的怀柔不一定有效果,但威压在前令人心生畏惧,怀柔在后秋毫不犯反而多有助民之举才能使人产生好感。
强者怀柔大义,总更容易被感恩戴德的。
赵芫带人声势浩大地在城内转了一圈,才回到府衙,郭孝友恰好收拾完本地卷宗,请赵芫来书房边喝茶边查阅。
每个地方都有本地的官僚体系,而除了官僚体系,还有更加不容忽视的另一股力量——本地豪绅。
“燕山府经历多次劫掠,豪绅们要么被屠杀劫财,要么归服金国举家东迁去了,如今倒是清净。”
赵芫摇摇头,清净是个好听的说法,事实上她今日巡城便见偌大的燕山府十室空之**,大部分原住民要么死在了战火里,要么被迫东迁,只留下死都不愿迁徙的和老弱病残的在城里终日惶惶迎接宋军的到来。
当务之急得补充本地百姓,重新建立起安稳的社会秩序。
想到这,赵芫翻开其他州的卷宗,比起燕山府,其他州归降得更加丝滑,当地的官员和豪绅并未经受多大的打击,其中不乏名声远扬的豪绅之家。她点了点涿州卷宗,时氏,财产丰实闻名乡里,常在大荒之年开仓济贫。卷宗中记载时氏家族有个很有才能的子弟叫时立爱,辽太康九年的进士,官至节度使,现在闲赋在乡里。
单看履历,这是个在辽当官时刚正不阿、不屈从权贵的好官,郭孝友见了也说此人可以召来做官。
但赵芫还是摇头,时立爱引得她瞩目的不单是他漂亮的履历和名声,还有他主动归降金国的事迹。
主动降金,只这一点,赵芫就绝不能叫此人继续为官。她单独点这份卷宗出来,就是要告知小郭老师,“主动降金者永不录用,其家族子弟亦不得参加科考,我要将此条办为铁律!”
郭孝友诧异不已,若降金便不用,这燕云地区的文人恐怕就没得可选了,他说,“此举恐遭怨怼。”
“我只说主动降金者不用罢了,非主动者就如常人待之。”赵芫道。
郭孝友应诺。
小郭老师就如同自己的左右手,赵芫希望他的思想能一直和自己保持在同一频率,仔细解释道:“我的想法老师一向知道的,有朝一日辽国满足不了女真人劫掠的欲求,南下便是必然。而那时,若地方上、朝堂上都是时立爱这种人的话,大宋说不得会一夕倾覆。”她说,“听闻时立爱在燕山府当副留守时,完颜阿骨打只花了五天时间就攻下了这里。燕山府所有官员跪在城门外的地上,恭敬迎接女真人入城。”
赵芫如此解释,郭孝友瞬时明白了,起身郑重地说:“帝姬所思长远,次仲现在明白了,定会严格筛选燕山府官吏人员。”
“不仅仅在燕山府,其他几个州有过主动投降经历的官员全都给我记下,这种人一旦金人南下,必第一个开城门背刺大宋百姓。”大宋朝廷里最大的祸害便是这群平时瞧着忠义的秦桧们,她微微眯起眼,危险地说,“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小郭老师,真到了那个时候,我的刀会先一步斩下背叛者的脑袋。”
嫉恶如仇不外如是,十岁的孩子,行事风格冲动直接一些可以理解,他刚入朝堂时又何尝不嫉恶如仇。郭孝友默默地表示赞成,上司性情率直问题不大,只要大的方向正确,小细节便由他来润色,这是谋士、下属存在的意义。
武德帝姬和郭知府入燕山府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府衙中休整三日,那两千天武军士就护卫在官衙内外,且还每日轮值骑马巡城,仿佛毫无缝隙地衔接了本地守卫职责,娴熟得叫人几乎看不出他们是刚从千里之外的东京城来的外地士兵。
本地的百姓们从第一天的惶恐不安,到第三天,一天看天武军士来回巡城七八遍,慢慢便明白这些威武的军人真的是来守城的,他们不会劫掠伤害自己。甚至几日后,那位自称天武大将军的小帝姬派人在城中张贴榜文,告知全城百姓,因为燕山府的原住民大多被东迁,空置的房屋和土地甚多,现在官府要为留下来的百姓发放福利,在新迁入宋人之前,为每家每户重新划量房屋、田亩,所有房契田契都由官府记录在案,绝对真实有效。
榜文张贴出去,城中安静如鸡,似乎百姓们根本不识字一般。于是赵芫叫魏无双带人边巡城边举着榜文大声念出去,然而燕山府的百姓依旧躲在家中,只悄悄望着街道上威风凛凛全副武装巡城的骑兵。
“连分房子分田地都不感兴趣?”赵芫不相信。
魏无双带人连续宣传七八日,终于,那个叫张觉的守将前来拜谒。壮硕如小山的中年男子大马金刀坐在官衙厅堂上,见到郭知府过来起身微微拱手便又坐下,声音如同洪钟般:“相公,官府是否要为百姓分地契田契?”
郭孝友:“正是。”
“将地契田契分出去,若有朝一日东迁之人回归燕山府该如何?”张觉瞪圆牛眼。
“本官保证来燕山府的百姓人人有房住人人有田耕。”帝姬厌极燕山府主动投降的豪绅与官员,首先充公的就是这些人家族的土地,“单豪绅和官员们的房产地产分给百姓们便绰绰有余。”
张觉哽住,他深恨金国强迁燕云百姓,因此投降了宋国,现在宋国的官员要用投降金国的官绅土地分给如今的燕云百姓,他实在矛盾的很,说不上到底好还是不好了,只觉得宋人果然诡计多端,竟能想出如此法子来收买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