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城(104)
荣茵应了声,明显有些疲惫:“雨声嘈杂,扰得人无法安睡。”
“奴婢也被吵到了。”陈妈妈心知肚明笑了笑,“夫人不必多心,七老爷忙起来歇在书房是常有的事,您未过门之前,他大半时间都在书房里呢。况且今日七老爷还要上早朝,起得早呢,也是怕打扰您睡觉了。”
荣茵用凉水敷了会儿眼睛,消肿了才带着陈妈妈和琴心往松香院去给陆老夫人请安。
回来路过梅林,荣茵无意往里边瞟了眼,似乎看到后边儿还有一座宅子,青砖黛瓦的院墙隐藏在梅树的枝叶中。成亲第二天陆听澜带她游园时并未经过这里,于是疑惑地问陈妈妈:“那是个什么宅子,怎么看起来没有人气的样子。”
陈妈妈迟疑道:“……是先夫人的院子,自先夫人病故后就上了锁,一般没人往那儿去。”
算起来也快四年了。荣茵默了会儿又问:“她怎么住在这里?”梅林太安静了,周边除了树什么都没有,实在不太像人住的地方。
“这是太夫人安排的院子。”陈妈妈答道。
荣茵微不可闻叹息一声,小陈氏的院子离松香院最近,陆老夫人一开始就是想培养她当宗妇的,听闻她也是书香气很浓的一个人,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就跟杨莺时一样,满腹诗书。
以前小陈氏可以说是京城闺阁小姐最艳羡的人,荣茵在宴会上没少听人提起她,可渐渐的羡慕变成了讥讽。再听人们提起,都是在说她如何被陆听澜冷落,终日郁郁寡欢。没想到这么年轻就香消玉殒了,去世时也才二十五岁。
陈妈妈知道外界一直都在传小陈氏的去世与七老爷有关,再看荣茵怜悯的神色,想必已然全信了,想了想还是决定把内情说出来:“夫人,有些话本是七老爷下了命令不许说的,但奴婢不想七老爷背负恶人之名,还是决定说出口。”
荣茵见她说得认真,正色道:“你说,我听着。”
陈妈妈虽不是陆听澜的乳母,但也算看着他长大的,这么多年一直在他身边做事,受过他不少恩惠,不忍心荣茵误会他,夫妻二人离心。
“先夫人是太夫人去保定探亲时相中的,陈家为了亲上加亲,看出太夫人的心思便主动提出结这门亲事,太夫人心里欢喜,也就应了。可是陈家人没说实话,先夫人是定过亲的。”
说起来也是老生常谈了,与小陈氏定亲的男子后来家道中落,陈家觉得无利可图就提出退亲,转头与陆老夫人商定了亲事。小陈氏嫁过来后心里一直装着那男子,对陆听澜也较为冷淡,那会儿陆听澜刚入仕,一心都扑在了官场上,还以为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对此也不以为意。
后来那男子不知道从哪儿得的消息,买通了小陈氏身边的丫头,经常与她通信,嘘寒问暖。时日渐长,小陈氏更是觉得辜负了心爱之人,心里积郁,开始回避陆听澜,连他外放汝宁府都称病没有跟随。
不想那男子早有打算,拿着二人的来往的信件找到陆听澜,要他为自己安排官职,否则就要昭告于天下,让镇国公府颜面扫地。陆听澜使了手段,此后再也不见那男子拿此事来威胁,小陈氏知道后,这才看清楚自己日思夜想的心上人竟是在利用自己,心里悔恨不已。
第63章 书房书房
陆听澜为了陆陈两家的颜面并没有追究此事,只是对小陈氏更加疏远了,但也没有苛待她,也嘱咐过知情的人不要将此事说与陆老夫人知道,不想让陆老夫人愧疚,也维护了小陈氏在陆家的体面。
小陈氏后来追悔莫及想再去讨好陆听澜,但正逢老太爷去世,镇国公府风雨飘摇之际,陆听澜忙得脚不沾地,几乎不怎么回后院了。小陈氏别无他法,又跑到陆老夫人面前哭诉,老夫人不知内情,还一味地训斥陆听澜,他也不解释,皆默默地受了。
小陈氏终日惶惶不已,怕被陆家休弃,又被陈氏一族施压,便张罗着要为陆听澜纳妾,做着去母留子的算计,自己仍可以稳坐陆家宗妇的位置。陆听澜听说后第一次对小陈氏发了火,陈妈妈至今仍记得当时的情景。
大雨滂沱,陆听澜才从松香院知道了此事,冒着大雨来到梅林,他嘴角紧抿,眼里尽是狠厉。他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违抗不得,负了心上人嫁与我不是你的错,我不会因此追究于你。可你当断不断,仍与他人藕断丝连,险些令陆府蒙羞,毁陆陈百年情谊,如今更是非但不思己过,还为一己私利意图利用我母亲逼我、迫我、把控我,视她人性命为草芥,一心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心思之恶毒,德行之浅薄,实在是令人不寒而栗。”
小陈氏自己心里本就有鬼,被陆听澜一番正言厉色说得羞愧交加,再加上之前的积郁成疾,就此病倒了。京城有名的大夫都找来看过,可身体还是每况愈下,最后含恨而去。
荣茵听完沉默良久,原来竟还有这样的内情。她看向陈妈妈:“为什么要跟我说这些?”
陈妈妈屈身答道:“虽然您嫁进来时日尚短,但七老爷对您的爱重奴婢看得分明,奴婢希望您不要误会七老爷,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小姐,小姐。”绿荷几步奔进听雨轩,见杨莺时倚在小窗边做女红,一把夺过绣绷放下,兴奋地道:“奴婢打听到了,昨夜陆大人没有回后院,独自歇在了前院书房。”
“当真?”杨莺时激动地抓住绿荷的手臂。
绿荷笑着点头:“宋妈妈告诉我的,还能有假?连太夫人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