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满城(90)

作者: 闲闲万春 阅读记录

荣茵回去后念了一天的经,饭食都不曾用,只喝了少许的熟水。

入夜,琴心伺候荣茵梳洗,悄悄拿出一个锦盒来,含笑道:“这是姑爷叫人递进来的,姑娘打开看看。”

荣茵皱皱鼻子,无奈地嗔怪道:“琴心,你怎么也打趣我!”还没成亲呢,竟也不害臊地开口叫姑爷了,要是让别人听见,还以为她等不及要嫁了。

锦盒不大,方方正正的躺在荣茵手心,她小心翼翼地打开,是一个青花墨玉的玉镯,色重质腻,紧致温润,边缘剔透,一看就知道不是凡物。玉镯下面还压了张字条,徐徐展开,只见上面用馆阁体写了四个字“生辰喜乐”。

这四个字犹如重锤,一拳又一拳地砸向荣茵的内心深处。她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收到过生辰礼了,好像自父亲去世后,她就失去了庆生的资格,所有人都在这天视她为不祥的,畏惧她、躲避她、憎恨她,连她自己也这么认为。刚到道观时,琴心还会为她煮一碗长寿面,可她觉得自己不配,之后琴心也不敢再提了,每年生辰这天都只缅怀父亲。

她以为没有人会为她的生辰欢喜的,或许陆听澜只是不知道呢,不知道今天也是父亲的忌日,不知道父亲是为了给自己过生辰才去世的,他要是知道了会不会也觉得自己是不祥的呢?荣茵突然就撒开了手,锦盒掉在地上。

“姑娘,您怎么了?”琴心惊呼一声,连忙捡起来,还好冬日在地上铺的地毯还没撤,玉镯没有摔碎。

心中的悸动戛然而止,荣茵撇过眼:“你把玉镯收起来吧。”

五月一过,婚期越来越近了。

六月,镇国公府的聘礼接连不断地抬进荣府,荣府也张灯结彩起来,四处挂上了红。荣茵心里的紧张再也按耐不住,连着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她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就要嫁给陆听澜了嘛?好像还什么都没有准备好呢!为了获得他的庇护,开口要嫁他,对镇国公府却一无所知,前路茫茫,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荣府也越来越热闹,族里的宗亲接到请帖陆续上门来贺喜了,荣茵被王氏领着整日都在宴息处见客,空闲下来又要试穿嫁衣,忙得脚不沾地。

亲迎前一天的下午,荣茵终于得了闲,带着琴书和琴棋在院子里清点花盆。开春以来她种了不少的花,想着放在栖梧堂里也没人管,便打算选一些带去镇国公府,让琴书和琴棋把花盆边上的泥点都擦干净,等下让外院的人来搬去和嫁妆放在一起。

等搬完,栖梧堂一下子就空了许多,原本逼仄的院子只剩下了墙角的丹桂。荣茵坐在丹桂树下发呆,她以后得被人叫做陆荣氏,荣府再也不是她的家了,以后没有必要她也不会再回到这里来了,不回来也好,没有人盼着她回来。突然就很想去小花园看看池塘里的荷花,现在是不是已经铺满了整个池塘,她就要出嫁了,母亲怎么还不来看她呢。

吃晚膳时,王氏又派丁香来把她叫到了宴息处,请的全福人和喜婆到了,她要去认认人。

一天很快就过去了,荣茵躺在床上好久都没睡着,脑子里闹哄哄地全是明日成亲的事。后半夜有猫跳到了房顶上,踩着瓦片窸窸窣窣地响,荣茵听着这声勉强睡过去。辰时,不知是谁打翻了铜盆,刺耳的声音划破了黑夜,荣茵忽然睁开眼,天还未亮,外院处却已经热闹起来了,是大厨房在准备今日的筵席。

荣茵翻过身,扫帚在青石板路面刷过,越来越远,鸟儿叽叽喳喳地叫起来,扑棱棱地扇动翅膀从这头飞向另一个枝头。外间亮起了烛火,琴心和范妈妈捧着热水进来。

“范妈妈?”荣茵翻身坐起,期盼地看着她。

“哎,姑娘别急,夫人带着全福人在外间等着给您梳头呢。”

荣茵含着泪笑了,母亲来了就好。

待琴心服侍荣茵换上了嫁衣,全福人领着好几位娘子进来给她梳妆打扮。全福人是荣家宗亲里的赵婆子,她双亲俱在,儿女双全,丈夫还是书院里的教书先生,年轻时中过举人,在荣家一族里也算德高望重。

赵婆穿了一身绛红色褙子,进来先夸了荣茵几句,再用两根丝线绞合着为荣茵开脸,笑着对一旁等着上妆的娘子说:“姐儿的肤白,等下脂粉涂薄一点。”开完脸,才接过青檀木的细齿梳为荣茵梳头,边梳边唱吉祥话:“一梳梳到尾,二梳举案齐眉,三梳儿孙满地,四梳金玉满堂……十梳夫妻两老到白头。”

唱完赵婆子熟练地替荣茵盘发,一旁的娘子静静地捧着凤冠等着。凤冠是镇国公府送来的,海棠并蒂鎏金累丝金花凤冠做工复杂考究,围观的众人纳罕不止,也不知道这么短的时间是怎么做出来的。

荣茵愣愣地看着菱形仙人纹铜镜里的自己,涂抹了胭脂水粉,脸白得跟墙皮一样,眉毛斜飞入鬓,嘴却红得像火,这样真的好看吗?

阳光照射在槅扇上,亲迎的队伍已经到了大门,热闹声一浪高过一浪,传到屋子里来。

荣蕴和荣荨这时过来送她,再陪她说说话,她二人都是前一天晚上就回来住下的。荣茵见荣荨面色红润,穿的戴的也比一般人家要好,想来在将军府过得不错,也就放心了,对着她笑了笑。

不一会儿奶娘抱着华哥儿进来送别荣茵,华哥儿已经三岁半了,长得虎头虎脑的,很得荣江的看重,兰姨娘更甚,轻易不离他的身。荣茵奇怪地问奶娘:“怎是你来,兰姨娘呢?”

“回三小姐,姨娘身子不舒服,正卧床休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