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宠妾灭妻?主母携权宦炸翻侯府(44)

作者: 雨竹 阅读记录

一个青绿色衣裙的小丫鬟走进来,恭恭敬敬跪下行礼:“奴婢是锦姨娘身边的绿绮,请少奶奶安。”

“你家主子还好吧?深夜叫你来此,有什么事?”沈兰若开门见山问道。

绿绮哭丧着脸:“少奶奶,蒹葭苑失火了!我们问了家丁,说是三小姐一口咬定锦姨娘的病传染给了她,要把咱们的偏院一把火烧干净呢!可咱们整天跟着锦姨娘,也好端端的啊!这分明就是污蔑!”

沈兰若挑眉:“你是打算让我去给你们争辩一二?”

“不敢不敢!只是咱们的偏院烧得面目全非。锦姨娘派婢子来问问少夫人,能不能冒昧搬来幽兰苑暂住几天?”

“行啊!”沈兰若答应得干脆,“现在就搬吧!”

“真的?”绿绮没想到这么顺利,一时愣了。

“当然是真的!我这东厢房一直空着在。你们动作快点!带些自己的被褥衣物来就行,其他东西我们这一应俱全。”

“好,好!多谢少奶奶大恩大德!”绿绮说完,一溜烟跑去准备了。

沈兰若心情愉快,正愁着找什么理由躲谢书黎呢!这不,现成的理由就来了!

一个时辰后。

谢书黎洗完澡神清气爽,回到房间一看,愣住了:人呢?

外间的小丫鬟一边忙着搬东西,一边隔老远回道:“侯爷有所不知。蒹葭苑失火了,锦姨娘临时搬了过来。锦姨娘本就身体不好,这次又受了惊吓,少夫人去东厢房给她看病去了。

“走之前,少夫人说夜深了,来来回回的怕吵到侯爷,所以今晚就住东厢房那边了,希望侯爷好生休息。”

“锦瑟……”谢书黎皱起眉头,一脸恼火,“你来得可真是时候!”

“侯爷若不嫌弃,不如就让婢子来伺候侯爷就寝吧!”秋香走上前,声音甜腻似蜜糖。

谢书黎转头一看,烛火跳动下,这丫鬟双颊飞红,满眼柔情,很是勾人。

方才洗澡时他就忍不住上手了,那饱满的雪白,纤细的腰肢,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心中的不满顿时消散了,伸开胳膊,由着秋香给他宽衣解带,滚上了沈兰若的床。

烛火渐熄,一室生春。

东厢房里,沈兰若和锦瑟早早地熄了蜡烛,上了床。

如水的月光倾泻下来,显得夜色格外静谧、安宁。

锦瑟却完全没有睡意,侧过头,看沈兰若也没有合眼,便聊起天来。

“少夫人,我好害怕。我先前已经抱了必死的打算了,可是刚才,看到火突然蹿起来,那么高,我还是怕了。

“你说,我这样的人,能有什么办法,在侯府里活下去么?”

第38章

锦瑟看好少夫人

“你当务之急是把身体养好!”沈兰若想都不想回道,“明天我去和许氏证明,就说你恢复得很好,已经不会传染别人了。”

“多谢少夫人!”锦瑟心下稍安。

顿了一会儿,又小心翼翼地问:“我能一直住在幽兰苑吗?三小姐她……肯定容不下我。

“这次要不是一早就从少夫人这里知道了相思泪的事,我的丫鬟又心细,发现了三小姐送过来的香料有问题,我及时调换回去了,还不知道我要变成什么凄惨模样呢!”

沈兰若一愣,原来是这样!

当即回道:“只要你愿意,当然可以!今天中午我就跟许氏说了,让你搬过来,可是谢晴柔不乐意。

“这事也怪我!我原以为她怀了孕,至少要等在外面把孩子生了才敢回来,没想到这么快就黏着谢书黎回来了!早知道这样,一开始就不该让你住蒹葭苑。”

“少夫人千万别这么说!”锦瑟急道,“三小姐急着回来,是因为我知道得太多了,偏偏又成了姨娘。

“归根结底,这事还是因我而起,我只求不要连累少夫人。对了,我昨夜给你的东西,你看了吗?”

漆盒底下压的那张纸!

沈兰若有些不好意思:“当时正要看,有人进来,打断了。到现在还没想起来看呢!上面都写着些什么呀?”

“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锦瑟语气淡淡,“就是我服侍三小姐这么多年,所知道的所有关于她的细节。

“包括她的饮食啦、喜好啦、身体状况啦、人脉关系啦、从小的经历啦,我觉得她一直把你视为劲敌,而你刚进来,又不大了解她的底细,可能用得上这些。”

沈兰若听得暗自咋舌。

这严谨、这细心,不愧是能混成恶毒反派贴身大丫鬟的人!

上辈子,锦瑟就是谢晴柔手底下最厉害的一把刀,一直忠心耿耿,虐杀了雪薇,害死了雨棠。谢晴柔做下的诸多恶事都有她的谋划。

这辈子,该让谢晴柔来尝一尝这把刀的滋味了!

真庆幸自己选择了冒险救下她,不然可就错过了这些好戏了!

当下笑着回应:“你有心了。那漆盒我收藏起来了,以后一有空就拿出来,反复看。”

“少夫人聪明过人,必不会输给三小姐,婢子看人一向很准。”锦瑟也笑了。

自己以前巴心巴肺为三小姐做了那么多,三小姐嘴上说着要重赏,可结果呢?一出事就要舍弃她,眼皮子都不带眨一下的!

倒是这位新来的少夫人,虽说是互相利用,但她救起人来是真救啊!而且说干就干,一晚上就把她提成了姨娘!这待遇,跟了三小姐多少年了都没捞到!

沈兰若暗想,这是在站队表忠心么?

就听锦瑟又叹了口气:“三小姐心眼小,一时半会儿不能拿少夫人怎么样,就把气全出在我头上,一定要打杀了我才肯罢休。一个主子,天天跟我这个下人缠斗,真够烦的!”

上一篇: 含芷念 下一篇: 长安第一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