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那个权臣他想篡位(62)+番外

作者: 空谢荼蘼 阅读记录

上次遇袭,傅善平便直接指出了他的疑点,若不是崔望熙有伤在身,傅相又性子善良,可能真的要逼她审崔望熙了。

“我知道的。”他上前俯身,替她理了理鬓发,“必不叫你为难。”

那个卧底在他身侧埋得这样深,令他不得不要怀疑起亲近之人了。

半个月后,宋撄宁在最后一处衡州完成了巡幸,并起驾回京。

抵达京畿后,礼部便开始着手于即将开始的殿试,裘沛知道上次送了崔忱彦给皇帝,非但没有讨她欢心或留在御前,反而惹恼了宋撄宁,现在暂时也不敢再提皇嗣之类的话了,兢兢业业地忙着安排学子入京的事。

初秋时分,暑气的燥热还未散去,宋撄宁拿着名单浅浅扫视,不出意外的见到了那日船上的几个年轻学生。

试题她也准备好了,经史时务,社稷民生,甚至关于此次江南贪墨案,她也想看看学生们的想法。

按理说试题不能提前透露,但她还是将崔望熙与傅善平唤来,叫他们先答了一遍给她瞧瞧。

“朕这些题,应该不算过于刁难学生吧?”宋撄宁看着二人,心底有些踌躇。

这到底是她第一次经手此事,从前当皇太女的时候,光看着学生们抓耳挠腮的苦闷模样了。

傅善平默了默,道:“的确比以往灵活些,特别是江南大案那条,可能难住不少人。”

宋撄宁看向另一人:“崔相呢?”

崔望熙抬头:“臣以为刚刚好。”

说起来这道贪墨案的题目,还是弹幕提醒了她这样出,说什么必须“考察最新的时政”,看看学生是不是关心窗外大事,有没有真正为民付出的心。

“你们二人既然都未觉不妥,那便这样定了。”

于是,几日后,这份结合了未来出题方法的试卷,被轻飘飘地放在了太极殿学子的考桌上。

【作者有话说】

太好了,古人也要考时政题了嘎嘎嘎

第38章 入京

◎撄宁也觉得他挺好的吗?◎

宋撄宁居高临下地看着殿中学生,找到了杨栩等人,也找到了上官循书院的两个孩子,都很年轻,从容淡然。

看起来的确很不错。

周围有几位学生,自此拿到试题后,便开始坐立不安抓耳挠腮,握着笔久久未曾写一字。

最终咬咬牙,听着内侍提醒时辰,举棋不定地写了起来。

恢弘宽广的太极殿内,安静得几乎可以听见笔尖滑过蜀纸的沙沙声,直到内侍宣布时辰已至,令他们停笔,才如释重负。

杨栩最后检查了一遍自己的考卷,趁人不备,飞快瞥了一眼宝座上的女帝。

——果真一模一样!

但更尊贵些,更端庄些,好似离他很远一般,和问他话时温和浅笑的女郎又截然不同。

陛下那日是与另一位大人微服访民间吗?

宫人来到他身侧取走试卷,他连忙低着头,不敢直视天颜。

几日后,裘沛有些紧张地来给宋撄宁禀报,将厚厚的一沓考卷送进了书房,见他这心有余悸的模样,宋撄宁也不欲多苛责,只随意夸了句裘尚书辛苦,便安安心心看起卷子来。

其实帝王阅卷,本应是由礼部挑选过后,择其中最佳的十份给她便可,但她怕裘沛不懂她想要什么样的学生,只好一改规矩,亲自来选。

如她所料,题目的确是难倒了不少人,前面的经史题基本都是写得流畅,可越到后面越是慌乱,许多人的字迹都带着颤抖。

宋撄宁微微叹息。

其实倒也不怪他们。

这些学子苦读多年,终于从自己的家乡,一步步走到了象征权力顶峰的太极殿上,有了面见帝王的机会,已是大邺最顶尖的人才了。

虽然不少只会闷头读书,但才华还是有的。

她让宫人给此次判卷的几位朝臣传了话,叫他们判卷时不必过于严苛,宽宥一些,随即便开始细细翻阅。

大邺的前三甲照例是皇帝亲自选出的,这也是未来的帝王门生,极为关键。

最终,她将自己满意的三张试卷单独放到一旁,宫人们前来解开封条,露出了学生的名字。

政事堂里的众人目光聚集在此,等待着三甲的诞生。

宋撄宁缓缓看去,卢讷,上官纯,杨栩。

据符染调查,上官纯应该就是上官循提过的学生之一,她是上官循从慈幼堂带回来的孤女,出身寒微,但对于时事观点很是犀利,不输贵族子女,有当年上官循的才女之风。

卢讷则是与中书舍人卢桓同出一族,范阳卢氏的子弟,得名师指导,在一众考卷里脱颖而出不稀奇。

这次的前三甲,倒是意外的都偏年轻些。

宋撄宁暗暗地想,年轻嘛......那就可以为朝廷多干几年了,有些人将近五六十岁才考上,没做几年事就浑身无力、病弱不堪了,朝廷还得帮忙照料着他们,简直是入不敷出。

次日,帝王点卢讷为状元,上官纯为榜眼,杨栩为探花,同时,礼部也张贴了进士名单。

崔望熙好奇地看着那几个名字:“我以为你会点杨栩做榜眼的。”

“他与上官纯不相上下,不过上官纯更敢说些,也经历过疾苦,感受深刻。”

“那他们仍是照例入翰林院吗?我记得撄宁说过想让他们去京畿以外的地方锻炼。”

宋撄宁点点头:“先循例在翰林院待一年,然后再外放。”

她批了几份折子,忽然又问道:“我记得你和卢家关系不错,卢讷此人你有多少了解?”

崔望熙:“名不副实。”

上一篇: 含芷念 下一篇: 少年帝后老两口